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待遇好。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在校期間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獎學金和生活補助。此外,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生還可以獲得導師的指導和資助,有機會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和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那么,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陳亞寧,男,1958年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于西北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主任,中國科學院綠洲生態與荒漠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綠洲生態與綠洲農業研究室主任,973首席科學家。兼任中國生態學會生態水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新疆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水利聯合學會會員、以及《干旱區地理》副主編、《地理學報》等6家刊物編委。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98年7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1961年成立)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1965年成立)合并而成。1研究所重點培養新疆城鎮生態建設與工礦區生態修復、干旱區污染修復與廢棄物利用、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流域生態農業模式、特殊功能基因發掘與新品種培育、新疆自然災害預警與應急管理五個研究方向。1截至2014年底,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445人;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研究中心,1個中科院研究中心。
管開云在學術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了多個植物種類,如薯蕷屬、杜鵑花屬、山茶屬、鐵線蓮屬和秋海棠屬,尤其在秋海棠的研究上尤為深入,他發表了11個新植物種,其中對秋海棠的研究最為系統詳盡。他的科研成果豐碩,培育并成功注冊了20個秋海棠新品種,這些創新品種為植物界增添了新的成員。
在科研論文方面,他撰寫了近100篇科技論文,充分展現了他的學術造詣。他的科研工作不僅在國內得到了認可,還參與了國際交流,編著了22部科技論(譯)著,將知識傳播到更廣闊的學術領域。
他的杰出貢獻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評價,榮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全國環境科技先進工作者和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的榮譽,這是對他科研工作的極大肯定。此外,他還榮幸地享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這是對他學術成就的最高榮譽之一。
擴展資料
管開云,男,1953年1月生,云南景谷人,漢族,中共黨員,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5年畢業于云南師范學院(現云南師大),1989-1991年赴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深造,1997年至2006年相繼多次赴日本學習、講學,2007年獲日本大阪府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外事辦主任、科研處長、所長助理、昆明植物園主任等職務;現掛職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主任。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是198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研究所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有6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有11個一級(或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并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
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地理學、生態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植物學、生態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植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環境工程、測繪工程、生物工程“團結、開拓、奉獻、創新”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待遇好。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在校期間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獎學金和生活補助。此外,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生還可以獲得導師的指導和資助,有機會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和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以上就是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全部內容,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1年四月正式建立,作為新疆首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它的成立標志著對該地區特殊生態系統的深入研究邁入新階段。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緊密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聚焦于荒漠生態過程與荒漠化防治的科學探索,致力于綠洲生態過程的可持續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