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文成公主畫像圖片 文成公主有多美 文成公主漂亮不 文成公主的主要特點 文成公主真實長相圖片
個人認碼銀首為昭君更美麗一些,畢竟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嘛,呵呵,古代人的審美眼光和現代搏輪人遲數沒什么他打區別吧。至于功績嘛,應該是文成公主吧,畢竟吧中原的經濟和文化帶到了西藏,促進了民族的繁榮發展
LZ問的只是漂亮的話,這個歷史都有定論,肯定是楊貴妃漂亮,不然人家怎么成
為四大美人之慶羨一散老了呢?不過作為現代人的眼光來評價的譽掘拍話,這三兒都不漂亮,肯
定是豐滿過頭了。現在人不都要苗條嗎?唐朝都以胖為美。
從人品角度來說,長孫皇后完美的無可挑剔;文成公主也很巾幗;楊貴妃中規中
矩, 都不壞。
文成公主:(625-680),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理,并信仰佛教。
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區。他統一藏區,成為藏族的贊普(“君長”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貞觀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祿東贊至長安,獻金5000兩,珍玩數百,向唐朝請婚。太宗許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紀,西藏王松贊干布震撼唐朝。當時,唐朝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經濟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樁婚姻就相當于10萬雄兵。”知書達理的文成公主,樸素大方,主動應征作25歲的松贊干布夫人。據傳說,16歲的文成公主迅速做進藏的高原氣候調適;同時向松贊干布發起智斗乎慧挑戰。
五次比試松贊干布的求婚使臣祿東贊:用絲綢帶穿過一塊有彎彎曲曲小孔的綠松石(九曲明珠);指出一根兩端一樣粗的木棍的根部與梢部;分清關在一起的100匹馬駒各自是100母馬的哪一匹所生。
晚上召喚入似迷宮一樣的大宮看戲,戲后突發安排使銀歷臣獨自回歸自己的住處;最后,文成公主站到300名姑娘中,讓從來沒有見過文成公主的使臣挑選。——這是藏族文化與漢文化大交流的經典瞬間。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范。在她是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為過。
吐蕃就是現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沒有來往。據說吐蕃人是東晉末年南涼國王鮮卑人禿發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國而輾轉流徙到青藏高原,為紀念祖先,他們以“禿發”為國號,后依語音相近訛變為“吐蕃”。
吐蕃人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飼養牦牛、馬、豬和獨峰駱駝,有的也種植青稞和蕎麥。公元七世紀,棄宗弄贊繼位作了吐蕃贊普(吐蕃國王),人們又稱他為松贊干布,是一位驍勇慓悍的領袖,他率領軍隊統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許多部落,建立了以邏些城為中心的強盛王國,邏些城即今日的拉薩。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縣;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時正國富兵強,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并對大唐的強盛贊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鋒銷搜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文成公主人長得端莊豐滿,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應允了。
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于貞觀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
王昭君漂亮,畢竟是中國古代四大攜敏美辯仔枝女之一啊,頂級的美女。
文成公主的功績大,促進了戚局民族和諧,對西藏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文成公主(?-680),名李雁兒,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禮,并信仰佛教。
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區。他統一藏區,成為藏族的贊普(“君長”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貞觀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祿東耐尺贊至長安,獻金5000兩,珍玩數百,向唐朝請婚。太宗許嫁宗女文成公主。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瑪多縣)親自迎接,謁見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后,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
據《吐蕃王朝世襲明鑒》等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豐厚。有“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谷物和蕪菁種子等。
永徽元年(650),松贊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她曾設計和協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響棚昌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傳到吐蕃;她帶來的詩文、農書、佛經、史書、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系。她帶來的金質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鏈畝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