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教案?八年級生物遺傳和變異的教案 篇1 一、教材簡析: 《遺傳和變異現象》是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20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第一節,教材主要從三方面: 1、通過比較個體間性狀的差異,使學生識別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 2、那么,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作用進行概括,正與前兩冊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一脈相承。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間接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并為第六單元中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奠定基礎。因此本節課對于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具有中重要意義。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裂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
2能力目標: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利害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使自己逐步樹立生態學觀點,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建立:
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情感是重點。3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是難點。
四、 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資料分析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發,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圖片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認知活動,逐漸認識到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師
授課時間
課時
1
課題
第二章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1、能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能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對運動組成的觀察與學習,使學生能與生產實踐相聯系。
情感目標:從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的角度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觀點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知道運動的組成;
2、理解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關系;
3、理解動物的運動是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的道理;
4、能說出運動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
教學難點
1、理解運動的組成及其相互關系;
2、理解運動的意義。
步驟
教學內容
二次備課(手寫)
周
復習上節內容
3-5分鐘
提問:1、空中飛行的動物包括哪幾類?
2、鳥適于飛行的特點有哪些?沖孫拆
3、鳥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昆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新課導入
2-4分鐘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獅子奔跑、魚的游泳、鳥的飛行等圖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動物是如何完成這些動作的?動物的運動對動物的生存有什么影響?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研究學習的興趣,導入新課。
課堂預習檢查
5-10分鐘
預習課本28—30頁,思考下列四個問題:
1、什么是動物的行為?動物行為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2、運動的組成?
3、關節包括幾個組成?
4、骨骼肌的組成包括哪兩個部分?骨骼肌有什么特性?
5、曲肘和伸肘時骨骼肌是如何運動的?
6、運動的進行需要哪幾個的配合?
7、運動對于動物有什么意義?
課程講授
10-15分鐘
一、運動的組成
教師引導學生做伸肘和屈肘動作,思考如下問題:(PPT展示)
1、這個動作的產生靠哪些結構完成?
2、如果肘關節受傷了,還能正常完成這些動作嗎?
3、為什么發生骨折和肌肉拉傷后,相應部位不能正常運動?
教師展示骨骼圖及關節模式圖,引導學生分析教材“觀察與思考”,明確下列問題:(PPT展示)
1、哺乳動物的運動由什么組成?
2、關節的結構由哪部分組成/?
3\關節對運動的意義是什么?
4、肌肉在骨骼上是怎樣分布的?
教師強調: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里滑脫出來的現象。
課課課課題題題題 第一節 植物的生殖(二)無性生殖 課型課型課型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3月 6日 第2課時(共2課時) 教教教教 學學學學 目目目目 標標標標 知識目標知識目標知識目標知識目標: 通過復習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能夠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能力目標能力目標能力目標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模型及實驗,培養學生類比、判斷物爛、推理及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 認識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樣性的意義;通過了解無性生殖在生產上的應用,認識生物學知識不但是生陸螞余產實踐的基礎,而且隨著生產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 教學教學教學教學 重點重點重點重點 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舉了植物常見的無性繁殖。 主要主要主要主要 教法教法教法教法 試驗法 實踐法 教學教學教學教學 難點難點難點難點 通過探究,理解影響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關鍵。 主要主要主要主要學法學法學法學法 觀察法 實踐法 教教教教具具具具 準備各種無性繁殖的典型的圖片,嫁接、扦插過程的示意圖,組織培養的相關資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例如桃樹是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后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的。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作用進行概括,正與前兩冊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一脈相承。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間接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并為第六單元中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奠定基礎。因此本節課對于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具有中重要意義。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裂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
2能力目標: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利害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使自己逐步樹立生態學觀點,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建立:
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情感是重點。3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是難點。
四、 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資料分析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發,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圖片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認知活動,逐漸認識到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宴團昌生物《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2、過程與方法:以觀察分析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什么是性狀、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性狀、相對性狀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狀。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展示家庭成員性狀調查表,學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調查表。
師生互動:統計數據,發現規律。提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和概念。指出調查表中的各項調查內容,在生物學上屬于生物的性狀。
設計意圖:課前安排的調查活動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借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供了學生與家長的情感交流,促進親子關系。同時為本節課的問題探討提供了很多較好的素材。
觀看錄像:了解人的各種遺傳性狀。
提出問題:什么是生物的性狀?
引導學生繼續觀察、思考,總結出性狀的概念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以上就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教案的全部內容,師生互動:統計數據,發現規律。提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和概念。指出調查表中的各項調查內容,在生物學上屬于生物的性狀。設計意圖:課前安排的調查活動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