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聽課記錄?.那么,初中美術聽課記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展開全部
初次見面學生一般會稍作收斂,不必在紀律方面費太多的精力,可以表現的和藹一點,但一定要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控制住課堂。上課時不必做過多的自我介紹,一來避免浪費時間,二來以免導致學生興奮點用在不該用的地方。簡單說明來上課的原因,比如代課,或者講座,還要告訴他們你的姓氏,其它的就沒什么了,一節課的時間是很短的,因為還要講課,所以也沒什么時間說更多的。
如果從今以后你都要在這個崗位教下去,那一定得做好思想準備,美術課學生情緒很難控制,紀律是大問題,第一次見面一定不能太和藹親切,必須讓他們首先感覺到你的師威,這絕對是關鍵的一堂課,如果第一次控制不好,那今后花多少努力也難以彌補。我的經驗是,第一堂課盡量少說話,可以先布置學生畫一幅自命題繪畫,當做第一次考核,這種安排有很多好處,一來學生無法立刻摸清你的底細,會有種輕微的被動感,今后的課堂模式會比較好控制,二來可以方便你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和美術才能,這是做美術老師很重要的。在他們畫畫的時候最好從講臺上下來,到處看一看,偶爾詢問一些情況,使他們有教學互動的感覺,以免今后的課堂成了一言堂——老師講課,學生睡覺。
手工課是美術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在初中美術教材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它體現了美術新課標中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兩大方面。手工制作是一種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美工活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也是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及動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對于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上好美術手工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在初中的美術教學中,手工制作課往往不被教師重視,原因是美術手工課的材料學生難以準備,教師的范樣制作又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教學時很費精神。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深化,改變這些現象勢在必行。作為美術教師就應該踐行教師職業,深入研究,努力做好教學工作。這里結合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談談我對如何上好初中手工制作課的一些想法。
一、做好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的充分與否與手工課的成敗密切相關,所以課前準備對于手工課來說尤為重要。只有作好了充分的準備,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工作。
1、教師的準備:(1)、教師自身方法和技能準備。教師平時應多收集一些手工制作的創意和制作方法,了解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教師課前也應做好樣品、范作等,通過制作,能提高教師操作的基本功,掌握操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了解操作中應注意的地方,預測學生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尋找制作中的難點,找到解決難點的有效方法,這樣有助于教師示范動作規范、熟練,指導到位。(2)、教師在課前必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本課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如果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還不夠成熟,不但會影響本課的教學進程,更不利于學生完成技能學習目標。
2、學生的準備: 手工的對象十分豐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材料,培養他們尋找發現材料的能力,讓他們在周圍的世界中找到用于創作表現的各種材料,例如:各種紙張(包括廢舊的報紙 掛歷紙 畫報 廣告紙等等)、樹頁 、蛋殼、 羽毛、廢舊的瓶子 、瓶蓋、 紙盒 、紙杯 、廢舊的電線 、鐵絲……這些材料經過學生自己去收集,去發現,不但能使學生懂得材料的再利用再創造,還能培養學生自己愛物惜物的好品質。課前材料準備充分,課上制作才能得心應手。
二、課堂教學重啟發創新: 在傳統的手工制作課中,教師一般只注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里,讓學生學會怎么做成一個手工作品,照著教師或課本上的樣子來做,這樣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創意。其實手工課上常用的手工基本技法:“折”、“剪”、“刻”、“縫”、“染”、“繡”、“鏤”、“撕”等,這些技法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基本掌握。而對初中學生來說,最困難的是制作創意。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學生通過想象將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創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質及能力。藝術貴在創新,因此在有限的初中美術課堂時間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偏重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技法的講述和演示時間可適當減少。例如,教學《紙板的聯想-坐椅的設計》,我先展示一些制作好地有創意的作品激發學生興趣,再花比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從字母,花,小動物等等形象開聯想,啟發他們打破對椅子的固有思維,設計有創意椅子。而對技法的講解,只花較少的時間提示學生回憶上學期《紙浮雕》《紙雕塑》兩課時用過的技法,或一邊講解一邊做一些簡單的演示,并在學生的制作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就可以了。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作品才會豐富多彩,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創作能力, 使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獨特風格,才能達到創新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幻燈、投影儀等各種電教媒體步入課堂,電教媒體在信息傳遞中具有迅速性、直觀性、感染性和再現性,在導入新課、引導啟發、示范指導、創設情境、反饋評價等教學環節都有重要作用,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恰當地使用各種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特別是一些細小、復雜、時間較長示范環節,應用電教媒體不僅可以擴大能見度,還可以節省示范時間。另外,還可用視頻展示儀來展示學生的剪紙、手工作品等并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反饋。 四、手工課存在的問題和策略: 1、材料帶不齊: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的前一個星期可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提前預習教材,明白下節課要帶的材料有哪些,提前通知他們帶齊工具材料。材料盡量用到學生身邊有的,比較容易找的,如廢紙杯、飲料瓶等,這樣學生不會為找不到材料而失去興趣,再則又進行了環保宣傳,變廢為寶。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沒帶材料的學生和材料帶齊的學生組成一小組,共同使用材料,并完成手工創作。這樣不但能增進同學間的友誼,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2、喜歡照葫蘆畫瓢:手工課的創作過程中,經常看到有的學生模仿書中的范作制作手工。結果,完成的作業有一半左右是大同小異的。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就要多啟發學生創新,讓學生欣賞范作,以此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特別是同齡人的作品,他們會更感興趣,并對有創意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一、聽課記錄的基本要點
聽課記錄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
1、教學實錄包括:
(1)聽課時間、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第幾課時等;
(2)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采用的方法(多以記板書為主);
(3)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4)學生活動情況;
(5)教學效果。
教學實錄通常有下面三種形式:一種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二種是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步驟記下來;三種是記實。
2、教學評點
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包括:
(1)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3)課堂結構設計;
(4)教學方法的選擇;
(5)教學手段的運用;
(6)教學基本功;
(7)教學思想;
(8)其他。
寫教學評點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間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后所產生的反饋感應,隨時記錄下來;二種是總評,就是對間評綜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見或建議記在記錄本上。待課后與執教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這里值得提出來的是,在做聽課記錄時許多人偏于記課堂實錄,而不做評點。甚至相當一部分人,記錄的內容多是教者板書什么就記什么,成了講授者的“板書”,此外別無它記。顯然這種聽課記錄其價值是不大的。好的聽課記錄應是實錄與評點兼顧,特別是做好課堂評點往往比實錄更重要。
雖然一學期的課也沒有多少節,但是要想上好每節課沒那么容易,絕大部分學生都喜歡上美術課,這是事實,但是絕大部分學生都會認真上美術課嗎?都希望在美術課上學到知識嗎?答案是否定的。初中美術課重欣賞,但是學生們能真正理解欣賞的重要性呢?他們往往看的是圖片上有什么,圖片是否有趣,而忽略了一張圖一張畫它有什么背景故事,有什么內涵,有什么技法在上面……這些才是他們所應該去欣賞后了解的。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上美術欣賞課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何讓他們在我的課上學到知識。在上兩周時間里,我分別在初一初二年級上了欣賞課,從實踐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并進行了總結。首先,欣賞課不容易上,因為學生不會被美術課上枯燥的理論或是幾張圖片所吸引,比如在上初一年級《齊白石》一課時,我以齊白石的一張畫引出一段故事進行導入,學生的馬上感興趣起來,但是在隨后在重點講解齊白石的作品《嚇》美在何處時,我發現學生們失去了興趣,因為他們無法理解齊白石的畫所蘊含的四種美,意向美,情感美,筆墨美以及形式美,所以在講解時發現學生似懂非懂,讓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作了深刻反思。我上網查了其他優秀老師是如何來上欣賞課的,觀點有兩種:一種認為初中學生不會對欣賞課的內容太感興趣,他們關心的只是如何去畫,而欣賞應該放在他們繪畫之后教,讓學生在繪畫中發現問題,然后再來欣賞提出并解決問題。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學生在學習繪畫之前,必須將欣賞放在技能前,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路,分辨美與丑,然后再來美化自己的作品。顯然我正采取的是后一種辦法,先欣賞再技能,從實踐來看,這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我想學生對于技能方面的關心遠大于欣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必須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喜歡什么,再加以欣賞指導,這才是上好課的關鍵。
在上初二欣賞課《瓷器風韻》一課時,我對課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導入我以一段舞蹈《青花》的視頻導入,學生看的是里面有哪些人,而不關心這段舞蹈在表現什么,我想也許他們懂,只是不關心而已。在講解瓷器歷史的時候,學生們似乎覺得我在上歷史課,所以我盡量將圖片與文字結合,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在課的最后我讓學生欣賞后完成一件瓷器瓶的設計,我認為上欣賞課時將欣賞與作業練習結合起來,在學生思維得到拓展后,給他們創造一個平臺,使其想象力得到發揮,這樣更能顯現一節欣賞課的成效,學生也更加感興趣。
總之,要上好欣賞課,必然要抓住學生的心思,既要開拓學生的視野,又不能把欣賞當作純粹的瀏覽圖片,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作品好,如果你來設計你會怎么做,這些問題才是美術欣賞課上應該解決的。而作為老師更需要從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思考反思并總結,相信在今后的美術欣賞課上會上得更好。
這有何難的,找幾份聽課記錄表,填寫好表頭,課堂記錄就找幾份教案記一下教學過程(設想的),當然課題要對得上哦!優點嘛,設想一下教學效果就可以寫幾點,缺點也一樣(少點),建議嘛,那就是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了.這就大公告成了!
以上就是初中美術聽課記錄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