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客家音樂的特點 客家流行歌曲代表作 客家音樂文化 最出名的十首歌客家山歌 最近比較火的一首客家話的歌
《侗族山歌》毀渣慧 演唱:吳世滔
《侗纖答族山歌·思念情歌》演唱:吳世滔
《唱支侗族山歌給黨聽》演唱:吳世滔
《侗族人民頌梁談黨恩》 演唱:吳世滔
以上歌曲在qq音樂可以搜聽。
華D唱的:巜客家人系有料》,劉謙隆唱衫畝的:《冇相干》韓煒唱的:《客家阿媽》等等...............
一首獻給客家母親的歌:由音樂人陳小奇 作詞作曲,由興寧籍歌手韓煒_HAY 演唱的《客家阿媽》唱出了客家母親的大愛!非常好聽。去百度搜下客家歌曲很多的
一首《涯系客家人》火遍大江南北,唱得很任性,這就是我們客家人!
2.客家話的《單身情歌》
3.客家話的《小蘋果》
《 情變》---本地涯話原創歌曲 (124 回復) 想吾(想她,崖話版)+地址+國語歌詞扮鬧翻譯 (222 回復) [客家歌謠]客家流行歌曲——月光光 (132 回復) 黃金被世界上最悲慘的水宜生男人是水宜生水杯T8神奇魔輪 (0 回復) 房子成了生活的主題,教育成廳塌罩了最現實的話題,想成功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客家派古箏流傳于廣東梅縣,大浦等客家地區,歷史源遠流長。廣東客家音樂亦稱漢樂,受當地風格手鍵含及方言影響而形了典雅文靜,秀麗委婉的風格。羅九香先生是近代客家箏曲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其師何玉齋先生的演奏,經過多年的演奏和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風格。至今活躍在客家箏曲研究、教學、演奏等領域中的許多名家:史兆元、何寶泉、陳安華等大師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代表曲目有《出水蓮》、《蕉窗夜雨》等。山東箏以它豐富的曲目、剛勁內在的音樂氣質和樸實優美的抒情性在全國享有盛名。早在五十年代,中央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專科學校、西安音樂專科學校、南京藝專及山東藝專都先后聘請了山東箏派的民間畢笑藝人任教,培養出大批學生。可以說,山東箏派是在全國流傳最廣和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
傳統的山東派古箏主要流傳在魯西南的菏澤地區和魯西的聊城地區,特別是菏澤地區的鄆城、鄄城一帶,素有“鄆鄄箏琴之鄉”的美稱,彈箏的風俗至今不衰。這兩個地區的古箏傳授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傳統古曲大都是長度為六十八板的“八板體”結構的標題性樂曲,在演奏技法上也無很大差異。聊城地區的古箏傳人和古曲數量較少,它的傳統箏曲主要是聊城地區臨清縣金郝莊的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塤先生傳下來的。由于聊城地區的傳統箏曲未能在山東和全國范圍內流傳,它的歷史、傳譜等尚待進一步整理、發掘,故人們對于“山東箏”的概念,習慣上只指菏澤地亮正區的古箏。
客家流行歌曲走過了風風雨雨的20多年,如今發展速度非常迅速,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風貌,下面從客家流行歌曲的內容、風格、地域等方面進行分類。 與客家文化有關的歌曲
與客家文化有關的歌曲是創作者認識到客家語言文化所面臨的危機而創作的,以涂敏恒、林子淵、林展逸、古重禮等創作人為代表。這類歌曲歌曲在臺灣的政壇和客家社會都廣為流傳。代表歌曲有《客家本色》、《客家進行曲》、《一枝擔竿》、《客家舞臺》、《我是客家人》、《我來唱條客家歌》、《客家人》、《祖訓》、《三等公民》、《客家話》、《客家子弟》等等。其中《客家本色》這首歌素來有客家國歌之稱,無論在政界還是客家社會都廣為流傳,歌詞的內容主要在奉勸世間的客家人,無論社會如何改變,不要忘記祖先開墾的艱辛,要秉承先人的教訓,做個良善的人。而《一枝擔竿》這首歌曲也非常流行,歌詞中巧妙的運用擔竿富彈性不易斷的特質,象征客家人堅韌不拔的精神。自古至今,從唐山到臺灣,如此的擔竿精神,突破時空的阻隔,代代相傳,淵遠流長。
勵志歌曲
如《皇天不負苦心人》、《做個男人愛有志氣》、《本本系英雄》、《命運自家來安排》、《理想有夢》、《人爭一口氣》、《人生十字路》、《再拼分人看》、《后生就系本錢》、《人生路》等等都屬勵志歌曲。其中《皇天不負苦心人》是林展逸老師的代表歌曲,全曲予人一種積極進取感覺,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流汗播種者必能喜欣收割; 《做個男人愛有志氣》是邱小玲代表歌曲,這首歌曲的歌詞很短,好像勵志短語般,不斷鏈虧激勵男性奮發向上的決心。
愛情歌曲
愛情歌曲以客家情歌王子游兆祺的作品為代表,代表歌手有客家流行樂壇的大牌歌手劉平芳和魏海姍。代表性的愛情類歌曲有《涯系你個人》、《心痛》、《初戀個時亂游節》、《我甘愿》、《印崗戀情》、《一條花手巾》、《十八歲的心情》、《離開汝不得已》、《愛情介債》、《印崗戀情》、《這情像砂仔》、《情戀》、《春情 》、《難分難舍》、《噴射時代》、 《九降風》 、《好唔好》等。其中《涯系你個人》是魏海姍小姐的成名曲,此歌易學易唱,至今都還非常流行,電臺點播率也非常高;《心痛》是劉平芳演唱的歌曲,她的愛情歌曲非常地有韻味,特別是在悲苦的感覺上,而由于客語語音本身發音的部位接近喉嚨深處,在唱起情歌時更是有種從內心吐出的感覺。
思鄉歌曲
這類歌曲是由創作人懷著對原鄉思念之情而創作的,代表歌手為陳威。具有代表性的思鄉歌曲有《思念故鄉》、《家鄉個小河》、《思鄉》、《故鄉之歌》、《望月思故鄉》、《難忘個故鄉》、《浪子心》、《滾滾嘉應情》、《異鄉客》等。像《思念故鄉》(陳威演唱)這首歌曲主要表達了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唱出了游子的心聲,特別是離開家鄉在大都市打拼的客家人,思鄉之情更為突出。
其他歌曲
這里所說的另類歌曲,是指對客家流行歌曲主流歌曲來說是一種另類:不同于傳統的山歌,有傳承也有創新的歌曲。另類歌曲以客家童謠、民謠和搖滾歌曲為主,如《流浪的小狗》、《忍者龜》、《雞拐仙遇到膨風牯》、《大戇牯汽車》、《我教你唱山歌》、《流浪的小狗》、《鮮鮮河水》等都屬另類歌曲。 東洋歌派
以涂敏恒、呂金守、林子淵、陳志明、陳源等音樂人為代表。由于日治時代后東洋歌曲在臺灣非常流行,這些客家音樂人受到東洋歌曲的影響而創作出具有東洋風格的歌曲,這些歌曲在早期的客家流行樂壇占有非常大的分量。代表歌手有劉平芳、魏海姍、古慧慧、劉秀暐、謝雷、高向鵬、彭月春等人。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情殘夢碎》、《千山萬水》、《觀音頌》、《斷情》、《恩愛個夫妻》、《有量占有福》、《一領縫線衫》、《蛾眉月》、《酒中花》、《女人心》、《蓮霧花開》等等。
搖滾(Rock)派
以前交工樂隊、好客樂隊和硬頸樂團為代表。交工樂隊是在90年代與「美濃愛鄉協進會」一起沖撞體制、反對可能危害生態的水庫興建,在過程中,交工樂隊用音樂記錄了客家人硬頸的性格及退無死所的艱難處境,并以搖滾的方式唱出了勞工的心聲,在勞工階級具體非常大的影響,交工樂隊于2003年解散,原主唱林生祥單飛繼續創作客家流行歌曲,其他成員組成了現今的好客樂隊,他們的歌曲仍以搖滾方式為主,但是少了當初運動的艱辛、離鄉的無耐,給人以全新的感覺。他們的代表歌曲有《菊花夜行軍》、《客家現身+客家進行曲》、《阿成下南洋》、《我們向幸福招手》、《工人嬰仔歌 》、《風神》、《縣道184》、《愁上愁棚陪神下》、《細妹》、《細妹汝看》等。
硬頸樂團是臺灣第一個用客家語演唱客家流行歌曲的樂團,完全顛覆了傳統客家音樂,讓大家體念到了唱客家流行歌曲一樣能夠跳起來。代表曲有《黑白電影》、《十八歲討姑娘》、《飯兜》、《硬頸傳萬代》、《做人要知足》、《記得那年的寒天》、《如煙的往事》等。
鄉土民謠(Countryfolk)派
以顏志文、謝宇威、陳永淘等人為代表。以顏志文為團長的山狗大樂團于1997年3月成立,主要宗旨為推動客家新音樂的創作和傳承客家歌謠的重新編曲演唱,希望將客家歌曲注入年輕、現代的氣息,幾年來在主流音樂圈掀起不小的漣漪。代表歌曲有:《涯教汝唱山歌》、《三月的風》、《早秋臺北》、《紙鷂》、《美麗的聲音》、《《新個客家新個期望》、《平埔學佬客家》、《阿樹哥的雜貨店》、《大家來唱一條快樂個歌》、《賣花介細阿妹》、《大夥房》等。
在主流樂壇已有一席之地的謝宇威,不喜歡被客家局限住音樂,也不喜歡用音樂來束縛客家,謝宇威創作每一首作品,后面都有一個小小的故事,他的歌曲主要從客家傳統歌謠中改編。代表歌曲有:《問卜歌》、《十八姑娘一朵花》、《從頭來過》、《一儕》、《桃花開》、《山歌》、《奈何》、《月光光》、《花樹下》、《勇往直前行》等
有客家民謠詩人之稱的陳永淘(阿淘哥)的曲風則結合民謠搖滾、藍調等形式為主,深具游唱詩歌的特色,對臺灣流行音樂的影響非常大,他的歌曲不論是客家族群還是非客家族群都有很廣的群眾基礎, 代表歌曲有:《頭擺的你》、《仰葛煞》、《盲神來了》、《發夢》、《天問》、《水路》、《鮮鮮河水》、《搖籃曲》、《風平浪靜》等。
電子舞曲爵士(jazz)派
以劉劭希為代表。知名客家流行音樂人劉劭希根據他多年幕后創作的經驗,用自己母語——大埔客語配合JAZZ、拉丁、FUNK、電子等音樂元素形成的具有爵士風格的流行歌曲,代表曲有《嬈細妹》、《來通電》、《I am CrazyJazz》、《三蕃市的咖啡屋》、《地獄浮沉錄》、《八方來客》、《青鳥詞》、《大地渡亡經》、《那年秋天 》等。
西洋、城市歌派
以東東、李一凡、徐筱寧、古重禮、邱幸儀等人為代表。這幾年來由于很多新生代歌手的加入,客家流行歌曲已經向西洋、城市歌派發展,并已有很大的陣容。代表曲有《愛要說出來》、《真愛》、《愛是什么》、《遠方的鼓聲》、《你敢函記得》、《客家DJ》、《方向》、《九降風》、《失根花》、《希望在今天》、《最愛是你》、《五月雪》、《媽媽》、《心手相連》、《親愛的寶貝》、《月光光》、《燕子》、《汝唔識涯了》等等。 臺灣
臺灣是客家流行歌曲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世界上發行的客家流行歌曲有95%以上都是臺灣的。這與臺灣客家族群意識的覺醒,客家人開始積極爭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地位分不開的,特別一些客家政治機構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后,對客家流行歌曲的創作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現今臺灣的客家流行歌曲,涂敏恒和林子淵這兩位音樂人的作品還是占了很大的分量。其中涂敏恒先生創作的客家流行歌曲多達兩千多首;歌手方面,出版個人專輯十張以上的客家流行歌手有劉平芳、彭燕、林展逸、陳淑芳、古慧慧、溫瑞鴛等。
印度尼西亞
印尼大概擁有三四百萬客家人 ,由于印尼政府長期的排華政策,導致包括客家人在內的印尼華人漢語水平不高。而印尼客家流行歌曲主要為翻唱作品,例如取較受歡迎華語歌曲,重新按客家語填詞,以表達情感為主要的主題,創作量比較大,但作曲為原創的較少。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客家人不少,客家流行歌曲卻不多,根據了解的情況,馬來西亞的客家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邱清云、謝玲玲、張少林和唐尼這四位的作品。其中有客家歌王之稱的邱清云的成就最大,他的歌曲在全球華人唱片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到為止,邱清云已經發表了十余張客家流行歌曲專輯。
大陸
雖然90%以上的客家人都在大陸,但是大陸的客家流行歌曲卻沒有發展起來,還處于萌發的狀態。客家風情網的嚴修鴻教授對此作出了分析,他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國語文化壓倒了地方方言,大一統,缺乏自由多元的思想基礎;二是客家民間文化人才缺乏;三是傳統文化缺乏刺激,在形式與內容上沒有創新意識。
幸運的是,幾年有了一些發展:客家方言流行歌曲專輯《月光光》是梅州客家山歌皇后徐秋菊演唱的,這張專輯共收錄了10首歌,但因宣傳不力,銷量不是很理想,沒能引起多大的影響。還有一位是曾在互聯網上流行一時的和平縣校長,他用客家語翻唱了一些名曲,也有一些自己的創作,他正與梅州非凡影視公司合作發表他演唱的客家流行歌曲專輯,期待他能創作出更多客家流行歌曲,以帶動客家流行歌曲在大陸的創作風潮。
民間還有韶關的秋林,梅州的劉謙隆、曾輝彬,惠州的潘海兵、黎澤培,茂名的西桐木,龍巖的盧曉娟等,都創作或演唱了許多客家流行歌曲。
1、《為愛癡狂》是由陳升作詞、作曲,李正帆編曲,劉若英演唱的歌曲,發行于1995年5月3日,收錄于1995年5月5日由滾石唱片發行的專輯《少女小漁的美麗與哀愁》中。該歌曲是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的主題曲。
2、《后來》是由施人誠作詞,玉城千春作曲,王繼康編曲,劉若英演唱的歌曲,收錄于劉若英1999年11月1日發行的專輯《我等你》中。《后來》是劉若英的代表作品之一。
3、《風繼續吹》是張國榮演唱的歌曲,由鄭國江填詞敏知跡,宇崎龍童作曲,收錄在張國榮1983年發行的同名專輯《風繼續橋并吹》中。這首歌是張國榮的成名曲,同時也是他主演電影《縱橫四海》的主題曲。
4、《獨家記憶》是由易家揚填詞,陶昌廷譜曲,Terry Chan編曲,陳小春演唱的歌曲。收錄于2008年4月9日由環球唱片發行的同名專輯《獨家記憶》中。
5、《當年情》是電影《英雄本色》的主題曲,由張國榮演唱,粵語版為黃沾作詞,普通話版為詹德茂作詞,顧猛汪嘉輝作曲。收錄于張國榮1986年10月發行的專輯《愛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