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多少年歷史?南北朝時期是兩晉以后中國歷一個分裂時期,從公元420年開始,到589年結束,共169年。東晉十六國之后,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南北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后有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個政權的更迭,那么,南北朝多少年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南北朝(420年—589年),所以共存在169年。
南北朝(420-589),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之后出現的一段分裂時期。通常將定都建康(今南京市)的四個政權,即宋、齊、梁、陳,稱作南朝,把統一北方后的北魏以及魏末分裂的東魏、西魏,以及繼起的北齊、北周,稱為北朝。
從420年劉裕建立劉宋,到589年南陳被隋所滅,南北朝共存在了170年。在這170年里,南朝的首都始終在南京。南京經歷南朝宋、齊、梁、陳這四朝,加上東吳、東晉,從此得名"六朝古都"。
北魏的首都先在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后來遷至洛陽。洛陽,從東周、東漢到西晉,再從北魏到隋唐,一路續寫著千年帝都的輝煌。東魏、北齊定都鄴(yè)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魏、北周定都長安(今西安市)。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
。南北朝時期中國南方和北方處于分裂狀態,自東晉十六國至隋朝,始于420年劉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滅南朝陳。
共170年。
魏晉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時期由222年最后孫權稱王時開始,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重新統一結束,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以曹魏正統,蜀漢與孫吳并立)、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
南北朝分為南朝和北朝,是南北朝并立時期,南朝歷經宋、齊、梁、陳四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后東魏、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上限距今1592年,下限距今1523年
南北朝時期是兩晉以后中國歷一個分裂時期,從公元420年開始,到589年結束,共169年。
東晉十六國之后,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南北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后有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南齊 (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3年,但由于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歷 3代4帝,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于北方強敵之手。歷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
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土著寒人在政治上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
十六國后期,一個極為落后的少數民族拓跋鮮卑逐漸強盛起來,打敗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權(386-534年)之后,又消滅各割據政權,從而結束了這一地區長期混戰的局面。
以上就是南北朝多少年歷史的全部內容,南北朝(420年—589年),所以共存在169年。南北朝(420-589),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之后出現的一段分裂時期。通常將定都建康(今南京市)的四個政權,即宋、齊、梁、陳,稱作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