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物理

八年級物理單元,八年級計算題50道及答案

  • 物理
  • 2023-05-05
目錄
  • 八年級計算題50道及答案
  • 八年級物理必背知識點
  • 八年級物理試卷免費
  • 初中物理幾個單元
  • 八年級物理典型例題

  • 八年級計算題50道及答案

    學業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好學,只有好學者,才能在無邊的知識海洋里獵取到真智才學,只有真正勤奮的人才能克服困難,持之以恒,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1

    一、物體的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換算關系為:

    1t=1000㎏1㎏=1000g1g=1000mg

    測量:天平托盤天平使用說明

    ①、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

    ②、使用天平時,應先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再調節橫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③、測量物體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移動游碼,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此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所示質量之和等于所測物體的質量。

    注意:

    A、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待測物體的總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測量值。向右盤里加減砝碼時應輕拿輕放。

    B、天平與砝碼應保持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品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盤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碼。

    2、判斷天平橫梁是否平衡有2種方法:一種是等指針完全靜止下來,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另一種是指針在相對于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左右擺動的幅度相等。3、質量是物體的一種物理屬性

    當物體的狀態、溫度、形狀、位置發生改變,但它們所含物質的多少并沒有改變,質量不隨物體的狀態、溫度、形狀、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二、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測量方法:當被測物體的質量較小時,可以先測量多個物體的總質量,然后算出一個物體的質量。這種“測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測量的結果更精確。

    三、物質的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

    質量體積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則密度的公式可以寫做:

    mρ=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體積的單位是米,則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

    符號為㎏/m,讀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單位有時用克/厘米,符號為g/cm。

    2、在常溫、常壓下,一些物質的密度(單位:㎏/m)

    四、密度知識的應用

    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可以用測量密度的方法來鑒別物質。

    除了用于鑒別物質外,還可以在已知密度和體積的情況下,利用密度公式計算該物體的質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質量的情況下,計算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五、物質的物理屬性

    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狀態、硬度、質量、密度、透光性、導熱性、導電性、彈性、磁性等。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2

    一、力渣洞彈力

    1、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稱為力。一個叫施力物體,一個叫受力物體。

    2、形變的物體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汪螞使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3、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位“N”。

    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彈簧、秤鉤、指針和刻度盤組成。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使用時所測力的大小應在量程范圍內。⑵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

    ⑶將彈簧測力計按測量時所需的位置放好,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線處,若不在,

    應校正“0”點。

    ⑷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受力方向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觀察困梁埋時,視線必須與刻

    度盤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圖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物體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公式G=m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之比,約等于9.8N/㎏,在粗略計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對于物體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表示,這種表示力的圖稱為力的示意圖。

    三、摩擦力

    1、摩擦: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摩擦力: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

    2、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會受到阻礙它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有關,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圍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3、減小物體接觸面間的壓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觸面間加潤滑劑或用滾動代替滑動等可

    減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3

    從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分子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2、分子間不僅存在吸引力,而且還存在排斥力。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二、靜電現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

    2、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稱為正電荷;把皮毛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多余電子而帶等量的

    負電。

    4、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而只是將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構成。

    原子是由帶負電的核外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的。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統稱為核子。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4

    第1節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離開存在,其中給出力的物體叫物體,另一個接受力的物體叫物體;

    2、力的單位:物理學中,力用符號表示,力的單位是,簡稱,符號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兩種:一是力可以使物體的發生改變;二是力可以使物體的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物體運動快慢的改變和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5、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物體所受力的和。這種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圖。(會畫力的示意圖)

    6、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墻,人會向退,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是

    第2節彈力

    1、物體由于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物體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形變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時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做。拉力、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對嗎?答。

    2、測力計是測量的大小的。實驗室里測量力的是,它是根據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越大,彈簧的就越長的道理做成的。測量力的還有握力計,臂力計等。而各種各樣的秤是測質量的。

    3、使用彈簧測力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和,不許超過它的。還要觀察彈簧的指針是否指到零刻線,若沒有,則要調或讀數時要進行加減修正。彈簧在測量范圍內有: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比,彈簧的伸長=長度-原長。如原長2厘米,受3n時彈簧長5厘米,受6n的拉力時彈簧長厘米。

    4、注意:.測力時力的方向要與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一致.

    第3節重力

    1、重力:物體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體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體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達式為,重力與質量的比值為,它的意義是。粗略計算時,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隨位置而,而質量隨位置變。物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60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牛頓,拿到月球上去重力為n。地面上800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牛頓,用量程為5n的彈簧秤能稱出它的重力嗎?答。

    3、重錘線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來檢查所砌的墻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體上的。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這個物體的幾何中心上。

    會畫物體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圖:

    5、宇宙間的任何兩個物體間都存在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5

    一、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距離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指一個物體只能處于一種狀態,到底處于哪種狀態,由原來的狀態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力來維持。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

    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別開來,

    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后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

    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并不是“產生”慣性或“消滅”慣性。

    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3)在解釋一些常見的慣性現象時,可以按以下來分析作答: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弄清研究對象原來處于什么樣的運動狀態。

    ③發生了什么樣的情況變化。

    ④由于慣性研究對象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于是出現了什么現象。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初二物理所有知識點匯總

    ★初二物理知識點大總結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大全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物理筆記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初二物理第一單元知識點大全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物理必背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單元知識點1

    第一章機械運動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悉咐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灶陸肢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

    二、機械運動

    1、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隱世

    (2)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3)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4、分類(根據運動路線):(1)曲線運動;(2)直線運動

    Ⅰ勻速直線運動:

    A、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v=s/t變形t=s/v,s=vt

    B、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m/s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約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1m

    直接測量:速度計

    速度圖象: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機械運動

    Ⅱ變速運動:

    A、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B、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C、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則v2>v>v1

    E、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車速度5m/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客運火車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光速和無線電波3×108m/s

    Ⅲ實驗中數據的記錄:

    設計數據記錄表格是初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設計表格時,要先弄清實驗中直接測量的量和計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記錄的數據的組數,分別作為表格的行和列。根據需要就可設計出合理的表格。

    三、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

    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 、手掌寬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測量方法:

    A 、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后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

    ☆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

    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 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后拉直測量)

    ☆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①、直尺三角板輔助法。②、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后對折量出折痕長。③、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測周長求直徑。④、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6、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7、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測量環境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9.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10.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速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3.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4.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據速度和時間可求路程:s=vt

    16.人類發明的計時有: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

    八年 級物理學習方法

    (1)立足課堂,夯實基礎。課堂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陣地,只有把握課堂,抓牢“雙基”,學習必要的方法,才會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過程,學習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物理要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對于每一個實驗探究不僅要知道怎樣做,而且要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并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適當的評估;除了學習物理知識,還應學習相關的研究方法,如:轉化法,控制變量法,對比法,理想實驗推理法,歸納法、等效法、類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強化訓練,提高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課外適當做一些補充練習是消化、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提高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培養、提高審題能力。

    (4)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如遇到學習的難點、疑點,由于初三階段的學習較為緊張,不能花很多的時間去慢慢“磨”,應做好標記,跟同學討論,最好求得老師的解答,理解過程,掌握方法。

    (5)歸納概括、串前聯后,形成綜合能力。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并將新學的知識和前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注意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做到前后貫通。如學習功率的概念時可以對照已經學過的速度概念進行綜合思考。

    (6)規范解答,注意細節。“規范”在考試中主要體現在簡答題、作圖題、計算題中。歷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規范而失分的情況屢見不鮮。

    八年級物理學習技巧

    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聽力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困難是聽課的關鍵,為了減少聽力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我們可以彌補舊知識和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后對知識的理解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預習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傾聽集中的過程,而不是拋棄。專注是對課堂學習的奉獻,是對耳朵、對眼、對心、對嘴、對手的奉獻。如果你能做到這“五到”,就會高度集中,課堂上學習到的所有重要內容都會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確保你們能集中注意力,不偏離對方。我們必須注意課前休息10分鐘,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或激烈的辯論或閱讀或家庭作業,以免課后喘息、幻想、無法平靜,甚至大腦開始睡覺。因此,我們應該做好上課前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

    3,要特別注意教師講課的開始和結束。在一堂課的開始,老師概括地總結了上一課的要點,并指出這堂課的內容是連接舊知識與新知識的紐帶。最后,教師通常總結一堂課的知識,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課的知識和方法的概要。

    4,做筆記。不會記錄,但演講中的重點,難點,使一個簡單的總結記錄,寫下演講的要點和自己的感受或創造性思維。審查和消化。

    5.我們要認真審視問題,了解實際情況和物理過程,注意分析問題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從對方身上吸取教訓,提高知識轉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單元知識點2

    第一章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7、噪聲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第二章光現象

    1、光源:能夠自行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海市蜃樓、早晨看到太陽時,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星星的閃爍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V,玻璃中為2/3V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2)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即平面鏡是物像連線的中垂線。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折射的同時必發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變,而反射中光速不變。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共面(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 u )成像大小虛實像物位置像距( v )應用

    u > 2f縮小實像透鏡兩側f < v u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物遠像變大;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第四章物態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符號:t單位:攝氏度)

    瑞典的攝爾修斯規定:①把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②把1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規定為100℃③把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溫度計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做到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物體中;②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不要從液體中取出溫度計,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構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35—42℃ 0。1℃離開人體讀數,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晶體熔化的條件:①達到熔點溫度②繼續從外界吸熱

    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①達到凝固點溫度②繼續向外界放熱

    【記憶】常見的一些晶體與非晶體

    7、汽化與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這兩種方式都要放熱。

    8、蒸發現象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定義: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發生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八年級物理試卷免費

    一共有仿昌五章

    第一章 聲現消大斗象

    第二章 光現象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第四章 物態變化

    第五章拿磨 電流和電路

    初中物理幾個單元

    學習是每個一個學生的職責,而學習的動力是靠自己的夢想,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也就和人失走肉沒啥兩樣,只是改變命運,同時知識也不是也不是隨意的摘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昌嘩命的鑰匙。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初二物理單元測試題附帶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I卷物理(選擇題 共39分)

    1.小明身高175 cm,質量65 kg,針對他的身體條件,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他的體積約為65 dm3

    B.他的正常步幅約為2m(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

    c.他的“1柞”約為40 cm(柞:念zha,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

    D.他的“1庹”約為3 m(庹:念tu6,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

    2.測量緊密排繞在鉛筆上的細銅絲的直徑,如圖所示手掘。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l cm

    B.讀取圖中刻度尺的示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平行

    C.測得圖中線圈的總長度為15 cm

    D.實驗中需要數所繞銅絲的圈數

    3.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下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A.1. 65 m B.1.75 m

    C.1. 85 m D.1.95 m

    4.校園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交警部門在校園和校園附近安放了如圖所示的四個標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

    5.如圖所示為A、B兩小車向右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它表示兩個小球在相等的時間間隔所在的位置,則對A、B兩小車的運動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A.小車A做變速運動,小車B做勻速運動

    B.小車A做勻速運動,小車B做變速運動

    C.小車A、B都做勻速運動

    D.小車A、B都做變速運動

    6.如圖是推出的鉛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速度”隨著時間t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 )

    7.宋代詩人陳與義有詩“楓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畢迅核云與我俱東”.詩中所涉及的“臥看滿天云不動”是因為( )

    A.詩人以自己為參照物看云 B.詩人的浪漫情懷所致

    C.云本來就不動 D.云向西運動

    8.一列隊伍長40m,經過全長為80m的橋,隊伍過橋共用了1min,若隊伍前進可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這支隊伍行進速度為( )

    A.2m/s B.1.3m/s D. 0.67m/s D.2.3m/s

    9.下列長度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18cm=18cm÷100=0.18m B.18cm=18cmx =18m

    C.18cm=18÷(100m)=0.18m D.18cm=18x =0?18m

    10. 某物體第1S運動1m,第2秒運動2米,第3秒運動3米,則 ( )

    A、物體做勻速運動 B、物體作加速運動

    C、物體第2秒的速度是1.5米/秒 D、物體3秒的速度是3米/秒

    11.物理學中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定義為加速度。依據該定義,若某物體在t時間內速度從v1增加到v2,則加速度為(V1 –V2)/t。現有一小球從靜止開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運動2s,則2s末小球的速度為( )新課標 第一網

    A. O B.2 m/s C.3 m/s D.6 m/s

    12.如圖所示,關于長度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人測量方法都正確,他們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的數值一定相同

    B.兩個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的數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測量方法是錯誤的

    C.兩個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的數值不同,兩個人的測量方法都正確

    D.一個人測量方法正確,讀數是2.2cm;多次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的數值不一定相同

    13.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測量時出現誤差,則說明一定是出了差錯

    B.在測量時,多測量幾次,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C.誤差是難以避免的,所以減小誤差是不可能的

    D.改進實驗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測量

    第Ⅱ卷物理(非選擇題,共61分)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

    14.如圖所示,兔子和烏龜在全程為s的賽跑中,兔子跑到樹下用時t1,樹下睡覺用時t2,醒后跑完剩卞的路程用時t3,小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團體賽中,烏龜馱著兔子水中游,兔子背著烏龜地上跑,實現了雙贏。兔子在烏龜背上說:“我是靜止的,又可以悠閑的睡覺了!”兔子說自己是靜止的是以為參照物的。

    15.物體做直線運動,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則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16.(1)為了規范交通,在很多重要的路段都安裝了超速自動抓拍裝置.如圖所示,在車道上相隔一定距離的路面下分別安裝一個矩形線圈,線圈和拍攝裝置的控制電路相連接,汽車通過線圈上方的路面時,由于電磁感應會引起控制電路的電流變化;從而實現自動抓拍,如果某一路段要求時速不超過50km/h,當汽車先后通過兩個線圈上方的時間間隔小于0.5s時,拍攝就會被激活而拍下超速汽車的照片,否則將不會激活拍攝.根據這一要求,兩個線圈的距離應設計為m(結果取整數).(2)雙休日自駕車外出郊游,在行駛的過程中,善于觀察的小唐同學看到汽車上有一個速度和路程的表盤,示數如圖甲所示,該車勻速行駛了一段時間后,表盤示數變為圖乙所示,那么這段時間為h.

    17.如圖所示,請你寫出圓柱體的直徑是 cm。張陽同學跑1000米的成績如圖,則該同學的成績為 。

    18.“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俗語中“進”是以 為參照物,“退”又是以 為參物.

    19.一列車正以18 km/h的速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駛,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豎直下落至地面。這個現象說明車窗外刮的是 風,風速是 m/s。

    二、解答與探究題

    (一)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6分

    20.如圖所示,在圖中作出以2m/s作勻速運動物體的路程一時間圖象。

    21. 在圖中畫出物體以3m/s作勻速運動時的速度一時間圖象。

    22.汽車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發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遇到意外情況時不能立即停下來,研究發現,司機從看到情況到踩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反映時間內汽車要保持原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踩剎車到車停止汽車還要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如圖4所示,下表是一個機警的司機駕駛一輛保養得很好的汽車,在于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

    原行駛速度v/km?h-1 反應距離s1/m 制動距離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請在圖中畫出從司機看到情況開始計時,到汽車停止的這段時間內,汽車運動的v一t圖像.(不需準確描點)

    (二)計算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3.小李開車時看到如圖甲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此時汽車內的速度計如圖乙所示。

    (1)你能從交通標志牌上了觶哪些信息?

    (2)若小李此時汽車的速度大小如圖乙速度計所示,汽車此時是否超速?若以這樣的車速行駛,再經過多長時間能到達香山出口?

    (3)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此汽車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長時間?

    (4)你對小李有什么忠告?

    24.一名同學騎自行車從家路過書店到學校上學,家到書店的路程為1 800 m,書店到學校的路程為3 600 m當他從家出發到書店用時5min,在書店等同學用了1 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經過了12 min到達學校。求:

    (1)騎車從家到達書店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這位同學從家出發到學校的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三)實驗探究題:第25題9分,第26題8分,第27題4分,共21分

    25.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____進行速度計算的。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 (填“大”或“小”)。

    (3)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SAB____cm tBC= s;

    VAB=_ m/s; VBC____ m/s。

    (4)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速度越來越 ,是在做____運動。

    (5)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選填“大”或“小”)。

    26.小剛是班上有名的短跑運動員。有一天,大家為小剛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騎自行車速度更快的事爭論起來,大家吵著要在操場上進行比賽。正在這時,小玲說,如果比賽時間足夠長,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剛快;如果比賽的距離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

    (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

    (2)請你設計一個比賽方案,來證明小玲判斷的對錯;

    (3)如果小剛與小玲因故不能同時到達比賽場地進行比賽,這場速度的比較還能進行嗎?

    (4)以下兩表是體育老師為小剛、小玲測試的成績表,請你分析表中的數據,回答以下問題:

    表1:小剛跑步的成績表

    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

    時間/s 2.8 5.1 8.6 11.5 18.8 30.3 45.2 58.5 82.5 122.5

    表2:小玲騎自行車的成績表

    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

    時間/s 5.0 7.5 10.0 15.0 26.0 34.2 42.0 50.0 62.0 82.0

    ①在400 m全程中,小剛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別是多少?

    ②從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內,小剛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

    ③從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剛的平均速度大’

    ④我們把表格中兩個相鄰的數據之間的路程稱為一個階段。問:從起點開始,在哪一個

    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過小剛在這個路段的速度?

    27.測火車速度

    提出問題國慶節期間,小芳和同學們乘火車從襄樊回重慶,當火車行至襄渝鐵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軌道時,小芳對其他同學說:“我們能否用手邊的器材估測火車的速度?”

    進行實驗 許多同學參加了測量,他們各自的做法如下:

    (1)小芳聽到列車上廣播:“前方S=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時火車鳴笛,小芳測得經t秒后聽到從大巴山反射來的回聲后說:“我已能算出火車的速度。”

    (2)坐在窗旁的小軍不動聲色,看著窗外每隔S=100m的電線桿,并數著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數出每通過兩根電線桿時自己脈搏跳動了N次,小軍突然宣布:“我已測出火車的速度。”設小軍自己平時每分鐘脈搏跳動n次。

    (3)小強跑到列車駕駛室,回來后笑著說:“我已知道了火車的速度。”

    (4)小慧看著自己的手表,問了一下乘務員每根鐵軌長L,數出t秒內鐵軌響了N次,小慧說自己的方法可以測火車的速度。

    實驗方法交流

    小芳測量速度的表達式: ;小軍的測量速度的表達式: ;

    小強測量方法是 ;小慧的測量方法是 ;

    附加題:小明注意家里擺鐘(圖甲)的鐘擺在有規律地擺動,經認真觀察發現鐘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剛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擺來回擺動一次舳時間都是1秒呢?于是,他請教了物理老師,知道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叫做周期,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設計如圖11乙所示的單擺(即細繩下系一小鋼球)進行探究.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 8

    擺長L/m 0.30 0.40 0.50 0. 60 0.70 0 .80 0.90 1.00

    周期T/s 1.1 1.3 1.4 1.5 1. 7 1.8 1.9 2.0

    周期平方T2/s2 1.2 1.6 2.O 2.3 2.9 3.2 3.6 4.0

    (1)從上表中數據可知,單擺的擺長L越長,周期,越 (選填“長”或“短”).

    (2)請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中作出單擺周期的平方T2與擺長L的關系圖像.

    (3)分析如圖所示圖象,可知實驗中用的單擺T2與L成 關系.

    (4)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單擺來回擺動一次時間比較短,直接測量擺動一次的時間誤差比較大,你認為小名為了減小誤差是怎么辦的? 。

    (5)生活中若擺鐘走慢了,應如何調整擺鐘的長度? 。

    參考答案:

    1A2D3.B4.A5.A6.D7.C8.A9.D10.B11.D12.B13.B

    14.s/(t1+t2+t3) 烏龜 15.40 16.7 0.5 17. 2.20 4min28.7s 18.水 岸19.北 5

    23.(1)從交通標志牌上知:此位置距香山出口5 km;此段路程中行駛速度是100km/h或者是限速為80 km/h。

    (2)汽車此時超速;以這樣的車速行駛,再經過180 s到達香山出口。

    (3)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此汽車到香山出口至少需225 s的時間。

    (4)要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等。

    24.(1)6 m/s (2)5 m/s

    25.(l)v=s/t(2)小(3)40.0 1 0.2 0.5 (4)大 變速直線 (5)大

    26.(1)平均速度(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賽路程只有幾米,自行車還沒來得及加速,自行車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騎白行車比跑步更輕松,比賽路程長時,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3)提示:分別記錄兩人運動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求出平均速度(4)①3.3m/s;

    4.9 m/s;②160 m;③42 s;④200—240 m

    27.根據v聲t+v車t=2s得:v車=(2s-v聲t)/t

    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為60/n S,則由v車.(N. 60/n)=s得v車=sn/60N

    通過看駕駛室里的速度顯示表的示數知道火車速度的

    根據V車t=(N-1)L得V車=(N-1)L/t

    附加題:(1)長 (2)答圖所示 (3)正比 (4)可測出單擺來回擺動多次(如30次)的時間,再計算出來回擺動1次的時間 (5)將鐘擺的長度調短

    初二物理單元測試題附帶答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物體的運動單元測試卷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初二物理期末考試復習題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實驗考點匯總與練習題附答案

    ★初中物理力習題及答案

    ★八年級物理單元測試:長度測量

    ★初二物理重力基礎知識練習題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試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選擇題專項訓練

    ★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卷

    八年級物理典型例題

    第一單元:聲現象中響度,音拆襲調,音色的掌握,樂音及噪音,還有超聲波及次生波

    第二單豎御者余薯元:汽化融化升華吸熱,液化凝固凝華放熱

    第三單元: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免费无码又黄又爽又刺激|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 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久...|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 无码丰满熟妇浪潮一区二区AV|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无码|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无码成A毛片免费|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