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標?音樂課程標準是指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指導文件。一、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 中國教育部于1932年、1936年、1942年、1948年先后頒布小學和初、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材綱要、教學要點等部分。那么,音樂課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彰顯美育功能 提升審美情趣
2.強調音樂實踐 開發創造潛能
3.深化情感體驗 突出音樂特點
4. 弘揚民族音樂 理解多元文化
5.豐富課程選擇 滿足發展需求
6.立足核心素養 完善評價機制
2022整體更加完整。
1、2022版新課標更為重視綜合性,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教學內容整合為一個“藝術課程標準”,音樂不再只是“聽覺藝術”。
2、2014年領域一:感受與鑒賞,領域二:表現,領域三:創造,領域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2022年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包括:
1、審美感知。是指對音樂藝術聽覺特性、表現形式、表現要素、表現手段及獨特美感的體驗、感悟、理解和把握。
2、藝術表現。是指通過歌唱、演奏、綜合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活動,表達音樂藝術美感和情感內涵的實踐能力。
3、文化理解。是指通過音樂感知和藝術表現等途徑,理解不同文化語境中音樂藝術的人文內涵。
音樂課程標準內容通常從以下四個領域來表述:
1. 感知領域:包括音樂元素的感知、音樂形式的理解和音樂表演的欣賞等方面,重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對音樂藝術的欣賞能力。
2. 表達領域:包括音樂創作、音樂演奏和音樂表演等方面,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
3. 文化領域:包括音樂歷史、音樂文化和音樂社會學等方面,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意識和音樂社會責任感。
4. 實踐領域:包括音樂技能的培養和音樂實踐的訓練等方面,旨在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
以上四個領域是音樂課程標準內容的基本要素,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
音樂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是欣賞、表現、創造、聯系。
音樂課程標準最大的改變就是與美術、舞蹈等課程合并為藝術課程標準。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其核心在于弘揚真善美,塑造美好心靈。
相對于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的基礎上,藝術核心素養增加了創意實踐這一條,將藝術與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
當我們從雜燴式的音樂課中走出來的時候,又容易陷入專業壁壘中,使音樂課重新回到固步自封的技能訓練里,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我一向認為,專業技能的提高從來不是基礎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熱愛藝術、熱愛生活、對美的感悟和追求才是。
基本理念有五點: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以上就是音樂課標的全部內容,音樂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是欣賞、表現、創造、聯系。音樂課程標準最大的改變就是與美術、舞蹈等課程合并為藝術課程標準。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其核心在于弘揚真善美,塑造美好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