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微生物學sci期刊排名 微生物學通報好投嗎 微生物領域頂級期刊5個 微生物實驗室設計規范與標準 微生物學top期刊
微生物學通報返修兩次還會被退稿。根據查詢相關信息資料顯示,微生物包括細菌、古生菌、病廳銀毒、真菌、原生動物、朊病毒和酵母菌或或以及微觀藻類,微生物學是對肉眼無法看到的所有生物體的衫伏伍研究。
你是想問微生物學通報屬于什么等級是嗎?屬于三核期刊。
微生物學通報雜志屬于核心期刊,是北大核心期刊,又檔褲粗是統計源期刊,也是CSCD核心期刊,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期刊一般分為普刊和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普刊級別高,核心期刊中也分為北大核心奇卡、統計源行鎮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等純好,微生物通報屬于三核期刊,級別高。
問題一:培虛微生物學通報初審有不需要修搞的嗎各位:
寫了篇文章,想投稿微生物學通報,想問一下這個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一般的版面費是多少?審稿需要多長時間?一般什么時候能亂伍得到錄用通知?這個期刊的水平怎么樣?急求!謝謝
舉報刪除此信息
ellieyin (站內聯系TA)
我學姐投過 說一個月審稿
euteamo (站內聯系TA)
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雜志,很規范,要求也較嚴格,建議回復提問時注明引用,是貨真價實的核心期刊,不過沒微生物學報級別高,如果感覺不錯的話,改投后者更佳,我五年前投了一稿,審稿2個月左右,
gl19860312 (站內聯系TA)
微生物學通報,是核心期刊
一般的版面嘩中或費是200 或者250 期刊主頁上面有
審稿國內一般要30天左右
收到錄用通知 從投稿到接受一般2 3個月
這個期刊的水平 很不錯 核心期刊
awvc (站內聯系TA)
journals.im.ac/wswxtb/ch/index.aspx
五、發表費和稿費
論文一經錄用,將在發表前根據版面收取一定的發表
費(200 元/面,彩圖另加500 元,不計數量),并酌付稿酬
(50 元/面)。期刊出版后給每篇文章的作者寄送2 本樣刊。
編輯部會及時開據發票、并以掛號信郵寄給作者。
編輯部會留有發票的復印件、并保留3 個月,逾期編輯
部將不再負責提供任何收據。
六、聯系方式
地址: (100101)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 號中科院微
生物所內
awvc (站內聯系TA)
投稿方式
我刊現已啟用遠程投稿,投稿時請我刊新網址journals.im.ac/wswxtb,首次遠程投稿需要先注冊,然后按照您的用戶名和密碼,點擊稿件管理―投稿,按照提示提交您的稿件,作者必須在網站投.doc格式的電子稿,添加行號,圖與文字編好頁碼、圖號后合成一個文件上傳。凡不符合要求〈書寫要求〉的文稿,本刊恕不受理。
本刊所有通知會同時發給投稿作者和通訊作者(能對稿件負責的人,導師或課題負責人),所以注冊和投稿時請務必正確填寫其E-mail郵箱;必要時編輯會通過電話聯系作者,所以投稿作者或第一作者最好填寫手機號以確保及時聯系。
我們收到貴稿后一般會在當日或次日(節假日除外)給您發去“收稿回執”;通過編輯部內審后您將收到“審理費通知單”,請您根據要求補寄150元審理費。
作者網上注冊流程:
首先我刊網址journals.im.ac/wswxtb,點擊頁面左上方作者稿件查詢下的〔注冊〕,在出現的頁面中逐一填寫個人信息,標有*輸入項為必填項,輸入完成后點擊頁面下方的〔注冊〕,會提示:“注冊成功! 點此本!”
注冊和投稿時若出現問題,請及時聯系編輯部(Tel: 010-64807511; E-mail: [email protected] ),我們會在第一時......>>
問題二:微生物學報和微生物學通報哪個好?在國內來說都挺牛的,都是中科院主辦的。個人認為微生物學報更好一些
問題三:微生物就業前景怎么樣?就業方向如何基礎微生物主要包括基礎微生物和應用微生物。
學基礎微生物的,基本就是去研究所和大學,但是這個要堅持念完博士,不然還是要和應用微生物的競爭。
學應用的就業包括,發酵工程相關的行業(啤酒、酸奶等),防疫檢測部門,生物制藥等等,不一而足,還是很廣闊的。
問題四:微生物學的就業前景怎么樣微生物專業的畢業生,可對口的工作類型有:釀造、發酵、制藥、質檢、作物改良、食品生產、生物技術公司、科研單位等,應該說就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問題五:微生物的發展前景微生物學前景
一、微生物學在解決人類面臨的五大危機中的作用
人所共知,當前人類正面臨著多種危機,諸如糧食危機、能源匱乏、資源緊缺、生態惡化和人 *** 炸等。人類進入21世紀后,將遇到從利用有限的礦物資源時代過渡到利用無限的生物資源時代而產生的一系列新問題。由于微生物細胞不僅是一個比面值(specificsurface)大、生化轉化能力強、能進行快速自我復制的生命,而且它們還具有物種、遺傳、代謝和生態類型的多樣性,使得它們能夠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危機中發揮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現分述如下。
(一)微生物與糧食
糧食生產是全人類生存中至關重要的大事。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進作物特性(如構建固氮植物)、促進糧食增產、防治糧食作物的病蟲害、防止糧食霉腐變質以及把多余糧食轉化為糖、單細胞蛋白、各種飲料和調味品等方面,都可大顯身手。
(二)微生物與能源
當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問題正在嚴重地困擾著世界各國。微生物在能源生產上有其獨特的優點:①把自然界蘊藏量極其豐富的纖維素轉化成乙醇。據估計,我國年產植物秸稈多達5~6億噸,如將其中的10%進行水解和發酵,就可生產燃料酒精700~800萬噸,余下的糟粕仍可作飼料和肥料,以保證土壤中鉀、磷元素的正常供應。目前已發現有高溫厭氧菌例如Closiridiumthermocellum(熱纖梭菌)等能直接分解纖維素產生乙醇。②利用產甲烷菌把自然界蘊藏量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生物量”(biomass)轉化成甲烷。這是一項利國、利民、利生態、利子孫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措施。③利用光合細菌、藍細菌或厭氧梭菌類等微生物生產“清潔能源”――氫氣。④通過微生物發酵產氣或其代謝產物來提高石油采收率。⑤研究微生物電池并使之實用化。
(三)微生物與資源
微生物能將地球上永無枯竭之虞的纖維素等可再生資源轉化成各種化工、輕工和制藥等工業原料。這些產品除了傳統的乙醇、丙酮、丁醇、乙酸、甘油、異丙醇、甲乙酮、檸檬酸、乳酸、蘋果酸、反丁烯二酸和甲叉丁二酸等外,還可生產水楊酸、烏頭酸、丙烯酸、己二酸、丙烯酰胺、癸二酸、長鏈脂肪酸、長鏈二元醇、2,3-丁二醇、γ-亞麻酸油和聚羥基丁酸酯(PHB),等等。由于發酵工程具有代謝產物種類多、原料來源廣、能源消耗低、經濟效益高和環境污染少等優點,故必將逐步取代目前需高溫、高壓、能耗大和“三廢”嚴重的化學工業。
微生物在金屬礦藏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也有獨特的作用。第九章中已述及的細菌瀝濾技術,就可把長期以來廢棄的低品位礦石、尾礦、礦渣中所含的銅、鎳、鈾等十余種金屬不斷溶解和提取出來,變成新的重要資源。
(四)微生物與環境保護
在環境保護方面可利用微生物的地方甚多:①利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殺蟲劑或農用抗生素來取代會造成環境惡化的各種化學肥料或化學農藥;②利用微生物生產的PHB制造易降解的醫用塑料制品以減少環境污染;③利用微生物來凈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業污水;④利用微生物技術來監察環境的污染度,例如用艾姆氏法檢測環境中的“三致”物質,利用EMB培養基來檢查飲水中的腸道病原菌等。
(五)微生物與人類健康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是因為各種傳染病構成了人類的主要疾病,而防治這類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種微生物產生的藥物,尤其是抗生素。自從遺傳工程開創以來,進一步擴大了微生物代謝產物的范圍和品種,使昔日只由動物才能產生的胰島素、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等高效藥物紛紛轉向由“工程菌”來生產。與人類生殖、避孕等密切相關的甾體激素類藥物也早已從化工生產方式轉向微生物生物轉化......>>
問題六:微生物菌種怎么選擇啊?市面上有很多微生物制劑的菌種,多種多樣,造成在選擇上產生很大困惑,下邊是選擇菌種的方法:
1、微生物菌種選擇
動物消化道微生物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不同動物種類對菌種的要求不同,同一菌株用于不同動物,產生的效果差異也較大。使用時一定要掌握菌種的特性和功效,選擇不當起不到應有效果,反而會破壞原有菌群,甚至引發疾病
2、微生物菌種應用時間
微生物制劑應用要從子畜開始使用,以保證有益菌優先定植。因為制劑進入體內后要有一段時間進行微生物菌群調整才能定植下來。
一般認為,乳酸菌類在各種動物的各階段添加均較好,芽孢桿菌類在生長期添加較好,在幼齡期可以添加;曲霉菌類在幼齡期,水產動物全期不必添加;酵母菌類在生長期不必添加;在水產動物養殖中,以改善水質為目的時,可將微生物制劑或光合細菌直接灑于水中。
3、微生物菌種添加方式
一般粉狀飼料添加微生物制劑效果較好,顆粒飼料和膨化飼料在加工過程中的高溫可造成10%~30%的芽孢桿菌,90%以上的腸球菌以及99%以上的酵母失活,而乳酸桿菌幾乎全部被殺滅。因此,在顆粒飼料中要使用耐熱,耐擠壓的芽孢桿菌制劑。乳酸菌不耐高溫,應采用凍干后包被或采用噴霧干燥的方式制成的乳酸菌制劑。使用時最好采用飲水方式,以利于乳酸菌優先粘附于腸壁。
4、微生物菌種劑量與濃度
微生物制劑中必須含有相當數量的活菌才能達到效果。當進入動物腸道食糜中外源菌數大于1000萬個每克時,都會對腸道內原有菌群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微生物制劑在產品中活菌數含量為10億~20億每克時效果最佳。
我國正式批準生產的微生物制劑中規定每克芽孢桿菌含量要多于5億個。以酵母菌產品為例,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產品活菌數從每克幾億到200億不等,在選擇是要認真鑒別。
5、微生物菌種抗生素的影響
細菌類的微生物制劑對抗生素敏感,不宜與抗生素同時使用,使用微生物制劑的前后二天應停止使用抗生素。最好先用抗菌藥物清理腸道,為益生菌的定植和繁殖掃除障礙,然后再飼喂微生物制劑,可提高使用效果。酵母菌類屬于真核生物,生物學活性與細菌完全不同,對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和一些抗菌劑有天然抗性,可與抗生素同時使用。
6、微生物菌種保存條件和期限
微生物制劑均為活菌制劑,由于大多數菌種在飼料加工、運輸中容易失活,應用中要注意保存期限。通常微生物制劑應密封保存于陰涼避光處,儲存時間不宜過長,有效期一般為一年左右,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活菌數量不斷減少。厭氧菌類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死亡,有的產品對其進行了包被或真空包裝處理,應在打開包裝后規定的時間內用完。酵母類屬于兼性厭氧菌,可以保存較長時間。芽孢桿菌類有效期比其他類型長,可達2年左右。
問題七:學哥,學姐們請問江南大學微生物學怎么樣,難考嗎樓主,您好,江南大學的微生物學專業在比南大的知名度高,所以相對來說肯定考江南大學的,以后畢業就業相對也好一點。
微生物學通報是核心的,相對而言自然是微生物學通報要好些,不過如果發表這個難度是有一定的啊
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國微生物學會
主編:何忠效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罩巧屯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內B401室
郵政編碼:100101
電話:010-64807336
電子郵件:xuj@sun.im.ac.cn
國際標準刊號:ISSN 0253-2654
國內統一刊號:CN 11-1996/Q
郵發代號:2-817
單價:48.00
定價:576.00
獲獎情況
1992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期刊三等獎
1992年國家科委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2000年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國內外數據庫收錄
中國《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波蘭《《哥白尼索引》》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
中國《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美國《《化學文摘(網絡版)》》
中國《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中國《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微生物學雜志
主辦單位:遼寧省科學技術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微生物學會 遼寧省微生物學會 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
主編:張忠澤
地址:遼寧省朝陽市雙塔睜森區龍山街四段820號
郵政編碼:122000
電話:0421-2914613 2976840
電子郵件:lnwswxh@126.com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5-7021
國內統一刊號:CN 21-1186/Q
郵發代號:8-142
單價:25.00
定價:150.00
獲物早鍵獎情況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生物學核心期刊
國內外數據庫收錄
中國《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美國《《化學文摘(網絡版)》》
英國《《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
關于植物內生菌的研究
作者:李金旭
來源:《中國電子商情》2014年第09期引言:近年來,有關植物內生菌的研究已經成為我國微生物學領域豎拍研究的熱點,由于植物內生菌具有較高的潛在可開發利用價值,使得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植物內生菌作為植物微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緩陸在其長時間的協同進化中,和植物等進化為了相互依賴的關系,其具有產生活性物質的功能,因此可以用來作為生物的防治資源和外源基因的載體及新藥的原料。本文針對植物內生菌進行了分析,重點突出了植物內生菌的概況、作用和應用。一、植物內生菌概述(一)有關植物內生菌的概念及其種類對于植物內生菌的概念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其中被公認的定義是指那些在其生活過程中的一定階段或者全部階段生活于活體植物的組織內部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并不會對宿主植物產生顯著的病害。植物內生菌普遍存在于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中。該定義是一個生態學上的概念,而非分類學單位。植物內生菌主要分為內生真菌、內生放線菌和內生細菌等,其主要寄宿在植物的表皮下的組織之中。植物內生真菌是指那些寄宿在植物的莖和葉之中度過生命周期的一種真菌。該種真菌對其宿主植物的害處非常少,甚至沒有害處,它們和宿主植物之間形成共生關系。內生放線菌是一類新的生防微生物資源,其主要生活在健康的植物體內,產生系列活性物質并和宿主植物共同生活,是土壤中重要的一種原核生。內生細菌通常是指能生活在活體的植物組織中,和植物形成和諧關系的一類微生物,該類內生菌能進行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和內共生固氮作。內生細菌對于改善農業生態,保持植物微生態余哪羨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農田的生態平衡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二)植物內生菌研究發展概述對于植物內生菌的研究要追溯到19世紀中期,在1876年Pasteur從無菌的葡萄果汁中分離出來了植物內生細菌,開創了研究植物內生菌的先河,1886年De Bary首先提出植物內生菌的概念,他將植物內生菌定義為一類在其部分或者是全部生活史中存活于活體植物中,并不會使宿主表現出顯著感染癥狀的微生物。內生菌的概念從1886年Bary提出來之后,距離今天有100余年的時間,在這100余年的時間里并沒引起足夠的重視,相關研究的進展較慢。到了20世紀末期,植物內生菌的研究才得到微生物學家、植物學家和微生態學家以及作物學家的重視。今天,對于內生細菌的研究已經成為植物微生態學和微生物學學科交叉的新的生長點,同時其也成為我國目前微生物研究領域的熱點。目前,有關植物內生菌的研究不僅從深度上還從廣度上都有非常大的進展,尤其是對于植物內生細菌的作用研究更是突出。近年來,有一些研究顯示,植物內生菌可以作為外源基因的載體,擁有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植物抗逆境、增強植物抗病害、增加宿主植物的他感和對病蟲害的防治作用等等。
二、植物內生菌的作用(一)能夠促進宿主生長經過研究發現,一些被感染內生菌的植物擁有比未經感染植株生長速度快的現象,某些內生菌通過人工接種的方式還能夠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并促使植物發芽。張集慧等人經研究從蘭科藥用植物之中提取出了五種植物激素,它們分別是吲哚乙酸、玉米素、脫落酸、赤霉素和玉米核苷,這些激素能促進蘭花的生長。沈德龍等人研究出水稻的內生成團泛菌YS19可以產生四種植物激素,它們可以調節水稻的生長情況,可以影響水稻的光合作用。(二)生物固氮作用很多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其內生菌會從空氣中吸取氮氣,并將氮氣轉變為化合態氮,化合態的內生菌可以通過植株產生的能量產生固氮功能并且不形成特化的組織結構,差不多能夠在宿主植物的各個器官之中進行固氮。通過對內生菌的不斷研究,有人發現在甘蔗的根、葉和莖之中有許多的新型內生固氮菌,該種內生菌擁有較強的抗酸能力,它是重氮營養醋桿菌,其可以在高糖的環境中成長并維持高效的固氮活性,從而與甘蔗形成一種聯合固氮的關系,其特征為嚴格的寄主唯一性。(三)抗逆境和抗病蟲害作用內生菌可以增強宿主植物的抗逆性,如:通過用棉花的內生細菌回接棉花的方式,能夠減輕人工接種感染的棉花枯萎情況。內生菌還可以提高宿主植物對各種其他生物如線蟲、昆蟲等害蟲的抗性。三、植物內生菌的應用分析(一)內生菌在醫藥中的應用經過相關研究表明,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內生菌可以產生許多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擁有較大的藥用價值。從一些植物中提取出的內生菌可以代謝產生抗腫瘤活性物質,這物質是抗癌物或者是其前體的重要來源,例如紫杉醇是一種提取于短葉紅豆杉的二萜類生物堿,可以抑制微管解聚和穩定微管,是從植物之中發現的抗癌藥物質之一;植物內生菌微生物類群可以產生許多擁有不同抗菌活性的物質,植物內生菌產生的抗微生物物質可以作為抗生素,例如肽、有機酸等抗生素。
(二)內生菌在農業中的應用相關研究顯示,植物內的內生菌和病原菌擁有同樣的生態位,通過在植物體內的爭奪空間和營養,迫使病原菌沒有正常的營養而死亡,進而提高宿主植物的抵制病蟲害的能力。同時,內生菌能夠產生抗生素、毒素等激素,這些激素可以誘導植物產生抗性,來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害蟲性等能力,例如:有機胺類、吲哚雙萜、雙吡咯烷類和吡咯里西啶類等生物堿可以對線蟲等產生毒性,達到生物防治的作用。內生菌能夠發生次生代謝產物,這些產物也能夠消滅害蟲。總之,植物內生菌的特性決定了其具有非常廣泛的研究前景,擁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微生物新資源。伴隨著我國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微生態學相關學科的發展,植物內生菌的研究將會更加廣泛,其在醫藥和農業等領域的應用也會更加深入。參考文獻[1]姜怡,楊穎,陳華紅,等.植物內生細菌資源[J].微生物學通報,2005.[2]赫榮喬.植物內生細菌成為我國當前微生物研究領域的熱點[J].微生物學通報,2009.[3]孔慶科,丁愛云.內生細菌作為生防因子的研究進展[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
5.9
百度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關于植物內生菌的研究
龍源期刊網
關于植物內生菌的研究
作者:李金旭
來源:《中國電子商情》2014年第09期
引言:近年來,有關植物內生菌的研究已經成為我國微生物學領域研究的熱點,由于植物內生菌具有較高的潛在可開發利用價值,使得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植物內生菌作為植物微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長時間的協同進化中,和植物等進化為了相互依賴的關系,其具有產生活性物質的功能,因此可以用來作為生物的防治資源和外源基因的載體及新藥的原料。本文針對植物內生菌進行了分析,重點突出了植物內生菌的概況、作用和應用。
第 1 頁
一、植物內生菌概述
(一)有關植物內生菌的概念及其種類
對于植物內生菌的概念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其中被公認的定義是指那些在其生活過程中的一定階段或者全部階段生活于活體植物的組織內部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并不會對宿主植物產生顯著的病害。植物內生菌普遍存在于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中。該定義是一個生態學上的概念,而非分類學單位。
植物內生菌主要分為內生真菌、內生放線菌和內生細菌等,其主要寄宿在植物的表皮下的組織之中。植物內生真菌是指那些寄宿在植物的莖和葉之中度過生命周期的一種真菌。該種真菌對其宿主植物的害處非常少,甚至沒有害處,它們和宿主植物之間形成共生關系。內生放線菌是一類新的生防微生物資源,其主要生活在健康的植物體內,產生系列活性物質并和宿主植物共同生活,是土壤中重要的一種原核生。內生細菌通常是指能生活在活體的植物組織中,和植物形成和諧關系的一類微生物,該類內生菌能進行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和內共生固氮作。內生細菌對于改善農業生態,保持植物微生態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農田的生態平衡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第 2 頁
(二)植物內生菌研究發展概述
對于植物內生菌的研究要追溯到19世紀中期,在1876年Pasteur從無菌的葡萄果汁中分離出來了植物內生細菌,開創了研究植物內生菌的先河,1886年De Bary首先提出植物內生菌的概念,他將植物內生菌定義為一類在其部分或者是全部生活史中存活于活體植物中,并不會使宿主表現出顯著感染癥狀的微生物。內生菌的概念從1886年Bary提出來之后,距離今天有100余年的時間,在這100余年的時間里并沒引起足夠的重視,相關研究的進展較慢。到了20世紀末期,植物內生菌的研究才得到微生物學家、植物學家和微生態學家以及作物學家的重視。今天,對于內生細菌的研究已經成為植物微生態學和微生物學學科交叉的新的生長點,同時其也成為我國目前微生物研究領域的熱點。目前,有關植物內生菌的研究不僅從深度上還從廣度上都有非常大的進展,尤其是對于植物內生細菌的作用研究更是突出。近年來,有一些研究顯示,植物內生菌可以作為外源基因的載體,擁有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植物抗逆境、增強植物抗病害、增加宿主植物的他感和對病蟲害的防治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