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課件?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二課時(四年級數學下冊P22例3、例4。)教學目標:(1﹚理解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并能分別描述物體相對關系。﹙2﹚會根據描述,那么,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課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2頁例3、例4及相關內容。
二、教學目標
1.在操作試驗活動中經歷探索發現“三角形邊的關系”的過程,知道三角形邊的關系。
2.借助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滲透建模思想,體驗數據分析、數形結合方法在探究過程中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四、教學難點
理解兩條線段的和等于第三條線段時不能圍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義。
五、教具準備
“幾何畫板”制作的教學課件,三角形的每條邊可以根據學生生成的數據輸入顯現,展示圍的過程。
六、學具準備
透明彩色噴墨膠片打印線段。
七、教學過程
環節預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再現三角形模型——強化對三角形的認識 1.談話導入,復習三角形概念。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誰來什么是三角形?
2.操作試驗,感受三條線段怎樣圍成三角形,懂得圍成三角形的關鍵是任意兩條線段的端點兩兩相接。
(實物投影:三張印有線段的膠片,膠片的邊沿相連。)
師:看屏幕,現在這樣圍成三角形了嗎?
教師:誰來圍一圍?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操作,其他同學觀察,評價。)
教師:剛才的沒圍成三角形,現在就圍成了,圍成三角形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回答
學生觀察
學生操作,評價
學生討論并回答
先讓學生什么是三角形,調出學生的原有認知,通過實物投影上三條線段圍的變化,一方面幫助學生重現三角形的模型,強化對“每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認識,潛移默化地指導了圍的方法。
四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四則運算: 不含括號的四則運算含括號的四則運算有關0的運算
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1、 位置與方向2、 位置與方向3、位置與方向
第三單元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1、 加法交換律2、 加法結合律3、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4、 乘法分配律5、 減法的運算性質6、除法的運算性質7、 乘法的簡便計算
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 小數的意義2、 小數的讀法3、 小數的寫法4、小數的性質5、 小數的大小比較6、小數點移動7、 生活中的小數8、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第五單元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的內角和 圖形的拼組
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1、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1)2、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2)3、小數的加法和減法(3)
第七單元統計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1、 數學廣角(1)2、 數學廣角(2)3、數學廣角(3)
第九單元總復習
【 #課件#導語】現在很多老師上課都用課件,通過課件教學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了解上課內容,下面是 考 網給大家帶來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課件:運算定律,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對同學們學習語文有所幫助。【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
第1課時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一、教學內容: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P17——P18
二、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現并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難點:由具體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頁情境圖。
師:在我們班里,有多少同學會騎自行車?你最遠騎到什么地方?
師生交流后,課件出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你看,這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
2、獲取信息。
師: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回答)
3、師小結信息,引出課題: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 #課件#導語】數學教學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利用教學輔助設備來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創設情境,也可以通過對比創設情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件是激發學生興趣并給一堂課確定基調的話,要恰到好處,形式活潑,吸引人,打動人,讓聽課者回味無窮。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課件:《含括號的四則運算》,歡迎閱讀與借鑒。
【 篇一 】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先算括號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加強小組合作。
3、靈活運用所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口算。100+0=0÷100=等。
2、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⑴80-42+12480÷60×2等。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順序計算。
⑵75-15×440÷4+6等。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在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學上,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學優質課件,歡迎閱讀。
第一課時 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教科書P1~4頁例1及P5做一做1、練習一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計算。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據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加減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根據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心目中認為什么樣的景色是最美的?(鳥語花香、晴空萬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冰城哈爾濱去看看。(課件出示)
美嗎?(美)欣賞圖片。
(二)情景延伸 復習舊知
咱們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以上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課件的全部內容,1、出示教材第20頁例3情境圖。 創設情境:回顧李叔叔騎車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將繼續行駛并計劃好了騎車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計劃的?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你會計算嗎? 2、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