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地理必修三?必修三區域地理背誦材料產業轉移 考點要求:分析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產業移入區和產業遷出區地理環境的影響。【原型篇】以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產業為例1.影響因素:⑴勞動力因素:勞動力的數量、那么,魯教版地理必修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新課改的一大亮點是實行“一標多本”,目前高中地理有人教版、魯教版、湘教版、中圖版等四個版本的教材。這反映了國家課程管理的變革趨勢,教材管理正向多樣化方向邁進。但由于四個版本的教科書在結構設計、內容選取、圖文配置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給一線地理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了困惑。
《課標》的深淺要求難以把握。《課標》規定的只是高中學生應該達到的最基本要求,而不對地理學科具體的知識點作過多、過細的要求。例如,對于地球運動一節只有“分析地球運動的意義”九個字的標準要求,教師和學生都感到難以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不同模塊內容含量差異大。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要求,高中地理每個模塊的教學時間應為36課時,而不同版本不同模塊內容差異大,導致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產生矛盾。例如,必修一自然地理內容多,難度大,高一新生沒有多少自然地理基礎,36課時很難處理好這一部分內容,而必修三則相反。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編寫時,呈現的內容有差異。以必修三為例:人教版從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角度出發,分別從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區際聯系與協調發展來闡述;湘教版則從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入手,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總的命題來概述,而北師大版卻在教材中注重對案例研究的落實。
樓主,我只知道個別科目的書本情況,我只能盡我之力幫你了。
語文 必修有5本,選修我們目前只發了一本。
數學 必修有5本,文科數學有選修1-1 選修1-2 選修4-1 選修4-4
理科數學除了這四本外還有另四本,總共八本,具體的不清楚。
英語 必修不只是4本還是5本, 選修不清楚。
政治 必修4本, 選修沒發。
歷史 目前就發了必修兩本
地理 同上
物理 同上
化學 同上
生物 目前只發了必修三本
不論你使用的什么版本的地理教材,總體系是一樣的。
必修1自然地理
2人文地理
3區域可持續發展
選修2海洋地理
3旅游地理
4城鄉規劃
5自然災害與防治
6環境保護
補充說明:選修1《宇宙與地球》高考中幾乎不涉及,不用考慮它的!
我有各版本的書,抽空給你發,上班呢!
如何做一個受歡迎的地理教師 宜興丁蜀職業高中 劉新 摘要 在這變化的年代,學生喜歡的教師也在變化,同時學生對地理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讓學生喜歡地理課,首先要讓學生喜歡我們地理教師。而友好、善于溝通,知識淵博,樂觀、快樂,又不亂發脾氣的地理教師比較受歡迎。 關鍵詞 善于溝通 學問淵博 時代在變化,教材與課程標準在變化,學生在變化。在這樣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學生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地理教師呢?開學初,本人作了一份調查,同時結合網絡論壇中的各種學生留言,總結如下: 一、友好、善于溝通的地理教師 在調查表中,我專門列了年齡段一欄,分別是25~30 歲,30~45 歲,45 以上的教師。在制表過程中,心想,許多學生肯定會選擇30~45 歲年齡段。因為這年齡段的老師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無論是教學經驗,課堂激情,教學方法手段,還是與學生溝通等諸多方面,都占很強的優勢。結果卻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喜歡 25~30 歲年齡段老師的學生卻不少,與 30~45 歲年齡段不相上下。 看來,剛畢業的年輕教師雖然經驗不是很豐富,但也有他們的優勢,就是容易接近學生,善于溝通。這恰恰是現代中學生評價教師好壞的首要標準。
山東整個高中地理分“必修”和“選修”,必修為必修1~3,必修一是自然地理,必修二是人文地理,必修三是區域可持續發展。選修為“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鄉規劃”,“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這幾本,必修為必學,一般在高二上學期學完,高二下學期學選修。但是因為時間緊張和復習。所以,選修不可能全部學完,我的學校選修部分只學了“環境保護”這一本,不過把其它學習的時間用來學這一本了,環境保護現在時代很重要。所以,老師挑這一本講,其他選修就確切的說是不學了。因為高考地理選修只有30分,你可以專門在選修題中找“環境保護”來做(選修題選修課只做一個即可)。具體選修學什么要看時代的發展和你們學校老師的分析,教育制度。我只能提供這些信息,謝謝~
另如果選修其它不學的課本可以當課外書看,也算是了解課程了。
以上就是魯教版地理必修三的全部內容,山東整個高中地理分“必修”和“選修”,必修為必修1~3,必修一是自然地理,必修二是人文地理,必修三是區域可持續發展。選修為“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鄉規劃”,“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這幾本,必修為必學,一般在高二上學期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