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物理退燒最快方法三種 退燒的物理降溫法是什么最好的 40℃物理退燒的正確方法 38.7度物理降溫最佳方法 38度要蓋被子還是散熱
物理降溫如下:
1.酒精擦拭:患者可以用75%的醫用酒精兌溫開水至濃度25到30%,擦拭患者皮膚。擦拭部位為頸部、腋窩、腹股溝、腘窩等血管豐富的部位,還可擦拭手心及腳心返鏈。酒精擦拭退燒是利用了酒精蒸發的原理,因為酒精蒸發后會吸收身體熱量,所以會出現降溫的現象。不過要注意酒精濃度不可過高,否則可能會刺激皮膚,并使表皮散失大量的水分。
2.溫水退熱:患者可采用32℃到34℃的溫水泡澡,或用溫水擦拭全身皮膚,并且在腋窩、腹股溝、腋窩等血管豐富的部位擦拭反復地擦拭幾次,能夠快速散熱。
3.冷敷:患者可采用濕冷的毛巾,在手腕、額頭、小腿上放置。當冷敷所用的毛巾溫度升高之后,需要立即更換,一直虧桐重復這個動作溫度降下來為止。另外也可以把布袋里放上冰塊,放在額頭上,也是可以起到物理退燒的作用。
其他方法
一、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
二、35%的酒精拭浴。酒精能擴張血管,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的熱量。可以用35%的酒精,用毛巾蘸濕后擦拭身體的手心、腳心、背部等易于散熱的部位,可以在肘窩、腘窩等血管豐富的部位停留時間稍長一點。
三、用溫水洗澡。用溫水洗澡可以有效的散熱,如果精神狀態較好時,可以多洗澡,水溫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以27℃-37℃為宜。
四、冰袋冷敷。在家中常備化學冰袋,使用時放冰箱冷凍,放在額頭上頸部、腋下、腹股溝,可以反復使用。
五、冰枕。發燒時做個冰枕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
發燒的時候,如果體溫在38.5℃以下屬于中度發燒,可以用以下物理降溫的方法:
一、可以多喝溫開水,適當的出汗,并補充發燒丟失的水分。
二、可以用艾葉生姜水泡腳,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三、發燒的患者如果在沒有寒戰、發抖的情況下,可以用冰敷的方法??梢员箢~頭、雙腋下,以及雙側腹股溝這些大血管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帶走身體的熱量。
四、發燒的時候還可以用溫水擦浴的方法,用溫熱的毛巾蘸水后不斷的擦拭前胸和后背,這樣也有利于體溫的下降。
五、如果沒有酒精過敏銷世坦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酒精擦浴。
1、多給寶寶喝水:寶寶發燒時,身體是處于極度缺水的狀態的,為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有助于調節體溫,讓寶寶出汗,起到退燒的作用,并防止寶寶因發燒而出現虛脫的現象,因此,寶寶發燒還應多喝開水。
2、不要給寶寶捂汗:許多媽媽為了達到退燒的目的,會給寶源衫寶捂汗。其實,捂汗不僅不利于退燒,對寶寶的健康也是不利的,發燒時,媽媽在保證寶寶不會著涼的前提下,要給寶寶少穿一些衣服,這樣才可以幫助很好的散熱,達到退燒的目的。
3、把寶寶手腳搓熱:寶寶在發燒時如果有手腳冰涼的表現,媽媽們一定要幫寶寶把手心和腳心搓熱,防止寶寶的體溫繼續升高。
4、用溫水擦拭全身:如果寶寶發燒是手腳都很燙,除了讓寶寶少穿一些衣物外,還可以用溫水為寶寶擦擾鉛拭全身,特別是腹股溝、脖子、腋下等部位,直到寶寶體溫下降為止。
5、冷敷額頭:用毛巾冷敷額頭也有退燒的作用。將在冷水中浸濕并擰干的毛巾放在寶寶的額頭上,五分鐘左右更換一次,幫助寶寶降低體溫。
1、補充水分多通風,合理增減衣物當體溫超過38.5℃后體液異常損失非常大,對于氧氣的需求也明顯,每高于正常體溫1℃,對氧氣的需求就提高13%,這兩點都與熱性驚厥的發生密切相關。一定要多補充水分!這不是孩子愿不愿意,而是必須!穿衣的多少以孩子的感覺為依據。如果覺得冷甚至打寒戰,積食發熱也要多加衣物,把襪子、帽子和圍巾都穿上;覺得熱就脫,出汗則盡快擦干,不能吹風,衣物要吸汗透氣。
2、溫水擦浴降溫溫水擦浴是發熱時常用的一種物理降溫方式,能夠暫時降低體溫緩解不適。但正雹李腔確的擦浴方式,家長們一定要認真掌握。準備:三塊毛巾(一塊敷額頭,一塊擦浴,一塊擦干),熱水袋或暖寶寶貼敷于孩子足底,面盆裝水約七分滿,水溫在35℃左右,不能讓皮膚有寒涼的感覺。環境:關好門窗,勿使風直接吹入。不能擦拭的部位:心前區與肚臍。擦浴方式:將浸濕的毛巾擠干至不滴水,擦拭孩子全身皮膚表面。過程中盡量少暴露身體,擦哪里則露出哪里,防止受寒。擦拭順序由上至下(頸部上肢背部下肢),在頸部、腋下和手肘內側等血管豐富的地方可以多停留片刻以增加熱量散出。另外,網絡還流傳過一種據說源自德國媽媽的看似神奇的“濕毛巾綁腿退熱法”。這種方法的原理其實與溫水擦浴類似,但小腿上沒有大血管分布,用溫毛巾綁小腿,退熱效果有限。
3、小兒推拿&無痕刮痧瀉熱疏通經絡能夠讓外周血管擴張,讓熱量通過皮膚釋放出來。5歲以下兒童,沿膀胱經捏脊;而5歲以上兒童適合用無痛刮痧,用無痛刮痧梳沿膀胱經疏通經絡,由下而上輕輕敲打肺經。低熱:用發汗解表的按摩法推三關,揉外勞宮,太陽穴,拿鳳池,清肺經,掐揉二扇門,天河水。高熱:用清熱涼血的按摩法退六腑,打馬過天河,蘸水捏脊,搗小天心。
4、足浴發汗退熱
正確的退燒降體溫方法如下:
1.酒精擦拭:患者可用75%醫用酒精混合溫開水擦拭皮膚,濃度為25 ~ 30%。擦拭頸部、腋窩、腹股溝、腘窩等血管豐富的部位,也要擦拭手掌和腳底。擦酒精退燒是基于酒精蒸發的原理。因為酒精蒸發后會猛扒吸收體熱,會降溫。但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濃度不能太高,否則可能會刺激皮膚,使表皮失去大量水分。
2.溫水退燒:患者可用32℃至34℃的溫水洗澡,或用溫水擦拭全身皮膚,在腋窩、腹股溝、腋窩等血管豐富的部位多擦幾次,可迅速散熱。禪中
3.冷敷:患者可以使用濕冷毛巾,放在手腕、額頭和小腿上。當冷敷用的毛巾溫度升高時,需要立即更換,重復這個動作,直到溫度下降。另外可以把冰塊放在布袋里,放在額頭上,也可以起到物理退燒的作用。
其他方法
首先,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
第二,35%酒精擦浴。酒精會擴張血管,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熱量??梢杂?5%的酒精,用毛巾打濕,然后擦拭手掌、腳掌、后背等身體容易散熱的部位。可以在肘窩、腘窩等血管豐富的部位多呆一會兒。
第三,用溫水洗澡。用溫水洗澡可以有效散熱。精神狀態好的話,可以多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或過低,以27℃-37℃為宜。
第四,用冰袋冷敷。在家里放一個化學冰袋。使用時,放在冰箱里,放在額頭、脖子、腋窩、腹股溝處??梢苑磸褪褂?。
五、冰枕。當你發燒時,做一個冰枕頭既舒適又有效。
發燒時,如果體溫低于38.5℃,可以采用以下物理降溫方法:
第一,可以多喝溫水,適當出汗,補充發燒流失的水分。
第二,可以用艾葉姜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第三,發燒患者如果沒有寒戰、顫抖,可以用冰敷。冰敷額頭、腋窩、腹股溝,可以有效帶走身體的熱量。
第四,發燒的時候,賀知山也可以用溫水擦澡。用溫熱的毛巾蘸水后,可以不斷擦拭胸部和背部,也有助于體溫下降。
五、如果沒有酒精過敏,也可以用酒精浴。
物理降溫的正確方法是什么
物理降溫的正確方法是什么,由于孩子的免疫還不完善,所以經常會出現發燒的癥狀,這時候就需要物理降溫來幫助孩子,接下來我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關于物理降溫的正確方法是什么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吧!
物理降溫的正確方法是什么1
泡溫水澡與溫水擦浴是比較不錯的降溫方法
物理降溫方法一:環境降溫
環境降溫方法很簡單,也最安全。在高溫季節,當室內溫度高時,可以在地面上潑涼水,用涼水拖地板,或啟動空調機,加速室內通風,使室溫下降,可利于高熱小兒散熱。小嬰兒還可以采取解開放服或打開包被散熱的方法。
物理降溫方法二:冷敷或冰敷
冷敷是針對新生兒發熱常見的物理降溫方法。通過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體溫下降。開始時局部血管收縮,繼之擴張,熱量經傳導散發,可達到降溫的目的。一般以頭部冷敷為最常見。
具體方法:媽媽們可以去商店購買化學冰袋,使用時放冰箱冷凍,由凝膠狀態變成固體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斗游,可以反復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醫用硅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柜,凍成固體后取用。如果覺得冰塊太冰的話,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狀態就取出,包上毛巾給寶寶冷敷。你還可能制作成帽狀冰袋戴在小兒頭上,做成枕頭樣放在小兒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濕后擠干放在額頭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時,不宜持續時間過長,否則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凍傷。
注意事項:對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小孩,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溫,以免刺激皮膚,影響皮疹透發。
物理降溫方法三:溫濕敷
這也是一種好方法,即用溫濕半干的大毛巾敷在寶寶的胸腹部,但要注意室溫以免著涼。另外,也可用幾塊稍涼的濕毛巾(約25攝氏度)擰成半干,放在寶寶的額部、頸部、腋下及大腿根部進行冷敷,每5~7分空態銷鐘更換一次,寶寶也會感到很舒服。
物理降溫方法四:電扇吹風
一般家庭都有電扇,媽媽們不妨利用電扇吹風給新生兒降溫。電扇吹風能加速體溫的散發,但不能對準小兒的某一部位吹風,否則會使小兒的某一局部受風。
具體方法:可以用電扇吹偏風或用搖頭電扇吹風,風力不可太大,時間不可過長,適用于夏季,體質較好、體溫過高的小兒。
物理降溫方法五:溫水澡、溫水擦浴
溫水澡的水溫要在36攝氏度-37攝氏度之間,泡浴時讓寶寶身體全部(頭部除外)浸泡在略低于體溫2攝氏度的水里,同時用溫濕毛巾(37攝氏度)在四肢和前胸后背上下均勻地搓揉,使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以促進熱的散發。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1次。
物理降溫方法六:姜水泡腳、用姜擦腳心穴位
煲姜水泡腳,邊加水邊泡,一直到出汗,時間越長越好,估計要30分鐘以上才能出汗。用姜擦腳心的“涌泉”、后背的“大椎”,這兩種方法是民間流傳較為廣泛的降溫方法,可以一試。
物理降溫方法七:少穿衣服散熱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發燒生病后,就生怕寶寶著涼,不斷給寶寶添衣、蓋厚厚的被子,但把汗“逼”出來的觀點,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熱時,會出現發抖的癥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要適當給孩子少穿點衣服,讓身體的余熱散去。
物理降溫方法八:熱水泡腳
我們都知道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與不適,但我們很少了解到,原來熱水泡腳還能幫助降體溫。具體做法是: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略高于平時,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值得注意的是,35%的酒精擦浴也是常見的物理降方法。
物理降溫的正確方法是什么2
物理降溫的方法
1、溫濕敷
用溫水敷也能幫助散熱,操作起來很簡單
具體做法:
準備好溫水,熱水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將寶寶閉如的衣服解開,毛巾打濕,用溫水毛巾上下搓揉寶寶的身體。十分鐘換一次毛巾。
2、使用退熱貼
流行于歐美國家的退熱貼,目前也已成了我國家庭的常備降溫品。孩子發熱時只要在額頭或其他大血管走行部位貼一張,即可達到物理降溫的效果。退熱貼之所以能發揮降溫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內含高分子水凝膠,利用物理原理將熱量集中到膠狀物中,再通過水分汽化帶走熱量,對局部降溫來實行輔助退熱。此外,退熱帖中所含的一些天然藥物如薄荷、冰片等也有一定清涼降溫作用。
具體做法:
沿缺口撕開包裝袋,取出貼劑,揭開透明膠膜,將凝膠面直接敷貼于額頭或太陽穴,也可敷貼于頸部大椎穴。每天1-3次,每貼可持續使用8小時。用退熱貼后,如果體溫仍然在38.5攝氏度以上持續不降,還是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貼時不要碰到頭發、眉毛、傷口,眼部及皮膚有異常的部位。
3、冰敷
主要通過放在全身大血管處的冰與流動的`血液進行熱交換傳導。同時它可以降低腦細胞耗氧量,延緩腦細胞損傷,并且有利于軀體微循環。
具體做法:
在塑料袋內裝入剛從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塊,扎緊,套2-3層,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將冰袋敷在后枕部、前額部或者腋窩下、頸部,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的地方。幾分鐘換一次,直至高熱有所下降為止。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如果寶寶出現哆嗦、發涼、臉色發青或者局部皮膚發紫,要馬上停止使用。男寶寶要特別注意,避免將冰袋碰到陰囊部位。用做好的冰袋來做冰枕,降溫效果也不錯。
溫馨提示: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降溫,是許多家長經常采用的方法。但6個月以內的小孩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
4、酒精擦浴
酒精能擴張血管,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熱量,寶寶發燒可以借用酒精擦浴來幫助退燒。這種方法降溫快,體溫一般很快會下降。
具體做法:
藥店購買的95%酒精取一份,加兩份溫水攪拌均勻備用;如果是75%的酒精,加的溫水量與酒精相同,假如手邊沒有酒精,也可以用60度的白酒代替,使用白酒時,可以用一份白酒加2/3份水來調和,也可以加冰塊來增加降溫效果。
用紗布或者小毛巾蘸濕后擦拭寶寶的身體,一般是血管分布比較多的部位,比如頸部、腋窩、大腿根部等等,這些部位血液循環快,血管表淺,容易散熱。
涂擦時按照一定的順序,由上至下,從左往右,用拍擦的方式進行,擦至皮膚微微發紅,注意擦過的身體部位的保溫。動作要快,每次5-10分鐘即可。擦拭中要避開寶寶的頭面部、腹部、腳底以及胸前心臟部位,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5、降低環境溫度
孩子退熱需要和周圍進行熱交換,環境溫度越低越有利于退熱,最好的環境溫 度是20攝氏度~24攝氏度(根據季節不同),有利于體溫緩 慢下降。對于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孩子發熱的早期伴有畏寒、寒戰,說明孩子的體溫還在 上升期,不適合用這種方法。
6、多排泄
多喝水、多小便是一種很好的帶走體內熱量的方法,其實大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準備開塞露一只,如果孩子發熱當天或幾天沒有大便, 用一次開塞露,排除體內積存的食物殘渣,排泄的同時帶走熱量使高熱降低,很多中藥就是利用這種辦法來完成退熱的,中醫稱之為清下焦之熱或通便。這些中藥里 一般都含有大黃、石膏、瓜蔞、檳榔等,使用時要慎重。
7、多喝水
多給孩子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適合于所有發熱的寶寶。輸液之所以被大多數家長認為效果好,和靜脈 補充體液有很大關系。一些孩子發熱的時候由于嗓子不舒服等各種原因不愿意喝水,這個時候喝水是最重要的事,可以選擇各種果汁飲料,當然最好的還是白開水。
發燒可以采用的物理降溫方法有:擦拭法、退熱貼、灌腸降溫法、冰袋降溫法等。
1.擦拭法:包括溫水擦浴法和酒精擦浴法。卜消溫水擦浴法指的是采用 32 ℃~34 ℃的溫水擦拭四肢、頸部、腘窩、腋窩、腹春弊者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可以幫助散熱。使用酒精擦拭血管豐富的地方,能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增加,能夠加速代謝帶走人體熱量,從而達到退燒效果,但對于有出血傾向、皮疹等血液疾病的患者以及幼兒,不能進行酒精擦浴法。
2.退熱貼:取退熱貼敷貼在患者額頭、頸部大動脈、腋窩、腹股溝等處。
3.灌腸降溫法:向患者體內灌入低溫等滲鹽水,從而達到退燒的目的,一般適用于發熱并伴有便秘的患者。
4.冰袋降溫法:將冰袋放在患者頭部,頸部、腘窩、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可以過傳導作用吸收機體熱量,起到降溫的作用,但冷敷時需注意時間,以免凍傷。
發燒時可以采用的物理降溫方法比較多,同時還需要多喝水,多排尿,而對于發燒扒薯癥狀比較嚴重者,建議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退熱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