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人教版初一七年級下冊地理期末復習提綱 第一章 亞洲 亞洲的地理位置:亞洲位于東半球的北部,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隔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相連,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那么,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中地理】湘教版初一七年級下冊地理期末常考點復習提綱
本文提供【初中地理】湘教版初一七年級下冊地理期末??键c復習提綱,內容詳細全面,幫助學生高效復習。建議先收藏保存,以便隨時查看。
針對地理期末考試,以下重點內容需重點復習:
地球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形狀、大小、自轉和公轉等。
地球表面的構成:大陸、海洋、地形地貌等。
地球的氣候系統:包括氣候類型、氣候分布規律、影響氣候的因素等。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生物圈、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等。
地理現象與地理過程:如晝夜交替、四季更替、日食月食等。
地理實踐與應用:如地圖閱讀、地理數據分析、地理實驗等。
復習策略建議:
根據知識點列表,系統梳理和回顧。
通過做題和模擬考試檢驗復習效果,查漏補缺。
利用圖表、模型、地圖等輔助工具,提高理解和記憶。
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分享學習心得和解題技巧。
利用課余時間鞏固復習,保持持續學習狀態。
希望以上復習提綱能幫助到大家,祝每位學生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1地圖的三要素包括 向方,比例尺,圖例和大小注記 .
2指向標的箭頭指向上方
3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 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定向
有指向標的看指向標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
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6比例尺的三種表現形式是數字式 , 文字式 線段式
7 麥哲倫環球航行首次證明了地球是球體。
8地球的真實形狀:是一個兩極超大,赤道經編的不規則球體。
9生活中證明地球是球體的實例 ①看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②登高望遠 ③月食的全過程的小弟弟
10地球的表面積是 5.1億平方千米 ,平均半徑 6371千米 ,
赤道周長 4萬千米。
11地球儀的構造包括 地軸,南極和北極。地軸是假想的軸,不存在。
12緯度的劃分: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緯,赤道以南為南緯,北緯用N表示,南緯用S表示。緯度的變化規律: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13 低中高緯度的劃分:1°-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14經度的劃分:東西經的分界線為0°經線 又叫做本初子午線 西向向東各劃分180度.
東西經度的變化規律:向東增大為東經,向西增大為西經
15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 赤道(0°經線) ,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為20°W-160°E
形狀 指示方向 最大度數 區別 長度
緯線 圓 東西 90° 緯度 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經線 半圓 南北 180° 經度 所有經線一樣長
16世界的海陸發布比例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陸地占29﹪,海洋占71﹪.
17七大洲按面積排序為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簡記為 亞
人教版初一七年級下冊地理期末復習提綱如下:
大洲和大洋
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的名稱、位置、輪廓特征。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名稱、位置、面積大小及特點。
海陸變遷
海陸分布大勢:了解全球海陸分布的基本格局。
海陸變遷的原因:包括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和人類活動等。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提出的理論及其證據。
天氣與氣候
天氣:天氣的概念、特點、表示方法。
氣候:氣候的概念、要素、氣候類型的劃分及特點。
氣溫和降水
氣溫的變化規律:日變化、年變化及影響因素。
降水的類型及分布:降水的概念、類型、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第六章《亞洲》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面是對“世界第一大洲”的說明,其中不正確的是( )
A.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一個大洲 B.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一個大洲
C.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D.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大洲
讀圖1-1,完成2~3題。
2關于圖中大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洲 B.該洲西部主要分布著黃色人種
C.人口數量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
D.該洲東部與南部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區
3.七大洲中,哪一個大洲與該洲是同處一塊大陸?( )
A.北美洲 B.亞洲C.歐洲 D.大洋洲
4下列地點不屬于亞洲與其他洲分界線的是()
A.烏拉爾山、烏拉爾河B.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C.蘇伊士運河、白令海峽 D.巴拿馬運河、直布羅陀海峽
5. 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B.內蒙古高原C.云貴高原D.黃土高原
6孟加拉國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 )
①受夏季風的影響②處于山地迎風坡③地形高峻④地勢地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地理事物與其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
A.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B.印度半島是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C.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 D.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
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 B.死海是世界最低點C.馬來群島是世界最大的群島
D.西西伯利亞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
9.關于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南北跨緯度大,東西離海遠近差異大B.河湖眾多,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
C植被類型多,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D地型復雜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氣候的復雜性
10.烏蘭巴托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季風氣候B.溫帶季風氣候C.溫帶大陸性氣候D.地中海氣候
11.關于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
B.湖泊眾多,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C.跨經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D.中部山地、高原受地形因素的影響,形成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12中國、日本位于亞洲的()
A.東亞 B.東南亞 C.北亞 D.南亞
13.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A.亞洲B.非洲C.拉丁美洲D.歐洲
14.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是()
A.蒙古 B.哈薩克斯坦C.瑞士D.尼泊爾
15.關于亞洲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稠密地區都分布在發展中國家 B.亞洲的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區
C.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D.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16.關于亞洲人口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B.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
C.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D.東亞、東南亞是人口稠密區
17下列國家人口不超過1億的南亞國家是()
A.孟加拉國B.印度尼西亞C.日本D.韓國
18.亞洲大部分國家過去經濟不發達,主要原因是( )
A.長期遭受殖民統治B.工業基礎薄弱 C.自然條件惡劣 D.交通不便
19.下列國家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是 ( )
A.韓國 B.印度C.中國D.馬來西亞
20人們把社會生產的各個部門劃分為三類產業,下列屬于第三產業的是()
A.農業B.工業C.建筑業D.服務業
21.生活在東西伯利亞的亞庫特人,居住木屋,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這與哪項自然條件有關?( )
A.氣候溫暖濕潤 B.多山地,地形復雜 C.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
D.地勢低平,河湖眾多
22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這三個地區的共同特征是( )
A.都位于熱帶地區 B.都位于濕潤地區
C.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
23.下列各地區的區域文化與當地自然條件或民族習俗組合,正確的是 ( )
A.也門的住房大多是平頂——氣候濕熱的自然條件
B.孟加拉人以船為交通工具——地勢低平,河網密布
C.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多住高腳屋——多地震
D.沙特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著寬大袍子,過著游牧生活——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
二、讀圖填空題
1讀“哈爾濱、烏蘭巴托各月降水圖,回答問題。
(一)亞洲
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2、運用地圖說出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3、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
亞洲的河流特點: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形成眾多的長河。
亞洲的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4、亞洲地廣人多,約有36.8億的人口,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區;
人口超過1億的亞洲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等6個國家。
5、亞洲共有1000個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分別創造了各自的文化。
亞洲的三大文明發祥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6、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日本為發達國家,其他為發展中國家。
(二)歐洲西部
1、運用地圖說出歐洲西部所處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
2、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沿海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陸地帶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部為地中海氣候及高原山地氣候,北部為寒帶氣候。
3、歐洲西部主要為發達國家,工業以制造業為主,傳統的畜牲業發達。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
以上就是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的全部內容,復習建議: 重點掌握基礎概念:如大洲大洋、氣候類型等。 理解地理現象:如海陸變遷、氣候變化等。 結合地圖記憶:利用地圖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多做練習題: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