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生物孟德爾實驗?必修二 孟德爾,提出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采用假說演繹法,豌豆雜交實驗 薩頓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采用類比推理法,摩爾根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采用假說演繹法,果蠅實驗 格里菲思,提出了存在轉化因子,但未說明轉化因子是什么,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艾弗里,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那么,必修二生物孟德爾實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一生物學必修二
學分認定知識材料
遺傳因子的發(fā)現
第1、2節(jié)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一、基本概念:
(1)性狀——是生物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在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的雜交實驗中,雜種一代(F1)表現出來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未表現出來的是隱性性狀。
(4)性狀分離是指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5)雜交——具有不同相對性狀的親本之間的交配或傳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或傳粉(自花傳粉是其中的一種)
(7)測交——用隱性性狀(純合體)的個體與未知基因型的個體進行交配或傳粉,來測定該未知個體能產生的配子類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種雜交方式。
(8)表現型——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
(9)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斷,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二、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一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是純種二具有易于區(qū)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
(3)分析方法:統計學方法對結果進行分析
(4)實驗程序:假說-演繹
觀察分析——提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法
三、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
(一)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F2:AAAaaa
3 : 1 1 :2:
(二)二對相對性狀的雜交:
P:黃圓×綠皺 P:AABB×aabb
↓↓
F1:黃圓F1:AaBb
↓自交↓自交
F2:黃圓黃皺 綠圓 綠皺F2:A-B-A-bb aaB-aabb
9 :3 :3:1 9:3: 3 : 1
在F2 代中:
4 種表現型: 兩種親本型:黃圓9/16綠皺1/16
兩種重組型:黃皺3/16 綠皺3/16
9種基因型:完全純合子AABBaabbAAbb aaBB共4種×1/16
半純合半合AABb aaBbAaBB Aabb 共4種×2/16
完全雜合子AaBb 共1種×4/16
四、基礎習題
1、假如水稻高桿(D)對矮桿(d)為顯性,抗稻瘟病(R)對易感染瘟?。╮)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
1.先看F1因為親本和F1的性狀是一樣的,所以說明這是測交,一種為雜合子,另一種為隱性純合子,再看F2黃果自交,得黃果,說明黃果為純合子,且黃果為隱形性狀,所以A對。
2.再看白果自交,得黃果和白果,說明F1的白果為雜合子,由分離定律可得白果為顯性,B對。
3.看C,算比例一般都先算少的。由上得,白果自交,性狀分離比為3比1,白果占3/4,而F1中得白果的可能性為1/2.由乘法定律得白果的數量占3/8,C對。
4.看D由上可得,白果為雜合,且為顯性,D錯的嚴重啊...........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是得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分離定律通過一對相對性狀得出。先是純和的親代雜交,得出F1代雜合子。讓F1代自交,得出表現型3:1,出現了性狀分離,由此總結出控制性狀由基因決定,并分為顯隱性狀。并且得出基因的分離定律。
自由組合定律是孟德爾研究兩對相對性狀,由兩個純和的親本雜交。產生F1代,再F1代自交,產生了4種表現型,其中兩種與親本相同,另兩種與親本性狀不同,說明性狀可以進行自由組合,由此說明決定性狀的基因可以進行自由組合。想驗證基因型,用測交的方法。
分別是豌豆,果蠅,蝗蟲卵;自交,側交,孟德爾發(fā)現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薩頓發(fā)現染色體和DNA存在平行性
生物必修二豌豆雜交試驗的具體步驟如下:
選擇純合親本:
選擇具有明顯相對性狀的純合豌豆作為親本,如純合的圓豌豆和純合的皺豌豆。
進行雜交:
以圓豌豆為父本,皺豌豆為母本,或反之,進行人工雜交。
雜交過程中,父本和母本各自產生一種配子,通過受精作用結合形成子一代。
子一代的基因型為Ss,表現型全為圓豌豆,體現了顯性性狀對隱性性狀的掩蓋。
子一代自交:
子一代豌豆自交,即F1自交產生子二代。
在自交過程中,子一代產生兩種卵細胞和兩種精子,這些配子隨機結合形成四種基因型的子二代。
觀察和分析子二代的表現型和比例:
子二代中,表現型為圓豌豆的個體有三種基因型,表現型為皺豌豆的個體只有一種基因型。
根據統計,子二代中圓豌豆與皺豌豆的比例約為3:1,這符合孟德爾的遺傳分離定律。
得出結論:
通過豌豆雜交試驗,孟德爾得出了遺傳的分離定律,即一對相對性狀在遺傳給下一代時,會分離成不同的遺傳因子,這些遺傳因子在形成配子時會隨機組合,從而導致后代中出現性狀分離的現象。
同時,孟德爾還提出了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概念,以及如何通過雜交試驗來推斷遺傳因子的類型和比例。
以上就是必修二生物孟德爾實驗的全部內容,1和2綜合起來可以看出,因為1雜交有性狀分離,說明存在aa和Aa,產生的F1只能是Aa和aa,自交不性狀分離的肯定是aa,所以黃果是隱性,白果是顯性。假設白果是隱性aa,那么自己不可能產生性狀分離,也就是不會有黃果,所以白果為Aa,黃果為aa 因為黃果為aa,F1有性狀分離,所以親本的白果為Aa,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zhèn)涡枳孕斜鎰e。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