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別稱?【俗樂】古代各種民間音樂的泛稱。宮廷中宴會時所用的俗樂,稱為“燕樂”。“雅樂”是統治階級制定的典禮樂舞,尋根究底,幾乎都來自民間音樂,只不過改變了它的內容和情調而已。那么,音樂的別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宛轉悠搜碧坦揚
天籟之世桐音
娓慧滾娓動聽
悅耳動聽
清脆悅耳
聲動梁塵
歌聲繞梁
朗如珠玉
繞梁三日
宛如天籟
希望得到好評!謝謝,祝您學習愉快!
由樂調、樂律、音階組合而成自樂器演奏而出的曲子.稱為音樂。 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聲或五音,大致相當于現代音樂簡譜上的1(do)2(re)3(mi)5(sol)6(la)。從宮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一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就是五聲音階上的五個音級:宮商角徵羽12356后來再加上變宮、變徵,稱為七音。變宮、變徵大致和現代簡譜上的7(ti)和#4(fis)相當〔1〕,這樣就形成一個七聲音階:
宮 商 角 變徵 徵 羽 變宮
1 2 3 #4 5 6 7 音階的第一級音不同,意味著調式的不同:以宮為音階起點的是宮調式,意思是以宮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徵為音階起點的是徵調式,意思是以徵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其余由此類推。這樣,五聲音階就可以有五種主音不同的調式。
《管子·地員》里的那段話是:
凡聽徵,如負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馬鳴在野;凡聽宮,如牛鳴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 凡將起五音之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復于其所,以是生羽。
對音樂的美稱有“曲”或者“樂”,古代稱音樂為“曲”“樂”或者“曲樂”。古代的五聲或五音為:宮、商、角、徵、羽。從形式上可分成獨唱、對唱、合唱、齊唱、聯唱等,常見的包括單弦、大鼓雹源鋒、清音、評彈、數來寶、琴書、二人轉、道情、裂悔漁鼓等。
對音樂的美稱有“曲”或者“樂”,古代稱音樂為“曲”“樂”或者“曲樂”。古代的五聲或五音為:宮、商、角、徵、羽。從形源晌式上可分成獨唱、對唱、合唱、齊唱、聯唱等,常見的包括單弦、大鼓、清音、評彈、數來寶、琴書、二人轉、道情、漁鼓等。
由樂調、樂律、音階組合而成自樂器演奏而出的曲子.稱為音樂。 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聲或五音,大致相當于現代音樂簡譜上的1(do)2(re)3(mi)5(sol)6(la)。從宮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一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就是五聲音階上的五個音級:宮商角徵羽12356后來再加上變宮、變徵,稱為七音。變宮、變徵大致和現代簡譜上的7(ti)和#4(fis)相當〔1〕,這樣就形成一個七聲音階:
宮 商 角 變徵 徵 羽 變宮
1 2 3 #4 5 6 7 音階的第一級音不同,意味著調式的不同:以宮為音階起點的是宮調式,意思是以宮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徵為音階起點的是徵調式,意思是以徵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其余由此類推。這樣,五聲音階就可以有五種主音不同的調式。
《管子·地員》里的那段話是:
凡聽徵,如負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馬鳴在野;凡聽宮,如牛鳴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大粗 凡將起五音之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
西漢時期,漢武帝設立了一個音樂管理機構樂府,從事民歌的搜集和孝團整理,入樂的歌謠,被稱為“樂府詩”或“樂府”。這些樂府民歌,多以描寫民間疾苦為主要逗鉛內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愛憎,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
這一時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發展成為長短句和五言、七言體,并開始加進了樂器伴奏,《孔雀東南飛》等長篇敘事歌曲的產生,同時標志著這一時期的民歌在不斷發展和日臻成熟。
擴展資料
宗教音樂時期
歐洲的古典音樂是在中世紀的伊利莎白時期發展而來的,這個時期的音樂主要以格里高利宗教音樂占主導地位。山慎好
當時人們對于基督教的崇拜和信仰完全不像這樣。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教會的權力要高于國家和一切的社會形勢,宗教是直接影響到政治和音樂的。所以當時的音樂只是純粹的宗教用途,在教堂中演唱,并沒有樂器伴奏,但這個時期的音樂卻對后來的音樂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民歌
以上就是音樂的別稱的全部內容,對音樂的美稱有“曲”或者“樂”,古代稱音樂為“曲”“樂”或者“曲樂”。古代的五聲或五音為:宮、商、角、徵、羽。從形式上可分成獨唱、對唱、合唱、齊唱、聯唱等,常見的包括單弦、大鼓、清音、評彈、數來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