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歷史?1949年5月3日,上饒縣解放,廣平鎮及附近部分城區析出建立上饒市,全市總面積64.68平方千米,隸于上饒專區。1960年3月,上饒縣并入上饒市,全市總面積擴至2554.68平方千米。 1964年4月,上饒縣重新分出,上饒市轄域仍同建國初。那么,上饒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信州:得名于“誠信之州”;上饒得名于“上乘富饒”。
上饒古屬“揚州”稱”信州”。
秦始、唐為郡,吳屬江東、宋、元為江南東道、江浙行省。
明后,“朱家王朝”為還“鄱陽湖之戰”而欠老表之情,殘忍地將“信州”從母體分離,送給了江西,為日后上饒人文、歷史的定位埋下了禍根。
上饒與江西只有區區的幾百年歷史。
與上饒漫長歷史相比也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節。
雖然人為地將上饒從母體上割離了,但千百年來,在民間,上饒人的文化傳承上從未脫離過,在農村、在鄉間,每逢時節,他們仍然按吳越風俗進行著,說吳語、看社戲、聽越劇。
從感情上我們也從未脫離母親的懷抱.在國家困難時期,浙江也一樣,百姓陷入了極度困難的境地。
當時信州可謂豐衣足食的地域。
那時的上饒到處可以看見吳越故土的來人穿梭在這塊游離母體的土地上。
由于語言、習慣相通,故土來人與上饒相交甚為融洽。
現在尋找機會,吳越區也是上饒人的首先。
常言道“親不親,聽鄉音”,這就是人為無法割裂的事實。
由于發生在上饒的人文歷史眾多、文化內涵深厚,有些還是歷史事件的根源所在;本應屬于江浙行省的歷史文化,卻由于地理的變遷。
而今要生硬地對接與贛文化對接,實在有些牽強和為難。
要發掘上饒的人文、歷史,又要蓋上江西的烙印,實在是為難了上饒,同時也為難了江西。
上饒有據可查的歷史,最早可追述到周朝。在漫長而繁復的政區變遷中,上饒的政區設置與地界歷經變動。境域古屬揚州段粗前,春秋戰國時期為吳、凳碰越地,境內握清大部分為信州故地。
上饒——上饒之名得襲嫌仿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饒”,在古代這里是物產豐饒之地。
上饒市,古稱信州,江西省地級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于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上饒下轄12個縣區市,
轄境東西寬210千米,者沖南北長194千米。上饒名山勝跡眾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勝地,歷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拍纖留下的觀光游記、詩詞歌詠數不勝數。
上饒——上饒之名得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饒”,在古代這里是物產豐饒之地。
上饒市,古稱信州,江西省地級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于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桐首顫陽湖生態經芹檔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上饒下轄12個縣區市,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兩次)、中國最佳投資城市等多項城市榮譽。
轄境東西寬210千米,南北長194千局敗米。土地總面積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積2342平方千米,丘陵區面積14436平方千米,平原區面積6013平方千米,分別占上饒市總面積的10.27%、63.34%和26.39%。上饒名山勝跡眾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勝地,歷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觀光游記、詩詞歌詠數不勝數。
參考: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3664/8410679.htm?fromtitle=上饒市&fromid=522174&type=syn
上饒古屬揚州,春秋時期為吳越之地。
秦:九江、會稽、丹陽3郡。
漢:豫章、會稽、丹陽3郡。
東漢:豫章郡分出置鄱陽郡。
三國吳:屬鄱陽、會稽、新都3郡。
晉:鄱陽、新安、信安、建安兄差4郡。
隋:開皇九年改鄱陽郡為饒州,后罷饒州復鄱陽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析弋陽置上饒縣,武德五年改鄱陽郡為饒州,屬饒州、衢州、歙州。武德七年上饒羨明皮縣并入弋陽。
乾元元年(758年)析饒州之弋陽、衢州之常山、玉山3縣置信州,并復置上饒縣。是域屬饒州、信州、歙州,隸江南東、西2道。
宋:信州上饒郡、饒州鄱陽郡,隸江南東路。
元:信州路、饒州路及鉛山州,隸江浙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為五道,屬九江道饒州府、湖東道廣信府。
清:槐滲同明
民國:豫章道、潯陽道。1932年主屬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區。
以上就是上饒歷史的全部內容,上饒至今還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方言,特別是上饒廣豐地區,至今民間交流用的還是古代吳國方言,現稱“廣豐話”,比如說是叫”曰“,上饒還有很多名勝古跡,比如三清山、龜峰(圭峰)、婺源、靈山、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