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琺瑯美術館?2017年6月5日下午14時,由北京市琺瑯廠、中外琺瑯美術館聯合主辦的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活動“國之盛典,普天同慶——景泰藍三大巨匠巔峰對話暨見證香港回歸作品《普天同慶》啟動儀式”在北京市琺瑯廠正式拉開帷幕,活動現場激動熱烈。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那么,中外琺瑯美術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圓明園盛時文物不少于150萬件
十二生肖銅像不過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中的滄海一粟。
今天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人們只能看到半廢的山水和斷壁殘垣,很難想象這里曾享有“萬園之園”的美譽。盛時的圓明園,有著名景群上百處,清朝數代帝王在150余年時間里精心經營這座集中西建筑風格于一體的皇家園林,乾隆皇帝評價圓明園說:“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但如今,人們只能憑想象來揣測百余年前圓明園的風貌。
圓明園究竟有多少文物?這個問題至今眾說紛紜。
據楊先生推斷,圓明園當年的文物數量不會少于150萬件。從清代檔案史料、故宮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頤和園陳設清檔》中,他搜集了不少證據:
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圓明園的時間達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為例,據清內務府穿戴檔記載,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閏月),乾隆去熱河避暑山莊及木蘭圍場66天,去曲阜54天,居宮內(故宮)105天,居圓明園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圓明園居住時間達274天,在宮中居住僅73天。所以,圓明園內的陳設應不比故宮遜色多少。
圓明園園林建筑達20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筑面積還多4萬余平方米。
1、景泰藍麒麟
景泰藍麒麟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瑯附在銅胎或是青銅胎上,燒制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景泰藍”這個名字是一般俗稱的名字,學術上的正式名稱是銅胎掐絲琺瑯。
景泰藍麒麟是清朝時期的琺瑯器,收藏于法國楓丹白露宮。2015年3月1日清晨6點遭竊,下落未明。
2、龍首,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之一,原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鑄造于清朝乾隆年間。資料顯示,該系列獸首均由宮廷西洋畫師意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計,法國人蔣友仁監修,宮廷匠師制作。
19世紀中葉,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并火燒圓明園,自此,十二獸首銅像開始了長達百年的海外流落歷史。
3、豬首銅像,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購回,現收藏于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流失海外143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之一的豬首銅像,2004年03月17日下午乘專機由北京順利抵達廣州白云機場。21日起它將免費供羊城市民參觀。
4、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 。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余冊,約八億字 。
圓明園中所藏文物不計其數,而且絕大多數都流落到了海外,尤其是被英法聯軍劫掠流失到了英法兩國,目前法國楓丹白露宮的中國館是收藏圓明園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大約3000件圓明園文物。
最著名、影響力最大的文物就是十二銅獸首了,這十二銅獸首本是西洋樓海晏堂前噴泉的噴頭。乾隆時期修建的海晏堂噴水池,以十二生肖人身獸首的銅像為十二座噴泉,每天十二個時辰,都會有相應的一座噴泉噴水,到了中午,十二座噴泉則會同時噴水,景象非常壯觀。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將能拿走的寶物全部搶走,拿不走的則肆意毀壞,十二獸首全部流落,基座則不知去向。近年來,十二獸首中不少陸續露面,出現在西方的文物拍賣會上。馬首、豬首由何鴻燊出資搶救回國,馬首被中國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豬首則由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牛首、虎首、猴首收藏于中國保利藝術博物館;鼠首、兔首由法國PPR集團董事長弗朗索瓦-亨利·皮諾捐贈送還中國,先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目前、龍首、狗首、蛇首、羊首、雞首則下落不明。
楓丹白露宮的鎮館之寶清代鎏金佛塔也是在圓明園被搶走的。這座塔高 2 米,青銅質地。佛塔的頂部為日、月、傘和三寶,代表著佛教中的天界,日、月鑲嵌有巨大的綠松石。
天津市金甌閣陶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專注于中國陶瓷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公司擁有多個研發中心,分布在景德鎮和河南神垕鎮等陶瓷重鎮,匯集了數十位陶瓷名家和才俊,與陶瓷研究所和博物館緊密合作,共同發掘和提升陶瓷藝術的創作潛力。
2008年,金甌閣主辦了天津地區規格最高的鈞瓷藝術展,展示了其在陶瓷藝術領域的影響力。2009年,他們成功復制并展出國寶級文物“清乾隆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凸顯了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對文化瑰寶的珍視。2010年,公司與天津人美和雅昌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福安的作品集,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金甌閣與文化部中外首工美術館合作,推廣劉福安大師的鈞瓷作品,同時在2011年的中國奢侈品盛典中,榮獲多項大獎,表明其在國際奢侈品市場中嶄露頭角。隨著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公司抓住政策機遇,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和金融支持,探索出適合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模式,致力于推動全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進步。
金甌閣的團隊由美術評論家、藝術家等精英組成,他們具備深厚的金融知識和實踐經驗,長期進行文化資源調研,與各文化機構進行戰略合作,為各地文化項目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以上就是中外琺瑯美術館的全部內容,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制品標準,琺瑯改定為琺瑯,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心動不如行動,在秋高氣爽的9月-10月,中外琺瑯美術館(朝陽區廣渠東路1號中廣國際院內2號院)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琺瑯手工體驗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