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命名法?(1)順反命名法 環狀化合物用順、反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原子或基因處于同側稱為順式,處于異側稱為反式。例如,(2)Z,E命名法 化合物中含有雙鍵時用Z、E表示。按“次序規則”比較雙鍵原子所連基團大小,那么,化學命名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鏈狀烷烴命名
1.選主鏈,定“某烷”
以碳原子最多的鏈為主鏈,再使支鏈最多(即盡可能小)。主鏈碳原子數:1-10用天干,如乙烷、癸烷等;十以上用中文數字,如十二烷。
2.編號.使得取代基編號(之和)最小
如:3-甲基-丁烷(誤),2-甲基-丁烷(正)
3.根據編號命名
如:2-甲基-丙烷(異丁烷);
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部分取代基名稱:CH3-
甲基;CH3CH2-
乙基;CH3CH2CH2-
(正)丙基;(CH3)2CH-
異丙基;CH3CH2CH2CH2-(正)丁基;(CH3)2CHCH2-
異丁基;(CH3)3C-
新丁基……
更大的取代基亦需用命名法命名)
烷烴的命名掌握好了,其他烴的衍生物命名類似,不過要考慮官能團大小及母體的選擇,(遵循次序規則),不過也不算難。
環狀烴前要加“環”,若環再取代基中,要標明其位置……
其余,還有一系列小規則,恕不再贅言~-~
建議參考相關有機化學教材,一般都有闡述。
IUPAC命名的前身是國際化學會的命名法,但IUPAC命名發當中保留了一些慣用命名。理論上講,命名法是在命名規則下完全衷于物質的最基本化學結構的(母體、官能團以及各取代基團),而IUPAC命名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慣用俗名,例如,異丙苯基在IUPAC下可以寫為“cumenyl”,如果完全按照命名的話應該是“isopropylphenyl”
a.選主鏈.選擇支鏈最多且含碳原子數最多的碳鏈作主鏈,b.定起點.選擇離最簡單的支鏈(即含碳原子數最少)最近的一端作為主鏈的起點,并使取代基的編號數之和最小;c.取代基,寫在前,注位置,短線連;
IUPAC命名和命名法在命名規則和使用上存在一些區別。
IUPAC命名,全稱為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命名法,其前身是國際化學會的命名法。這個命名法在保留一些慣用命名的基礎上,理論上完全忠于物質的最基本化學結構,包括母體、官能團以及各取代基團。
命名法則主要根據物質的某一性質或某一特點對所有物質進行分類和命名的方法。比如根據有機化合物的主要碳鏈或官能團及其位置進行命名。
總結來說,IUPAC命名更加關注化學物質的本質和結構,而命名法則更注重物質的性質和分類。
1、習慣命名法:
(1)碳原子數在十個以下,用天干來命名;
即C原子數目為1~10個的 烷烴其對應的 名稱分別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
(2)碳原子數在十個以上,就用數字來命名.
如:C原子數目為11、15、17、20、100等的烷烴其對應 的名稱分別為:十一烷、十五烷、十七烷、二十烷、一百烷.
2、命名法
帶支鏈烷烴
主鏈 選碳鏈最長帶支鏈最多者
編號 按最低系列規則從*側鏈最近端編號,如兩端號碼相同時,則依次比較下一取代基位次,最先遇到最小位次定為最低(不管取代基性質如何)
命名為2,3,5-三甲基己烷,不叫2,4,5-三甲基己烷,因2,3,5與2,4,5對比是最低系列
取代基次序IUPAC規定依英文名第一字母次序排列我國規定采用立體化學中次序規則:優先基團放在后面,如第一原子相同則比較下一原子
稱2-甲基-3-乙基戊烷,因CH2CH3>CH3,故將CH3放在前面
單官能團化合物
主鏈 選含官能團的最長碳鏈帶側鏈最多者,稱為某烯(或炔醇醛酮酸酯)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醚則以烴為母體,以鹵素硝基烴氧基為取代基,并標明取代基位置
編號 從*近官能團(或上述取代基)端開始,按次序規則優先基團列在后面
多官能團化合物
(1)脂肪族
選含官能團最多(盡量包括重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官能團詞尾取法習慣上按下列次序
OH>NH2(=NH)>CC>C=C
如烯炔處在相同位次時則給雙鍵以最低編號
(2)脂環族芳香族
如側鏈簡單,選環作母體;如取代基復雜,取碳鏈作主鏈
(3)雜環
從雜原子開始編號,有多種雜原子時,按OSNP順序編號
以上就是化學命名法的全部內容,1、習慣命名法:(1)碳原子數在十個以下,用天干來命名;即C原子數目為1~10個的 烷烴其對應的 名稱分別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2)碳原子數在十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