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初二下學期生物課本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濟南版 初一生物學法大視野電子課本 七年級下冊生物課本濟南 初二上學期生物課本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材目錄 第一單元悄橘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第四節 生態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林業工人的新任務
科學·技術·社會 生物圈Ⅱ號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科學·技術·社會 從古老的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第三節 觀察動啟簡團物細胞
科學家的故事 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科學家的故事 他發現了細胞中神奇的物質核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科學·技術·社會 “脫韁之馬”癌細胞
第三章 細胞怎樣產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科學·技術·社會 朊病毒、瘋牛病、克雅氏病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第二節 種子植物
生物學與文學 寄予植物的情懷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咐鍵業 農業技術員和綠色證書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科學·技術·社會 無土栽培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大地的美容師——園藝師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科學·技術·社會 節水農業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科學·技術·社會 現代化溫室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科學·技術·社會 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七年級生物知識要點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P15
▲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 P15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態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
▲生態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如果將生態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植物是生態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中的分解者。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生態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平衡失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生態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草原生態、農田生態、海洋生態、城市生態等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 課本27頁1題33頁生物圈2號
▲ 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七年級上冊生物目錄相關文章:
1. 人教版七年級上生物教材目錄
2.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目錄
3.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材目錄
4.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教材目錄
5.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教材目錄
學習七年級生物課本知識上急于求成是適得其反的。我整理了關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一)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區別于粗薯非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營養方式可分為:自養(綠色植物)和異養(動物)。
(二)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三)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四)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五)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動物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六)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生物: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體叫生物。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調查的概念: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方法之一。
二、調查的方法:1、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2、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3、選取樣本;4、如實記錄;5、整理分析,進行統計。
三、調查的步驟:
1、選擇調查范圍。2、分組。3、設計調查路線。4、調查記錄。5、歸類。6、整理分析。
四、生物的歸類:
1、按形態結構歸為:植物、動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環境歸為: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其用途歸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二)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巖清者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三)
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
八大:運動、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神經、內分泌、生殖.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正叢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相關文章:
1.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
2.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全
3.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4.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生物課本內容
5.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圣人惜時。惜取時間努力學習七年級生物書本內容知識。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編的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內容,感謝欣賞。
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內容(一)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藥;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昌棗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內容(二)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種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本84頁表和85頁圖,課本88頁2題
▲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測定種子耐薯拆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植株的生長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手改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花的結構(課本102)
▲傳粉和受精(課本103-104)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課本105頁1題
▲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
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
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結構
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內容(三)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教材作為七年級生物學科建設的突破口,其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目錄教學是生物教學的關鍵。我整理了關于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教材的目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目錄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第四節 生態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林業工人的新任務
科學·技術·社會 生物圈Ⅱ號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科學·技術·社會 從古老的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科學家的故事 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科學家的故事 他發現了細胞中神奇的物質核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科學·技術·社會 “脫韁之馬”癌細胞
第三章 細胞怎樣產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科學·技術·社會 朊病毒、瘋牛病、克雅氏病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第二節 種子植物
生物學與文學 寄予植物的情懷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農業技術員和兄山綠色證書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科學·技術·社會 無土栽培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大地的美容師——園藝師
第三章 綠色植物稿亂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科學·技術·社會 節水農業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科學·技術·社會 現代化溫室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科學·技術·社會 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生物學科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把學生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公鍵塵檔民。通過學習,激發他們多觀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現象,并能積極參加 綠化,美化環境的活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愛國衛生等實踐活動 。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能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濃厚。但仍有個別同學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學生剛步入初中,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面對繁多復雜的學科,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在學習 方法 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對學習生物學這科不夠重視,對老師布置的作 業不認真完成,沒有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物學很感興趣,對老師布置的課外實驗能按時完成,積極配合老師上好每一節課。
三、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在期末統考成績三率達標。
(2)能力培養方面: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實驗能力,了解一些自然現象,以及生物科學的發展前景。
四、教材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系。
五、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學校課時安排,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作如下計劃。
1、(9.2-9.6) 致同學們
2、(9.7、9.10-9.14) 第一單元第一章 認識生物
3、(9.17-9.21) 第一單元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4、(9.24-9.29) 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 與第二節 植物細胞
5、(10.1-10.7) 國慶放假 做好前九月份的復習工作(復習卷子)
6、(10.8-10.12) 第三節 動物細胞 第四節 細胞的生活
7、(10.15-10.19) 第二單元 第二章 細胞是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與第二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8、(10.22-10.26) 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與第四節單細胞生物
9、(10.29-11.2) 期中復習(前2個單元)
10、(11.5-11.9) 期中考試 期中評卷
11、(11.12-11.16)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以及
第二節 種子植物
12、(11.19-11.23)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種子的萌發與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13、(11.26-11.30)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以及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4、(12.3-12.7)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15 、(12.10-12.14)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6 、(12.17-12.21)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7、(12.24-12.28) 第六章 愛護植被 綠化祖國
18、(12.31-1.4) 復習期中考試以來的內容
19、(1.7-1.26 ) 總復習 期末考試與評卷
六、教學措施(應對策略和教學設想)
1、精心設計導語,通過生動的語言,借助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2、做好演示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3、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4、在語言、板書和操作等方面達到規范、準確和熟練。
5、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
6、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積極配合老師上好每一節課。
7、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
8、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已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9、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10、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
11、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于交流。
1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
13、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14.每個單元測驗一次,隨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15、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16、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17、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學生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七年級生物知識上。我整理了關于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一)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對照實驗 P15
五、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州猛、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冊鏈橋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態
一、 生態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 生態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二)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 物質由分子組喚游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并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 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 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三)
植株的生長
一、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長
1、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 芽的結構
1、 芽軸——發育成莖
2、 芽原基——發育長成側芽
3、 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并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 葉原基——發育成幼葉]
四、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氮、磷、鉀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內容相關文章:
1.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內容
2.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生物課本內容
3.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內容
4. 七年級生物上冊課本教材目錄
5.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