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戰劑的分類?根據生物戰劑的特點,可分為以下幾類:1、神經性毒劑。這是一種作用于神經系統的劇毒有機磷酸酯類毒劑,分為G類和V類神經毒。G類神經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類毒劑。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 V類神經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類毒劑,那么,生物戰劑的分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物戰劑的分類
1. 根據生物戰劑對人的危害程度,可分為致死性戰劑和失能性戰劑:
(1)致死性戰劑。
致死性戰劑的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達到50~90%。炭疽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傷寒桿菌、天花病毒、黃熱病毒、東方馬腦炎病毒、西方馬腦炎病毒、班疹傷寒立克次體、肉毒桿菌毒素等。
(2)失能性戰劑。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魯氏桿菌、Q熱立克次體、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等。
2. 根據生物戰劑的形態和病理可分為:
(1)細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布氏桿菌等。
(2)病毒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流行性班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
(4)衣原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鳥疫衣原體。
(5)毒素類生物戰劑。主要有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
(6)真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等。
3. 根據生物戰劑有無傳染性可分為兩種:
(1)傳染性生物戰劑,如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桿菌和霍亂狐菌等。
(2)非傳染性生物戰劑,如土拉桿菌、肉毒桿菌毒素等。
隨著微生物學和有關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斷被發現,可能成為生物戰劑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
根據生物戰劑的特點,可分為以下幾類:
1、神經性毒劑。這是一種作用于神經系統的劇毒有機磷酸酯類毒劑,分為G類和V類神經毒。G類神經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類毒劑。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 V類神經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類毒劑,主要代表物有維埃克斯(VX)。
2、糜爛性毒劑。這是能引起皮膚起泡糜爛的一類毒劑,讓人緩慢痛苦地腐爛死去,沒有特效藥,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氣、氮芥和路易斯氣。
3、窒息性毒劑。這是指損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氣的而造成窒息的一類毒劑。其代表物有光氣、氯氣、雙光氣等。光氣在常溫下為無色氣體,有爛干草或爛蘋果味,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在高濃度光氣中,中毒者在幾分鐘內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4、全身中毒性毒劑。這是一類破壞人體組織細胞氧化功能,引起組織急性缺氧的毒劑,主要代表物有氫氰酸、氯化氫等。氫氰酸有苦杏仁味,可與水及有機物混溶,戰爭使用狀態為蒸氣狀,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難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5、刺激性毒劑。這是一類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劑。按毒性作用分為催淚性和噴嚏性毒劑兩類。催淚性毒劑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
生物武器的基礎——生物戰劑
生物戰劑是軍事行動中用以殺死人、牲畜和破壞農作物的病毒、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統稱。舊稱細菌戰劑。生物戰劑是構成生物武器殺傷威力的決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進入機體(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導致破壞機體功能、發病甚至死亡。它還能大面積毀壞植物和農作物等。生物戰劑的種類很多,據國外文獻報道,可以作為生物戰劑的致命微生物約有160種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傳染能力的來說就為數不算很多。
生物戰劑的分類
(1)根據生物戰劑對人的危害程度,可分為致死性戰劑和失能性戰劑:
①致死性戰劑。致死性戰劑的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達到50%~90%。炭疽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傷寒桿菌、天花病毒、黃熱病毒、東方馬腦炎病毒、西方馬腦炎病毒、斑疹傷寒立克次體、肉毒桿菌毒素等。
②失能性戰劑。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魯桿菌、Q熱立克次體、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等。
(2)根據生物戰劑的形態和病理可分為:
①細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布氏桿菌等。
②病毒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③立克次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流行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
細菌
細菌:為單細胞微生物,是地球上起源最早的細胞生命形態,大小常以微米來表示,根據細菌的外形,可分為球菌、桿菌和弧菌三種,像鼠疫桿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日美都曾使用細菌對敵國進行攻擊。
病毒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但有遺傳、復制等生物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生物,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核心由核酸組成,是病毒遺傳信息的儲存處,也是病毒復制的中心,殼體由蛋白質組成殼粒相聚組成而具有保護作用,基本結構主要包括兩部分:即病毒的核心與病毒的殼體。病毒又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三種,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病毒屬于動物病毒,主要包括伊波拉出血熱病毒、東方馬腦炎病毒、日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與黃熱病毒等,早期用作生物戰劑的病毒是蟲媒病毒,利用昆蟲作為媒介,將有害病毒傳播給敵方。
立克次氏體
立克次氏體:由美國的病理學家立克次首先描述,故名。其大小為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微生物,和病毒一樣只能在活細胞中生長,一般不耐熱,但耐冷,容易被化學藥品殺死,自然界中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立克次體有10余種,擁有生物戰潛力的包括普瓦斯基立克次體、恙蟲熱立克次體和貝氏立克次體,這些微生物可引起流行性斑疹傷寒、恙蟲熱和Q熱,流行性斑疹傷寒以人的體虱為媒介,在人群間傳播,這是一種致死性戰劑,據歷史記載,在戰爭與災荒發生的年代,曾發生過多次斑疹傷寒大流行的事件,給人類帶來嚴重災難,奪走無數生命。
生物戰劑按微生物種類可分為:
①細菌類戰劑。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土拉桿菌、布氏桿菌等。
②病毒類戰劑。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馬爾堡病毒等。
③立克次體類戰劑。主要有流行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
④衣原體類戰劑。主要有鳥疫衣原體。
⑤真菌類戰劑。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等。
⑥毒素類戰劑。主要有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
其簡介
致病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質,一旦進入機體,即能大量繁殖,其代謝產物能破壞機體的正常功能,導致發病或死亡。毒素是細菌或真菌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有毒蛋白質,沒有生命,很小量即能引起人、畜中毒或死亡。
生物活性物質是正常機體自身產生的調節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物質,如過量或比例失調,即能使人的生理、心理或行為失常。
生物戰劑必須具備的條件:在生產、貯存、運輸、施放過程中能較穩定地保持致病能力;能大規模生產;致病力強,極少量戰劑即能致病或致死;使用者有保護己方軍隊和居民的有效手段(如預防疫苗)。
以上就是生物戰劑的分類的全部內容,生物戰劑按微生物種類可分為:①細菌類戰劑。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土拉桿菌、布氏桿菌等。②病毒類戰劑。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馬爾堡病毒等。③立克次體類戰劑。主要有流行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④衣原體類戰劑。主要有鳥疫衣原體。⑤真菌類戰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