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圖?1、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2、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3、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那么,世界地理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現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個洲,都是根據它所處的位置而定的。
亞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日出之地”)。這里位于地球的東方。亞洲即是亞細亞洲的簡稱。
歐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歐羅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歐洲即歐羅巴洲的簡稱。
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陽光灼熱”。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非洲多處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總稱。美洲是意大利人亞美利哥航海時發現的一塊所謂的“新大陸”,歐洲人為了紀念這位“新大陸”的發現者,便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稱它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紀歐洲人發現了它,因其處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圍之中,游離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紀被發現時,人們誤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
南極洲:即南極所在的大陸。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陸。
一、太平洋——“和平之洋”
? 公元1513年9月26日,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巴爾沃亞從巴拿馬海岸見到此洋,命名為“南?!?。
我國制作的世界地圖是把中國放在整幅地圖的中部的位置,這樣比較方便看,所以美洲就只能在地圖的最右邊了。
地球是一顆表面大部分地區被海洋覆蓋的星球,在地球表面大約有71%的面積是被海洋覆蓋的,陸地表面只占地球表面的29%。全球陸地總面積大約為1.49億平方公里,陸地在地表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從半球角度來說,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南半球,東半球(20°W往東至160°E)陸地面積大于西半球。
七大洲的分界線分布
我們根據陸地面積的大小分為大陸和島嶼,全球有六塊大陸,分別是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南極洲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其中澳大利亞大陸是最小的大陸。面積比澳大利亞大陸小的陸地,都稱為島嶼,其中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我們把大陸和周圍的島嶼一起稱為大洲,不過亞洲和歐洲位于同一塊大陸“亞歐大陸”,大洲之間有一些分界線來進行分割。
七大洲分布圖
歐洲和亞洲同屬于亞歐大陸,兩大洲在陸地上有大片區域是彼此相連的,因此也就擁有最長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歷史上,在亞歐大陸的西部歐洲部分和東部亞洲部分,分別演化出了東西方文明,逐步演化為了歐洲和亞洲。目前
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大致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
七大洲分界線分布
烏拉爾山脈大致位于60°E左右,呈南北走向,綿延2500千米,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分界線,烏拉爾河發源于烏拉爾山,最終注入最大湖泊里海,大高加索山脈呈西北至東南走向,綿延1200公里,從東部的里海沿岸延伸到西部的黑海,土耳其海峽連通黑海和地中海。
1.亞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日出之地”)。這里位于地球的東方。亞洲即是亞細亞洲的簡稱。
2.歐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歐羅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歐洲即歐羅巴洲的簡稱。
3.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陽光灼熱”。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非洲多處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4.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總稱。美洲是意大利人亞美利哥航海時發現的一塊所謂的“新大陸”,歐洲人為了紀念這位“新大陸”的發現者,便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稱它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5.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6.大洋洲:17世紀歐洲人發現了它,因其處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圍之中,游離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紀被發現時,人們誤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
7.南極洲:即南極所在的大陸。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陸。
四大洋名稱的由來
1. 太平洋原名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越過大西洋進入新的大洋,那里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是個 “ 和平之洋 ”,故改名為太平洋.
2. 大西洋出于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故事.大力神阿特拉斯盜取天火給人間,又支撐天地分開.人們懷念他,認為遠方西洋就是 “ 大力神棲息的地方 ”,故得名大西洋.
3. 印度洋古代歐洲人認為印度就是東方。
太平洋:從北緯66.5到南緯66.5,東經105(南海)到西經75(南美洲西海岸)
大西洋:北緯66.5到南緯66.5,西經100(墨西哥灣)到東經40(黑海)
印度洋:北緯30(紅海)到南緯66.5,東經30(紅海)到東經135(澳大利亞西北海岸)
北冰洋:北緯66.5以北,所有經度。
世界七大板塊: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北美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板塊、南美板塊。
1、太平洋板塊:太平洋板塊東以太平洋海隆為界,北、西、西南都為深海溝,與阿留申島弧、日本島弧、菲律賓板塊和印度板塊接界,南部以海嶺同南極洲板塊相接的板塊。
2、歐亞板塊:為包括大部份歐亞地區的大陸板塊,但不含括南亞的印度半島(印度次大陸)、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次大陸)以及東西伯利亞的上揚斯克山脈以東的地區。
3、非洲板塊:非洲板塊的西界是一個離散邊界,形成中大西洋海嶺的中段和南段,非洲板塊隔此邊界在北部與北美洲板塊相接,在南部與南美洲板塊相接。
非洲板塊的東北界與阿拉伯板塊相接,東南界與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相接,在北部和南部與之相鄰的則分別是歐亞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除了與歐亞板塊之間的北界外,其余邊界均是離散邊界。
4、北美板塊:是一個較大的板塊,它的范圍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向東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嶺,向西延伸至東西伯利亞的切爾斯基山脈。
以上就是世界地理圖的全部內容,7. 《北半球版世界地圖》以北緯60°為“中央緯線”,以南緯60°緯線為圖幅的左邊緯線和右邊緯線,適用于表達中國與北半球的地理關系,并完整表達環北冰洋地區的地理關系。8. 該圖將最大變形點推入海洋中,保持了全圖陸地的面積和形狀沒有巨大變形,并將全世界的陸地完整地繪制在一個平面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