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物理性質?骨骼具有的物理特性:骨骼化是生物結構復雜化的基礎,骨骼又是生物形態進化的限制因素。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制造紅血球和白血球,儲藏礦物質。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那么,骨的物理性質?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
骨的化學成分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兩類。成人骨中有機物約占28%,主要為骨膠原纖維和粘多糖蛋白;無機物約占72%,其中主要是水(50%)和鈣鹽(主要是磷酸鈣、碳酸鈣等,20%)。骨的物理性質由其化學成分所決定,主要表現為彈性和硬度兩方面。有機物使骨具有一定彈性,無機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骨的化學成分隨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物理性質亦有不同。兒童少年的骨中,有機物約占1/2,故硬度差,彈性大,不易發生骨折,但易變形。成年人的谷中有機物約占1/3,無機物約占2/3,這種比例的骨最堅韌。老年人的骨中,無機物多,超過2/3,有機物少,骨質脆性大,易骨折,且不易愈合。
新鮮骨呈乳白色或粉紅色,干燥的骨輕而白。骨是體內最堅硬的組織,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和張力,并富有彈性。骨的這種物理特性不僅取決于骨的形態和內部結構,還與骨的化學成分有密切關系。骨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構成,有機物決定其彈性,無機物決定其硬度。有機物的主要成分有膠原纖維、骨粘蛋白和硫酸軟骨素。如用稀鹽酸脫去骨中的無機物,則骨變得柔軟而易彎曲。骨中的無機物又稱骨鹽,主要成分有磷酸鈣和碳酸鈣等,它們以羥磷灰石[Ca5(PO4)3OH]和無定形的膠體磷酸鈣等形式分布于有機物中。如將骨煅燒除去有機物,則骨發脆易碎。骨中的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含量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成年人骨含有2/3的無機物和1/3的有機物,幼年時有機物含量高,而老年人則相反,易發生骨折。妊娠和泌乳婦女,由于胎兒發育和泌乳的需要,在食物調配不當時,易發生軟骨病。為了預防軟骨癥,應注意食物的調配。
少年兒童的骨成分有機物超過1/3,無機物不到2/3,這樣的骨柔韌,彈性大,不易發生骨折,但易變形.
中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機物約為1/3,無機物約為2/2,這樣的骨即堅韌,又有彈性.
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機物不到1/3,無機物超過2/3,這樣的骨硬、脆,易發生骨折.
綜上所述,可知決定骨的物理特性是硬度和柔韌性,在于骨內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含量之比.
故答案為:硬度.
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是事業單位的考點之一,骨是以骨組織(包括骨細胞、膠原纖維和基質等)為主體構成的器官,是在結締組織或軟骨基礎上發育(骨化)形成的。骨具有一定的形態,表面有較厚的致密結締組織膜即骨膜包被,髓腔及小梁間隙分布有骨髓,骨膜內含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經,能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猜肢,并有修復、再生和改建的能力。經常鍛煉可促進骨的良好發育,長期廢用則出現骨質疏松。骨為體內最堅硬的結締組織,體內99%的鈣是以羥基磷灰石形式貯存于骨內,因而骨為體內最大的鈣庫,與鈣、磷代謝關系密切。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由有機質和無機質組成。有機質主要是骨膠原纖維束和黏多糖蛋白等,構成骨的支架,賦予骨以彈性和韌性。無機質主要是堿性磷酸鈣,使骨堅硬挺實。脫鈣骨(去除無機質)仍具原骨形狀,但柔軟有彈性;煅燒骨(去除有機質)雖形狀不變,但脆而易碎。兩種成分的比例,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幼兒時期骨的有機質和無機質各占一半,故彈性較大,柔軟,易發生變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斷,稱青枝骨折。成年人骨有機質和無機質的比例約為3:7,最為合適,因而骨具有較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彈性。老年人的骨無機質所占比例更大,脆性增加,但因激素水平下降,影響鈣、磷的吸收和沉積,骨質呈現多孔性,穗御世骨組織的總量減少,拆昌表現為骨質疏松癥,此時骨的脆性較大,易發生骨折。
骨頭的物理性質主要是骨的硬度和密度,骨的質量和硬度很大,硬度在4到5之間,骨的化學性質主要指的是骨頭的結構,骨的鈣化細胞間質又稱骨基質,骨由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構穗則成,有機成分包括膠原纖維和無定形基質,約占骨干重的35%,是由骨細胞分泌形成的,有機成分的95%是膠原纖維,主要由膠原蛋白構成,還有少量V型膠原蛋白,無定形基質的含量只占5%,呈凝膠狀,化學成分為糖胺多糖和蛋白質的復合物,糖胺多糖包括硫酸軟骨素、硫酸角質素和透明質酸等,而蛋蔽差白質成分中有些具有特殊作用,如骨粘連蛋白可將骨的無機成分與骨膠原蛋白結合起來,而骨鈣蛋白是與宏族皮鈣結合的蛋白質,其作用與骨的鈣化及鈣的運輸有關,有機成分使骨具有韌性。
以上就是骨的物理性質的全部內容,骨頭的物理性質主要是骨的硬度和密度,骨的質量和硬度很大,硬度在4到5之間,骨的化學性質主要指的是骨頭的結構,骨的鈣化細胞間質又稱骨基質,骨由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構成,有機成分包括膠原纖維和無定形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