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歷史簡介?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同時也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那么,唐朝的歷史簡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2、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國公李淵于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太宗繼位后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東都洛陽。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705年神龍革命后,恢復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后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悶肆后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3、唐朝時萬國來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并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4、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詩、書、世輪畫、樂等方面涌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圣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在這里,浩瀚往事每天為你分享快樂,以新視角分享歷史的舊故事
文/浩瀚往事【原創首發,禁止復制抄襲,違者必究】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之一,可以說是中華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集中提現,在當時世界,唐帝國可以說是屹立于世界之巔。
唐朝是滅亡隋朝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隋朝末年,隋王奢侈殘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滅亡是大勢所趨,便萌生了推翻隋朝統治的想法,公元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攻占了長安之后擁立代王楊侑為帝。
李淵自己當了大丞相,到了618年,隋煬帝去世,李淵稱帝,提建立了新的帝國,國號“唐”,在長安定都,這一時期外敵空前強大,而中原王朝卻剛從混亂中走出來,形勢十分危急,但經過幾年的努力,唐最終平定了中原。
到了公元626年,李世民為了皇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控制了長安,李淵深知李世民登上王位是大勢所趨于是把位置主動讓給了李世民,成為太上皇,李世民以唐太宗的名號繼承了王位。
李世民經歷了隋朝的滅亡,她得到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從中認識到了百姓的力量,于是他在位期間非常重視百姓的生活。李世民還非常重視人才,他選賢舉能知人善任,魏征是一個才華非常高的,他敢于直言,他敢在朝廷上當眾指責唐太宗,正是因為他敢于直言,才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這也證實了唐太宗的心胸寬廣。
盛唐時期具體是公元626年到公元741年這段時間,指唐代自開元至大歷間,為唐詩的全盛時期,唐詩分期者稱為盛唐,有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等。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直至“安史之亂”爆發以前,是唐代社會高度繁盛而且極富于藝術氣氛的時代。唐詩經過一百多年的準備和醞釀,至此終于達到了全盛的高峰。雖然,在唐詩的初、盛、中、晚四個階段中,盛唐為時最短,其成就卻最為輝煌。這一時期,不但出現了偉大的詩人李白,還涌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優秀詩人。許多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詩篇,便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郁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滿、光彩熠熠的。這就是為后人所艷羨的“盛唐之音”。
盛唐詩人主要分為山水田園派與邊塞詩派兩派。山水田園派以王維與孟浩然為首;邊塞詩派則以王昌齡為佳。盛唐時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繁盛富強的鼎盛時期,也是與外族政權接觸最為頻繁的時期在傳統儒家治國思想模式和與外族政權交往實踐的基礎上,唐朝建立了分層次的對外關系,也形成了寶貴的國際政治思想 盛唐自始以來就面臨著嚴峻而又復雜的外部環境,根據各外族政權與唐朝的不同利益關系,唐朝與之展開了相區別的交往方式對于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唐朝采取打壓與懷柔相結合的策略,對與唐朝構成安全威脅的少數民族政權,以武力打擊,并在必要時設為羈啟纖好縻府州,納入行政范圍加以管控,對與唐朝合作并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少數民族政權,施以拉攏聯合的策略,避免悄鉛造成威脅對于不屬于中華民族傳統疆界而在當時又臣服于唐朝的各藩屬國,唐朝利用強大的硬實力做后盾,通過德義的散播和文化的推廣,將各藩屬國置于唐強大的影響力之下而對于與唐朝相隔較遠而又以平等身份交往的國家,則主要發展商貿、文化的交流與友好往來 在與外族政權交往的豐富經驗上,唐朝形豎汪成了較前代更為進步的國家觀,奉行克制與適度的權力觀,強調布德施惠的文化交往觀,并在盡量避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積極謀求有效策略的運用,力圖通過和親懷柔、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等策略,達到夷不亂華,遠人自服的目的,從而建立和諧相處的華夷秩序
標題:盛唐時期對外關系國際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史
簡介:
唐朝(618年—907年 ),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今西安)稱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繼位后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繼位后承貞觀之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之后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后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雀薯碧即位后勵精圖治,開創了極盛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歷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頃舉治后國勢復振,末期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是版圖最大的中原王朝,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范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塞北各族尊為天可汗,并借由羈縻制度控制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等民族,還征調手此漠北地區的突厥士兵攻打西突厥、高句麗,且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體制。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了大量的名家,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圣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
中國歷史唐朝簡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之一,從618年至907年,歷時二百九十年,是中國歷史上較長的一次封建王朝。唐朝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對于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唐朝的建立,起源于隋朝末年的政治不穩定和民族矛盾。618年,唐太宗李世民奪譽早輪取了權力,并建立了唐朝。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強了軍隊、推行科舉制度、控制豪強等,使唐朝慶信進入了繁榮的時期。唐朝的疆域也在后來廣至安南,抵達咸海和貝加爾湖。
唐朝的經濟也達到了一個高峰,唐朝時期文化的繁榮更是空前。唐朝時期,新的文化氣象開始了,形成了盛唐文化,其中詩歌、繪畫、音樂等方面成就最為顯著,是唐詩、唐畫、唐樂的時期,唐詩的造詣更是擁有舉世矚目的地位。唐朝還出現了一批杰出的文化名人,如杜甫、白居易、李白等。
在唐朝時期,中國的社會制度也經歷了一定的變革。唐朝推行了科舉制度,等級社會也逐漸形成。此外,在唐朝末年,農民起義、宦官權力泛濫、征辟制等問題不斷引發社會變亂,最終導致唐朝的衰落。在755年,安祿山起義爆發,唐玄宗失去了權力,唐朝也開始走向衰亡。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輝煌燦爛的朝代,這段歷史充滿了無數的傳說和故事,至今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以上就是唐朝的歷史簡介的全部內容,1、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2、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國公李淵于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太宗繼位后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