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我國現主要矛盾 三個時期三個矛盾 我國現如今的矛盾 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的關系 我國矛盾多久改變
現在我國的主要矛盾如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巖巖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中國共產黨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是“兩個十五年”的階段性目標。 即第一階段:2020年--2035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繼續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階段:粗州御2035--2050年,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繼續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奮斗目標對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在復雜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種矛盾中,每種矛盾所處的地位、對事物發展所起跡困的作用是不同的,總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種矛盾與其它諸種矛盾相比較而言,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這種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
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方法論上也應當相應地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1、新表述和先前的論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017-10-18十九大報告
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源念散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1981-06-27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轉化原因和新的要求
我高磨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既是雹氏已往為解決矛盾而進行偉大實踐的歷史效果;又是今后為解決矛盾而進行偉大實踐的新起點,需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沒拍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這個主要矛盾,貫穿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枯胡羨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社會生活的全面進步,歸根到底取決于主要矛盾的解決,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擴展資料
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做檔主要矛盾,具體體現:
1、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我們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3、我國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后,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數不少;
社會基本矛盾: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定義:社會基本矛盾是指在社會的無數矛盾中,起著本源的總制動作用的那個矛盾,也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而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制約著社會其他矛盾及其運動的矛盾。
首次提出的時間:社會基本矛盾這一科學概念森賣扒,1957年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此昌盾的問題》一文中第一次配畝明確提出的。
意義: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新的重要范疇,它對人們從總體上考察社會歷史,全面地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及其發展變化的基本線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社會基本矛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消坦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悄橋歲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啟睜要求日益增長。
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