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小故事?1、 臥薪嘗膽: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于夫椒,那么,中國歷史小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歷史故事有:
1、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驚慌失措得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2、黃帝戰蚩尤:
黃帝姬軒轅在神農跟九黎兩部落之東南。當時這三個部落是之間最為強大的,于是爭霸戰開始了,姬軒轅怕兩面受敵,所以他采取先發制人的策略,突襲神農部落。
在阪泉郊野的大戰中擊敗了神農部落,姬軒轅乘勝揮軍,一直挺進到九黎部落的根據地涿鹿,會戰在涿鹿郊野,這是歷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戰之一。
3、三顧茅廬:
諸葛亮隱居在隆中,雹兄整天住在茅草屋里,雖然過的是與世無爭的日子,卻十分關心國家大事。他學問很深,喜歡研究兵法。劉備為了了解諸葛亮的才能,便專程到隆中拜訪。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中國歷史故事備漏
幼教資源實時更新
1QLE4-07wEQeCD_zgYKgsGQ
2D72
歷史故事有紙上談兵、負荊請罪、黃袍加身;神話故事有豎滾睜女余歲媧造人、神農嘗百草、夸父逐日。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在生病時,曾囑咐他的兒子魏顆,在他死后,把一個沒有生過兒子的妾嫁出去。后來武子病重了,又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后讓他這個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的語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時的胡言亂語,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愛妾嫁出去了。后來,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子,纏住秦軍的戰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因此獲勝并俘虜了秦將杜回。當夜,魏顆做了個夢,夢見在戰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妾的父親,是用此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拿來陪葬之恩的。
一個小例子吧.
有個人既賣矛,又賣盾,他在叫賣的時候喊:"我的矛是天下最鋒利的矛能刺破任何盾;我的盾是天下最堅固的盾,等擋住任何矛."
有位長者就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這個人無言以對.
這就是自相矛盾的故事.
完璧歸趙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的寶玉——“和氏璧”。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那么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1、 臥薪嘗膽: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于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后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后重用范蠡、文種,臥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瑯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2、 指鹿為馬: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權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給秦二世,并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于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
中國十大經典歷史故事有曾子殺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田忌賽馬、濫竽充數、桃園結義、武松打虎、東施效顰、臥薪嘗膽、鑿壁偷光。
1、曾子殺豬
這個中國歷史故事講述的是曾子的妻子有一次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當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說到只不過是開玩笑的話。曾子卻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你這次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后就會再不信任你。
2、三顧茅廬
當年屯兵新野的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微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先前共三次拜訪,懇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后來才有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就是《三顧茅廬》的經典故事,也是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由來。
3、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機智的諸葛亮卻淡定表示·只需耐哪要三天”。后來,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該三國故事告訴我們要打有把握的仗,必然要事前做好準備工作,要善于利用各種條件,這樣才能達到自己握畝伏的目的。
4、田忌賽馬
戰國時期,齊威王常常與齊國將軍田忌賽馬,各自選出三匹馬,分上中下三個等級進行賽跑。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小故事的全部內容,1、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為了國家的強大,進行“胡服騎射”改革的故事,故事主要圍繞趙武靈王與重臣公子成之間的爭論展開,主要通過兩個方面的言論表現趙武靈王注重實用、勇于改革的形象。2、射石搏虎 李廣出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