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古箏50首名曲 世界公認第一名名曲 現代古典音樂有哪些 古典音樂風格有哪些 十大中國風歌曲排行榜
《知足》,《等等等耐桐等》,《夜曲》,《離人節》,《一千零一頃畝塌個愿望》,《伴侶》,《無可救藥》,《月亮代表我的心》,《兩個世界》,《我要我們在一起》,《不想長大》,《希望》,《今雀圓天我要嫁給你》。
五月天《知足》 采用莫扎特《C大調小星星變奏曲》。廖雋嘉《等等等等》 采用肖邦練習曲OP25NO11冬風。周杰倫《夜曲》 采用纖模肖邦《坦御降E大調夜曲》。讓豎巖這種古典音樂和現代歌曲的結合,總是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周杰倫《千山萬水》《牛仔很忙》《彩虹》《青花瓷》《扯》《我不配》 阿杜《差一點》《撒野》 胡彥斌《男人KTV》《紅顏》周渝民《我不是F4》 游鴻明《夫妻臉》《倦鳥余花》 李玖哲《想太多》《你好嗎》《圍墻》《退后》《快點來愛我》 潘瑋柏《玩酷》《愛不離》 周蕙《學會》 唐禹哲《最愛還是你》《吻到一公里之外》《愛我》 蘇打綠《無與倫比的美麗》 蔡景佑《我可以嘩辯櫻》 歷娜 灰色幸福 張惠妹《如果你也聽說》 張韶涵《不想懂得》 陶喆:《普通朋友》《自導自演的悲劇》《黑色柳丁》《寂寞的季節》張靚穎:《個人秘密》蔡依林/陶喆:《今天你要嫁給我》F.I.R:《天天夜夜》容祖兒:《愛情復興》王心凌:《彩虹的微笑》《那些花兒》花兒樂隊灶枯:《我的果汁分你一半》蔡依林:《乖乖牌》 《特務J》 蔡健雅:《Beautiful Love》古巨基:《愛得太遲》何潔:《發光體》陳綺貞《旅行的意義》周筆暢《別愛我像愛個朋友》周杰倫&溫嵐《屋頂》五月天《溫柔》TANK《給我你的愛》《三國戀》. 林宇中《靠岸》《空秋千》 林俊杰《原來》 王心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光良《朋友亂叢首日封》 何炅《可不可以愛》 范瑋琪《可不可以不勇敢》 李圣杰《手放開》《癡心絕對》《你們要快樂》 周蕙《學會》《分岔路口》 金莎《最后一個夏天》 胡彥斌《一年前》 梁靜茹《可惜不是你》《會呼吸的痛》 陶喆《寂寞的季節》 潘瑋柏《路太彎》 孫儷《愛如空氣》 張敬軒《斷點》《過云雨》《分手前的雨天》 歐得洋《孤單北半球》《六色彩虹》 張韶涵《親愛的那不是愛情》《遺失的美好》 張棟梁《北極星的眼淚》 楊丞琳《缺氧》《曖昧》 陳明真《比寂寞善良》 陳曉東《比我幸福》 黃磊《年華似水》 黃閱《我們都是害怕寂寞的人》 黃義達《那女孩對我說》 張靚穎《如果愛下去》 純音樂 Kiss The Rain 神秘園之歌 天空之城 再見警察卡農 夏日香氣 迷情仙境 Tears dream catcher 被遺忘的天使 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很流行的韓日歌曲 rain-sadtango 李孝利 TOC TOC TOC李孝利 不要愛上他 所以 冰淇淋 MC夢 愛情過后 勁舞歌曲 30次左右question ha,yoo sun i believe 勁舞歌曲 堅持us never say goodbye u superjunior 聽我說 papaya 不能遺忘你 tonight,i feel close to you 倉木麻衣&孫燕姿 我的人 sg wannabe 試著說 WaWa 2年零2月 fod 一個人/兩個人/只有你 蔡妍 花樣 松隆子 Come on/飛機 烏龜 relove 徐智英 英文歌: I'm Gonna Getcha Good!--Shania Twain <一定要聽這首哦>Never Had A Dream Come True--S Club 7 最近開始聽這首歌的,太好聽了Any Man Of Mine--Shania Twain 還有這個My name is --Emimem阿姆的經典之作Happy Boys & Girls---Aqua 他\她們的歌很活潑Barbie Girl--Aqua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Alison Krauss細心品味,我很喜歡這首歌的Candy Shop--50 Cent 相信很多人聽過吧Back to you--Bryan AdamsThe Power Of Love--Celine Dionyellow--coldplayI COULD BE THE ONE--Donna Lewis 聲音很甜Without Me--Eminem 又一首阿姆的經典之作Don't Turn Off the Light--Enrique IglesiasAny one Of Us--Gareth Gates 經典American Idiot--Green Day 朋克樂,我很喜歡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Green DayMoonlight Shadow --Groove CoverageYesterday Yes A Day--Jane BirkinBecause You Live--Jesse McCartney 人又帥歌又好When You Believe--Mariah-Carey 很多地方介紹這首經典的Nothing gonna chang my love for youWe Will Rock You--Queen 搖滾中的經典better man--Robbie Williams 第一首:Stand第二首:peerless第三首:floorfiller第四首:sosforlove(又名:愛情求救號)第五首:hey-oh第六首:OneForDaMoney第七首:Ein Kleines Lied第八首:la isla alizee第九首:groove coverage第十首:LET'S TALK ABOUT A MAN第十一首:Human Sacrifice第十二首:Wet Wet Wet第十三首: 冰河時代2第十四首:i saw you walking in the rain第十五首:You`re Not Gonna Score第十六首:Self Control Laura Bran第十七首:doo be di boy第十八首:dreams come true `` 第十九首:I Saw You Walking In The Rain `` 第二十首:sound of my dream `` DJ舞曲: TIME TO ROCK 舞曲大帝國 大爆炸lalalove Its Oki'm gonna getcha good ! 仙尼亞 唐恩辛巴達 皇冠一刻鐘 AU堅持 ARE YOU DJtalala walking in the sun one for da moneymove somethindo somethinClose to You Radio Jay Delano DJ Let s Talk About A Man La Club king chipz in black
《惜別離》,伊含坦能靜《念奴嬌》,馬天宇《青衣》,無極生《雙俠》,sweety《梁祝》,許嵩《斷橋殘雪》。談迅桐這些歌都是,然后也挺昌梁好聽的。
經過我的深思熟慮以后 我得出了這些的結論樣的東西 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迪
現代音樂中的沖動、夸張、任性、幻想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樂派之后,直至今天的全部西方音樂創作。現 代音樂的特點是追求探 索性、開拓性以及新意尤其講究自由的結構、奇特的節奏、不和諧的和聲語言、繁雜的 多調性及無調性、奇異.的音響效果,因而往往帶有很大的刺激性;以上的標新 立異,也并不是所有作曲家都追求的,更有一些作曲家主張將古典主義音樂和本民族風格、現代作曲技巧完美 結合,創造出更優秀的音樂作品。
那么
一、什么是“古典音樂”?
在國外,這種音樂類型被稱之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統派的、古典文學的”之意,所以我們國人將之稱為“古典音樂”,確切地說應該是“西洋古典音樂”。首先從概念上解釋,“古典音樂”是一種音樂類別的名稱。然而即使在國外,對于“classical music”一詞的具體意義,也有諸多不同的解釋,其中主要異議來自于對“古典音樂”時代劃分理念的不同。最狹義的解釋是,把十八世紀下半葉至十九世紀20年代,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巨頭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作品特指為“classical music”。最廣義的解釋則是,把時間前移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從那時起直到后來的巴洛克時期、維也納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印象主義直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出現的現代樂派,甚至包括所有非純粹娛樂性質的現代專業音樂,統稱為“classical music”。
或許大家看了上面的文字會感覺有些復雜,因為對音樂這樣一種自由的藝術形式進行分門別類本來就是一件非常費神的事情。不過我們還是應該盡可能應該把古典音樂的概念簡要化。普遍的觀點認為,相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早期音樂和十九世紀末期開始皮態初露端倪的現代樂派,巴洛克時期直到印象樂派出現之間這幾百年的西洋古典音樂發展最為迅捷,也最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因此,短歌行的這個入門系列主要為大家介紹的將是從十七世紀直到十九世紀末期,這樣一個將近300年時間跨度內的經典西洋音樂作品,這同樣也就是我們所特指的“古典音樂”概念。當然一些超出這個時間跨度的優秀著名作品,譬如二十世紀,蘇聯現代派作曲家肖斯特科維奇的音樂,我們也會適當的擇以介紹。
二、別稱——“高雅音樂”與“嚴肅音樂”?
在我們國家,很多人喜歡把“古典音樂”與“高雅音樂”、“嚴肅音樂”混為一談,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古典音樂的“推崇者”。粗看之下似乎并不不妥,但這兩種觀點在某些人理解下,卻很容易成為“讓古典音樂走向大眾”道路上的一道鴻溝。
第一個問題,古典音樂是不是“高雅”?我覺得應該肯定這種說法,不過我們對于這里所指的“高雅”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有些朋友之所以認為古典音樂“高雅”,是因為瞧見了臺上指揮家們西服筆挺、冠冕堂皇的莊重模樣;是因為看到演奏這些音樂的樂團演奏家們整齊劃一、一絲不茍的裝束;是因為注意到了音樂廳典雅華貴、祥和隆重的布置氣氛;甚至連觀眾們都要衣冠楚楚、注重禮節。其實,這些表面的“高雅”并不能體現出古典音樂的精髓所在,音樂的高雅氣質是從旋律中透出來的!嚴謹而完整的結構、優雅而曼妙的旋律、豐富而深邃的思想內涵,這些才是古典音樂“高雅”的根源。其中我們可以聽到屬于人類最圣潔的情喊旅感、發自心靈最深處的呼喚和最崇高的理想。表面的高雅其實只是長期以來西洋音樂發展中形成的定式與慣例,雖然我們可以將之看作一種“浮華”,但卻又很難想象,一群衣冠不整、裝束各異、甚至蓬頭垢面的演奏家、指揮家出現在燃滲源觀眾面前,能夠演繹出好的效果。因為表面的堂皇正好可以烘托出西洋古典音樂中那獨特的嚴謹、莊重氣質。其實當今的歐美古典樂壇也在力圖改變自己過于拘謹、與大眾較為疏遠的形象,著名的柏林森林音樂會就是很好的例證,在那里人們可以無拘無束的以悠然自得的方式欣賞古典音樂,不必拘泥服飾是否得體,也不必正襟危坐,更可以隨心所欲的鼓掌喝彩甚至一邊野餐一邊聽音樂。
當今中國的教育界尤其喜歡把“古典音樂”稱作“高雅音樂”,原因很簡單,老師們看不慣學生沉迷于對港臺歌星的追捧,所以時常組織學生去欣賞一些所謂的古典音樂會,美名曰“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讓高雅音樂進入校園”等等。這種做法的初衷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簡單的組織學生去看、去聽,而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很難有實質性的效果,甚至會讓學生從小就在心中埋下對古典音樂(高雅音樂)的厭惡之情。加上如今的大環境、大氣候,通俗娛樂占據了大部分視線,或許很多人就會終生對古典音樂心存畏懼。
其次,一些媒體把古典音樂和“嚴肅音樂”之間劃上等號,我覺得更是一種極大的不妥。很多外行人對古典音樂的第一感覺就是“晦澀、難懂”,如果再不分青紅皂白統統被冠以“嚴肅音樂”的統稱,恐怕今后對古典音樂感興趣的人將越來越少。雖然從某種角度來看,一部分古典音樂的表達形式以及旋律主題確實是“極其嚴肅”的,但同樣應該看到大部分西洋古典音樂的主題是歌頌、是贊美,擁有美妙明快的旋律以及無比歡暢的情懷。而且即使是某些主題嚴峻、思想深邃的古典音樂,也往往想要傳達出一種“嚴肅中的快樂”。譬如貝多芬著名的《歡樂頌》、勃拉姆斯著名的《第一交響曲》第四樂章和柴科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雖然這些作品都飽含著高尚而深沉的哲理,但最終無不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振奮之感。其實入門之后,聽眾們就會發現其實古典音樂并不難懂,也并不只有嚴肅和深沉。
之所以在國內出現古典音樂的這兩個并不準確的“別稱”或者說“代名詞”,我只能遺憾的說,一些媒體和“學者”對古典音樂的推崇只停留在一個十分形式化的層次上,他們并沒有真正對古典音樂有的、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弄巧成拙,反而讓更多的人感覺到了自己與古典音樂之間遙遠的距離,成為一個誤區。
三、古典音樂魅力何在?
很多沒怎么接觸古典音樂的朋友,往往覺得聽古典音樂的人有些古怪,這是因為他們還不能接受這種音樂表現形式。更有不少朋友,面對古典音樂百年來長盛不衰、乃至世界范圍內遍地開花的形勢感到不可理解,他們對于古典音樂能夠歷久彌堅的解釋是——“每個年代、每個群落總有那么一些以聽古典音樂為高雅情趣的“附庸風雅之士”;這群人并不懂得古典音樂的真諦,卻煞有介事的和著音樂,閉目凝神、搖頭晃腦;正是因為這樣的人多了,所以造就了古典音樂在現代社會的繁華,或者說“浮華”,事實上古典音樂早就已經是時代所淘汰東西了”。很多對古典音樂了解甚少,或者有興趣入門的朋友,在這種言論下會顯出猶豫、彷徨,他們會懷疑古典音樂在當今社會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那么我們不妨來和大家談談這個話題,如果延伸開去,其實就是——古典音樂究竟有什么好聽?它的魅力究竟何在?或許,這對于培養入門者的欣賞興趣是具有一定引導作用的。
如果只看表象,那么音樂最基本的功能只是取悅聽眾的耳朵罷了。如果我們要挖掘音樂深層次的內涵,那么我覺得,音樂對作曲家而言是一種表達心境、抒發情感的途徑;對于聆聽者而言,則是為了從音樂中獲取自己需要的情感慰藉、求得精神世界的共鳴。以上兩點正體現了音樂的兩個特性——娛樂性和思想性。即使是流行歌曲也并非純娛樂性,而是有思想的。但是古典音樂中蘊含的思想性卻要更加深刻、含蓄、多變且耐人尋味。他能夠表現出人類最深層、最熾烈的情感和最為跌宕起伏的情緒變化。古典音樂不像流行音樂那樣直白,但是留給我們遐想、思考、回味的余地更大,所以它耐聽、能夠經歷歲月和時間的考驗,有人說:一旦喜歡上古典音樂,你就找到了自己一生中除了愛人以外的另一個終生伴侶,而且古典音樂是永遠不會和你離婚的。雖然比喻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但也頗有哲理。
另外,古典音樂擁有經久不衰、常聽常新的優美旋律,這與眼下流行音樂源源不斷出爐,卻迅速又被流行趨勢所淘汰的境況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雖然古典音樂肯定不會被這個時代大部分人所接受,但是也不可能被歷史所淘汰。原因很簡單,不同的聽眾需要不同的音樂來撫慰心靈。古典音樂中蘊含的那份寧靜致遠和激情澎湃,能夠給我們帶來其他音樂類型無法實現的心靈安慰與精神鼓舞。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紛繁復雜的商業社會中,古典音樂的天地無疑如同世外桃源。
不過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與古典音樂所具備的豐富內涵相比,我的文字實在有些蒼白無力。或許一些已經入門的朋友讀了上面的文章,會與我取得一定的共鳴,但對于更多站在古典音樂大門外的朋友而言,這些“說教”或許依然難以打動他們。音樂選擇是很主觀的,所以古典音樂并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生活在如今社會環境下的人們。有些朋友一生對音樂這種藝術都沒有興趣,將之視為“噪音”,有些人則一生都不愿意接受古典音樂,認為它過于“枯燥、晦澀”。這些觀念上的不同都和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個人偏好乃至知識層面、思想境界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我明白,這個系列文章不可能改變古典音樂在當前的境遇,我只是為了一個理想和愛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因為我遇到了另外一些朋友,他們對古典音樂不熟悉,但是通過一兩部作品的引導,卻對此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又苦于古典音樂唱片過于昂貴,也不知道該從哪個地方入手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與欣賞范圍。短歌行的這個古典入門系列正是為這類朋友“踱身定做”的。讓我們共同在古典音樂的天空中翱翔,尋找屬于自己的音樂理想,共同交流,相互促進,把古典入門進行到底!
(2)——古典入門第一步
轉載自“短歌行”網站
在序章中,和大家探討了一些問題,看到不少朋友很期待這個系列文章的未來,也看到自己的一些觀點能夠被大家所認可,這就更堅定了把這篇東西寫下去的信心。在前面的序章里,我只是很籠統地談了一些自己對于古典音樂的看法和認識,而在今天我想和大家繼續探討,究竟應該如何走進古典音樂殿堂的大門。
我自己是什么時候,如何喜歡上古典音樂的呢?我想和許多愛樂者一樣,應該是循序漸進,逐步跨入的,說不上是從哪一年哪一天開始的,更說不好是怎樣開始喜歡上的。記得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對于音樂就很有興趣,聽得最多的應該是父親用那臺結婚時候買來的港產“四喇叭”從電臺節目中錄下來的磁帶。諸如王結實、謝麗斯的通俗歌曲、蘇小明的《軍港之夜》、鄧麗君的優柔小調等等。不過在我記憶中家里有一盤唯一的JVC牌60分鐘錄音磁帶(其它錄音帶都是SONY的)——標簽上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錄音的內容,但我至今還記得磁帶的塑料外殼是灰色的。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為里面的錄音節目令童年的我十分著迷,那時候曾經問過父親,回答只說放的是外國音樂。記得當時自己會經常拿出這盤灰色的磁帶來,放進“四喇叭”中翻來覆去的聽,絲毫不覺厭倦。那時候的我,應該還在念小學。
進入了初中之后,也許是那個時期必然的興趣變化,和很多同學一樣,我開始迷戀港臺流行歌曲,只是燒得還不算高,從來沒去看過現場演唱會,只是陸陸續續積攢了大約幾百盒正版磁帶。如今回想起來,那時候自己聽流行歌曲,似乎只是跟著媒體的炒作、宣傳而在刻意追逐著一種虛無縹緲的潮流。歌詞中的情與愛自己能懂得多少?歌曲中激蕩的旋律又有多少現在還能被我記起?似乎一切過往的時尚前衛、流行趨勢,都隨著自己慢慢的成長與時間的推移而煙消云散。自己再也無法從流行歌曲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又找到了那盤灰色的磁帶。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邊響起,似乎把我帶回了童年時,專心致志守在“四喇叭”跟前,不斷按動“BACK”與“PLAY”,不知疲倦反復聆聽的場景。音樂依然如此的動聽,令我感動,似乎讓我隱隱約約感受到了音樂中最美好的東西。
當有了一套真正的高質量音樂回放之后,我開始嘗試著接觸古典音樂,這已經是參加工作以后的事兒。在吃慣了流行歌曲帶給我們的“娛樂快餐”之后,接受古典音樂的表現風格,自己著實花了不少時間。記得最早的時候,每當電視臺、電臺播放那些偏于陰沉、艱澀的古典音樂時,我總會有昏昏欲睡之感。看到一些評論文章介紹,說是能夠從古典音樂中聽很多東西,我雖覺匪夷所思,但又不由不信。只覺得那些音樂應該距離自己比較遙遠。所以最初聽古典,我顯得沒什么耐性,總是回避那些篇幅較長,“旋律找不到準心”的曲子,刻意尋找那種錄音效果出色、曲目篇幅較短的古典或交響題材的唱片來練耳。起先,被逼真、輝煌的音響效果震撼了一陣子,其后卻又隱約感覺這些唱片中的某些段落好像在哪兒似曾相識過,似乎早就淺埋在腦海中。冥思苦想一番,終于找到了根源——那盤灰色的錄音磁帶。
原來,磁帶中所錄制的這些我小時候百聽不厭的“外國音樂”,其實是由古典名曲改編的聯奏,薈萃了許多優美經典的段落,不過當時還叫不上名來,后來才逐漸認識——《卡門》中的《斗牛士之歌》、羅德里格《吉他協奏曲》的第二樂章開始部分、亨德爾《彌賽亞》中偉大的《哈里路亞大合唱》高潮部分等等等等,實在是不勝枚舉。雖然演繹得并不正統,帶有些輕音樂傾向,樂團規模也不算很大,但卻足以讓古典門外漢駐足聆聽。因為其中挑選的名曲片斷旋律優美無比,而且是連續演奏,曲目之間的過渡十分自然流暢,樂團也充滿了澎湃的激情。當我對古典音樂有最初了解的時候,方才明白這盤灰色磁帶里眾多動聽旋律的淵源,更重要的是自己恍然大悟——原來古典音樂離我們這么近!
再次回味磁帶中那一段段名曲聯奏,雖然音色與CD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比MP3都不如,但卻如此倍感親切。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了蘊含于古典音樂中無盡的寶藏。此時的我自然不再滿足于欣賞聯奏中的片斷,而是急不可耐的想投入古典音樂浩瀚的海洋中,尋找一個個曾經令我著迷過的亮點。就這樣,我對古典音樂的興趣與日俱增,從中獲得的精神財富也越來越充實。有時候回想起來,那盤灰色的錄音帶真是我最好的入門導師。雖然磁帶早已被封存箱底,但每當我回憶起來總是倍感欣慰。
以上談了我自己的一些經歷,目的只是想告訴大家——不要把古典音樂看得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她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留意一下如今精美玲瓏的手機鈴聲、聽聽某些電視廣播節目的背景音樂,您會驚異的發現,我們被林林總總的古典音樂名段所包圍著。
所以,拋開對古典音樂的心理障礙是普通聽眾入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跨出這一步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所謂“功到自然成”,急不來也求不來。如果您看了我們的系列入門文章,依然感覺對古典音樂毫無興趣,千萬不要強求自己,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在序章中我就說過,古典音樂并不適合每個人,大家的性格脾氣、人生觀、世界觀、文化觀各不相同,因此古典音樂對不同人的吸引力也就不盡相同。甚至于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古典音樂的認識與態度都會有千差萬別。所以讀者們盡可以用灑脫的態度來看待這第一步,水到渠成之時您會很自然的跨出,甚至是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