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第一章聲現象知識歸納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2.聲音的傳播:聲音需要介質傳播。真空無法傳播聲音。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比在液體中快,在液體中傳播又比在氣體中快。4.利用回聲測量距離:S=1/2vt。那么,九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九年級物理斜面的機械效率知識點歸納如下:
定義:
斜面的機械效率是衡量斜面性能的重要指標,定義為有用功與總功的比例。
公式:
η = W有 / W總 = Gh / Fs
其中,G代表物體的重量,h為斜面的豎直高度,F為施加的拉力,s為斜面的長度。
實驗測量:
安裝斜面,使用彈簧秤測量拉力F。
計算斜面高度h與斜面長度s。
通過公式計算機械效率η。
影響因素:
斜面傾斜程度:斜面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斜面表面粗糙程度:斜面表面越光滑,機械效率越高。
物體重量: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體重量無關。
提高機械效率的措施:
減小總功,增加有用功的比例。
在斜面設計中,增大斜面傾斜程度。
選擇表面光滑的材料或使用滾動輪子減少摩擦阻力。
實驗示例:
通過改變斜面傾斜程度進行實驗,驗證斜面傾斜程度與機械效率的關系。
通過改變斜面表面粗糙程度進行實驗,驗證斜面表面粗糙程度與機械效率的關系。
通過改變物體重量進行實驗,驗證物體重量與機械效率無關。
電現象
一、電荷:物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二、兩種電荷:
(1)正電荷:綢子摩過的玻璃棒上帶的電荷叫正電荷;
(2)負電荷:毛皮摩察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負兩種電荷,
(4)電荷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三、電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量,電量的單位是庫侖。“Q”
四、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負異種電荷數完全抵消的現象,對外不顯電性叫做中和。
五、①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②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
③失去電子而帶正電(缺少電子,正電荷占優勢);得到電子而帶負電(有多余的電子,負電荷占優勢)
④檢驗一個物體是否帶電的一種儀器叫驗電器,它的原理: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張開。
六、電場:像磁體一樣,帶電體周圍也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物質,叫電場。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來實現的。
七、電流:
①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其實:正電荷移動;負電荷移動;正、負電荷分別向相反方向移動都可以形成電流)
②電流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③電源的外部:正極出發,流回負極
④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方向:與自由電子移動的方向相反
⑤電路中要得到持續電流的條件:(1)電路中有電源;(2)電路必須閉合。
滬粵版初三九年級上冊物理課本知識點總結
一、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和功
杠桿
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五要素: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支點。
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L?=F?L?)。
應用:省力杠桿(如撬棒)、費力杠桿(如釣魚竿)、等臂杠桿(如天平)。
滑輪
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而成,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功
定義: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
公式:W=Fs(W為功,F為力,s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單位:焦耳(J),1J=1N·m。
功率
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公式:P=W/t(P為功率,W為功,t為時間)。
單位:瓦特(W),1W=1J/s。
二、第十二章 能和能源
動能和勢能
動能:物體因運動而具有的能。
第一章聲現象知識歸納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需要介質傳播。真空無法傳播聲音。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比在液體中快,在液體中傳播又比在氣體中快。
4.利用回聲測量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
6.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至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8.超聲波的特點:方向性好、穿透力強、聲能集中。應用包括聲吶、B超、超聲波測速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的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容易繞過障礙物,且無孔不入。高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有害,甚至可能破壞機械和建筑。次聲波主要來源于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和汽車的運行、核爆炸等。
第二章物態變化知識歸納
1.溫度:表示物體冷熱程度。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原理是液體熱脹冷縮。
物理是一門非常需要練習總結的一門功課,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感覺物理很難學,初三物理知識點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物理相關內容推薦↓↓↓
物理磁場的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物理學上最偉大的十個公式
物理學上10大科學定律及理論
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一)
1.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質的一種固有性質的物理量,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性質表現為: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物質具有的質量不同;或者在質量相等的情況下,不同物質的體積不同。
2.定義式:P=M/V
因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某種物質的密度跟由這種物質構成的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均無關,所以上述公式是定義密度的公式,是測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決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質密度和外界條件的關系
物體通常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即溫度升高時,體積變大;溫度降低時,體積變小。而質量與溫度無關,所以,溫度升高時,物質的密度通常變小,溫度降低時,密度變大。
以上就是九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的全部內容,滬粵版初三九年級上冊物理課本知識點總結 一、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和功 杠桿 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五要素: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支點。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L?=F?L?)。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