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大氣壓強?1. 大氣壓強是由大氣自身的重力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產生的力。2. 大氣壓強存在于離地面200公里以上的空間中,盡管那里的空氣密度極小,但大氣柱的整體重量仍然施加了巨大的壓強。3. 在地球表面,人體內外均受到大氣壓的作用,且兩者相互平衡,因此我們感覺不到壓力的存在。請告訴我,在有關大氣壓的這部分內容中,你具體有哪些概念不清楚,那么,初二物理大氣壓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長度L,注射器活塞剛開始滑動時
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F
(2)山頂的
大氣壓強
p=FL/V
(3)
花果山
的高度h=10(p0V-FL)/ΔpV
沒有;吸管吸水是因為后面的空氣被擠開,形成了壓力差,因為大氣壓強會作用在液體的表面啊。所以用吸管的時候,如果你不想把被你吸的東西吸癟,吸管的洞要大一點,好讓空氣可以進去,如果只有吸管一個出口的話,隨著你使勁吸,容器就會癟下去。
用測力計勻速拉動活塞,記下測力計示數,就是拉力;勻速直線為平衡狀態,此時拉力與大氣壓力相等。
還要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內徑,就是活塞的直徑,算出活塞的面積,
2,p=拉力除以面積,注意面積單位要用平方米
3,符號打不出來,不過這是簡單的數學題,
在物理學習中,我們經常遇到壓強的概念。壓強P,即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描述壓力效果的重要物理量。壓力F是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其單位是牛(N)。通過壓強的大小,我們可以了解壓力產生的效果,而這一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密切相關。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也有專門名稱帕斯卡(Pa)。計算壓強的公式是P=F/S,其中S代表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即受力面積,其單位是米2。
改變壓強大小的方法也值得我們了解。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則可以增大壓強。這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知識點。
液體內部壓強也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液體內部的壓強是由液體的重力和流動性共同作用的結果。測量液體內部壓強的工具是液體壓強計,即U型管壓強計。在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的壓強大小相等;隨著深度的增加,壓強也會增大;不同液體在相同深度處,密度較大的液體壓強也較大。這一規律可以用公式P=ρgh來表達,其中h是深度,ρ是液體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
大氣壓強則是指大氣層對地面或物體產生的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而托里拆利實驗則用于測定大氣壓強的數值。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于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于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后,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準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以上就是初二物理大氣壓強的全部內容,1.大氣壓產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氣具有流動性,因此發生擠壓而產生的。2.大氣壓的測量- 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方法: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于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于指,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