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三、聆聽《號手與鼓手》1.完整地欣賞全曲。2.復聽,請學生在號手響起時做做吹鼓手號的動作,聽到鼓聲響起來時做做打鼓的動作。3.老師領頭,學生排成一排,聽音樂走走、吹吹、打打。四、那么,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教案#導語】音樂以聲音為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意象的塑造,以有組織的音為材料來完成的。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出旗》
教學目標:
1.通過跟著音樂走路感受進行曲特點。
2.通過觀看影片,演唱隊歌,演奏出旗曲,激發學生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聽不同音樂的片段,用動作表現音樂情緒:
教師:請同學們聽一段音樂,聽的時候你心里想到什么就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改核播放《出旗曲》
二、欣賞《出旗曲》
1.介紹《出旗曲》,欣賞鼓號隊演奏:
2.學唱《出旗曲》旋律:
(1)模唱《出旗曲》:
(2)視唱歌譜:
三、欣賞鼓號隊表演,導入隊歌:
看全國鼓號隊花樣操比賽錄像,聽《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四、小結
《號手與鼓手》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信絕索感知音的長短。
2.通過聆聽《號手與鼓手》,聽辨出號和鼓的聲音。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了解《號手與鼓手》
管弦樂《號手與鼓手》選自法國作曲家比捷的《兒童游戲小組曲》核坦掘,這首管弦樂組曲作于1871年,是根據四手聯彈鋼琴曲《兒童游戲》(共12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編而成。本文來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學生通過這首小曲,感受樂曲明朗的進行曲風格,感受并想像音樂中描繪的號手和鼓手。
【 #教案#導語】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 考 網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爺爺趕鵝》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老爺爺趕鵝》,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農村人快樂的生活。
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較準確的節奏和有表情的演唱《老爺爺趕鵝》。
3.學習用動作表現歌曲,并在各項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通過學唱歌曲了解不同速度的旋律所表現的音樂情緒的不同,并能根據不同風格的歌曲或樂曲創編動作來虛銷表現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較準確的節奏和有表情的演唱《老爺爺趕鵝》。
2、繼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不斷提高演唱歌曲的質量。做到氣息連貫、吐字咬字清楚,有適度的強弱起伏,能較為正確的表達歌曲的感情。
3、歌曲中“ 323 2 1 | 0 5 510 |”處休止符的正確掌握。
嘎嘎老爺爺 嘎嘎 嘎
教學難點
一、情景設疑
1、在演唱歌曲《老爺爺趕鵝》時,容易產生“趕拍”現象。
2、歌曲中“ 323 2 1 | 0 5 510 |”處休止符的正確掌握。
嘎嘎老爺爺 嘎嘎 嘎
教學過程
1.課前熱身
老師和學生談話引出今天音樂故事中的主人:鵝。
【 #三年級#導語】音樂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時,并不是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音樂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目標:
1、粗納局鐘聲能喚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本課圍繞這一主題選編了不同風格的歌曲,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
2、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鐘》、《靈隱鐘聲》,感受音樂不同的風格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1、創編活動。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帶聲,做情景表演。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
【篇一】
第一課時11-1
一、組織教學1、拍手進教室,確立良好坐姿,明確課堂紀律。2、師生問好。
二、導入1、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鐘》。2、音樂鐘的主題(見課本28頁)。
3、復聽歌曲并感受音樂的情緒,聆聽主題曲調出現了幾次?
三、學唱歌曲
1、體驗感知,聆聽歌曲《鐘聲叮叮當》范茄禪唱。大家在歌聲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發聲練習: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3、反復多次聽范唱,跟錄音哼唱曲調。
【 #三年級#導語】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對學生音樂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養,而且對學生浸潤美的熏陶、提高藝術修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
教學內容:1、欣賞樂曲《草原巡邏兵》
2、學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3、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4、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聆聽《草原巡邏兵》,培養學生完整聆聽音樂作品中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的內蒙古民歌的音弊侍調,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二、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初步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風格。
三、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進行表演。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三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設計5篇
音樂是用組織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那么三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設計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三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設計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臺灣民歌歌伴舞的音樂特色及濃厚的生活情趣。并能隨音樂用歌聲與動作表現音樂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2.認真傾聽歌曲并觀看表演,理解歌詞內容,并利用連線游戲和表演動作幫助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1.音樂《蝸牛與黃鸝鳥》;《蝸牛與黃鸝鳥》。
2.課件:“福臺”地圖一張;臺灣景點幻燈片;大張白紙一張。
3.幼兒人手一張迷宮圖,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認識臺灣。
今天我帶來了一張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中國地圖)
在這張中國地圖上,有我們美麗的福建,你們知道在哪嗎?在福建的對面有一個島嶼,叫(臺灣島)。
福建和臺灣離的很睜春尺近,誰去過臺灣?聽說過臺灣?
臺灣有哪些好看的景點,有好吃的小吃呢?(烏龍茶、日月潭)
--播放多媒體課件。
為什么叫日月潭。
二、欣賞歌曲
1.欣賞《蝸牛和黃鸝鳥》
有誰聽過臺灣小朋友唱歌呢?或者聽過臺灣的民歌?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臺灣小朋友唱的歌,臺灣小朋友用一首很好聽的歌曲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
以上就是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的全部內容,三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設計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臺灣民歌歌伴舞的音樂特色及濃厚的生活情趣。并能隨音樂用歌聲與動作表現音樂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2.認真傾聽歌曲并觀看表演,理解歌詞內容,并利用連線游戲和表演動作幫助記憶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