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歷史?那么,沙皇俄國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俄羅斯帝國簡稱沙皇俄國、沙俄、俄國,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后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
①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農奴制殘余③沙皇俄國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緩慢
1.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同期,也一樣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封建殘余明顯2.俄國由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3.這個改革本身,將農奴這一勞動力從土地這一生產資料剝離出來,轉化為工業的勞動力,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4.農奴本身轉化為工人,形成購買力,促進國內市場的擴大,為商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場。5.這次改革本身也是對農奴的變相掠奪,可是客觀上贏得了農奴的支持,穩定了統治。 1861年的俄國農奴制改革,是沙皇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也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廢除了農奴制度,農奴便獲得了人身自由,解脫了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這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俄國也從此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這次改革很不徹底,對農民進行了大肆掠奪,還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沙皇(俄語:царь)是俄羅斯帝國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稱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最后一位沙皇是尼古拉二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為止,俄國的統治者一直都稱為沙皇。
俄語中沙皇(царь)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凱撒(Caesar)的轉翻譯音,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中文則半音譯半義譯,翻譯成“沙皇的”。
在中世紀的俄國,沙皇這個稱號指最高統治者,特別是指1810拜占庭的皇帝,而在1240年左右以后則指蒙古大汗。
在15世紀,俄國流傳一種說法,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繼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后,拜占庭帝國和皇帝的權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時期,大公稱號顯得權力不夠大,于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
此外,保加利亞早期的皇帝和20世紀的保加利亞國王也自稱沙皇。
柏林會議后五年的時間里,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了一個包括俄國、奧匈、意大利、
羅馬尼亞等國的復雜的同盟體系,歐洲的國際政治一時為俾斯麥同盟所左右,柏林成為歐
洲外交舞臺的中心。1885年爆發的保加利亞危機卻使俾斯麥同盟瀕臨破滅的邊緣,
危機期間歐洲各大國間展開的激烈外交角逐.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又被稱為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瓦西里三世}-與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是俄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為沙皇。
以上就是沙皇俄國歷史的全部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