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的歷史典故?古代關于忠誠的故事,事件,人物,名言警句 解析:我比較欣賞的是三國時期,袁紹手下的重臣審配,當時袁紹已經死了,他輔佐袁尚,袁尚在城外被曹操擊敗,當時袁尚只想著逃命放棄了鄴城,可是審配一直不放棄,那么,忠誠的歷史典故?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輔佐阿斗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
諸葛亮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于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享年五十四歲
2、出師表
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作《出師表》決定北上伐魏、克服中原,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
全文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后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于舊都(洛陽)。
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埋穗桐圣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巨伯輕生重義
漢代有個讀書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來探望朋友。很不巧,剛好有一伙胡人強盜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搶奪財物,村莊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
他的朋友就勸荀巨伯:“這里太危險了,你趕快走!”荀巨伯卻說:“我遠道來探望、照顧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這樣敗壞道義的事我做不出來。”
荀巨伯走到屋外,跟那些強盜說:“我的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拋下他,寧愿用我尺游基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因為他很真誠,講道義,磨洞不畏生死,結果連強盜都為之感動。強盜頭目就對同伙說:“我們皆是無義之人,怎么可以來搶奪這個有義的地方?”于是下令強盜們全部撤走。荀巨伯的大義凜然化解了這次災禍。
擴展資料
其他關于和忠信的事跡:
1、徐州兵敗,關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張遼以“三便”勸關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關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約’:一、今降漢不降曹;二、請給二位嫂子俸祿,單獨居住,不論何人不許入門;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辭曹歸劉而去。三者缺一不可。
三約體現了關公對漢室,對劉皇叔的忠誠,在文字上約法三章,表明他對兄弟桃園結義承諾的踐約之志。
分類:文化/藝術 >> 歷史話題
問題描述:
古代關于忠誠的故事,喊亮事件,人物,名言警句
解析:
我比較欣賞的是三國時期,袁紹手下的重臣審配,當時袁紹已經死了拆逗,他輔佐袁尚,袁尚在城外被曹操擊敗,當時袁尚只想著逃命放棄了鄴城,可是審配一直不放棄,因為他知道鄴城是袁家的首府,也是河北的門戶,命門,一旦放棄,袁家就徹底失敗了,所以他只帶領城中的殘兵守城,曹操大軍多次攻城都被他擊退,后鄭御寬來他的侄子審榮貪圖富貴,出賣了他,開打了城門,當時曹操極度欣賞他,說要給他很多賞賜,然后重用他,可是他就是不降,后來曹操要殺他的時候,他還說:“我的主公(袁紹)的墳墓在北方,我一定要向著北方死去!”后來曹操同意了他
后來還有好多詩歌寫他,其中有一首是:
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
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參。
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
臨亡猶北面,降者盡羞慚。
1,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笑稿猛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么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2,關羽。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結重圍”中,關公丟了城池,二位嫂嫂也失陷了,手下士兵極少,又沒有糧食,還無法屯扎,可以說是必死無疑,但是他仍然沒有打算投降。
劉備兵敗徐州,關羽為曹操所擒,張遼剛來勸降時他也是說要死戰到底。曹操十分欣賞關羽,想把關羽收入自己帳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贈美女寶馬厚待關羽,關羽不為所動,當知道劉備的下落后掛印封金毅然離開曹操,投靠劉備。
3,錢學森。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碰橋研究,并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差巖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么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
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2,關羽。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結重圍”中,關公丟了城池,二位嫂嫂也失陷了,手下士兵極少,又沒有糧食,還無法屯扎,可以說是必死無疑,但是他仍然沒有虛芹御打算投降。
劉備兵敗徐州,關羽為曹操所擒,張遼剛來勸降時他也是說要死戰到底。曹操十分欣賞關羽,想把關羽收入自己帳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贈美女寶馬厚待關羽,關羽不為所動,當知道劉備的下落后掛印封金毅然離開曹操,投靠劉備。
3,蘇武
漢代蘇武 (字子卿),武帝時以中郎將身分持節出使匈奴。
以上就是忠誠的歷史典故的全部內容,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忠誠的故事,其中程門立雪便是其中之一。程門是明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官場中以清正廉潔、勤政愛民著稱。然而,他最為人所稱道的,卻是他忠誠的品質。背景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戰亂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