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蕭教材分析 蕭二年級音樂教案 小學音樂簫教案 小學二年級音樂蕭教案 蕭音樂教案反思
蕭為錯誤寫法,正確的樂器名為“簫”,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吹奏樂器。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六孔簫的按音孔帆帆睜為前五后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后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相關介紹:
1.洞簫:
直徑為2.2厘米左右,開前五后一六 個音孔通常民間流行的就是這種簫。有種改良洞簫,開前七后一八孔,音量比較大,轉調比較方便,洞簫一般用于獨奏。
2.琴簫:
直徑比洞簫略細,開前七后一八個音孔,音量比洞簫小,通常用于轎頃與古琴合奏。一般琴簫會在中間接個銅節,為兩節簫或三節簫,目的是為了在需要調調時可以更好地調整曲調以達到與古琴音調一致。
擴展資料
相關背景:
周代,曾將我國古代樂器分為“八音”,它們分別是: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樂器,其中“竹”就是指簫和篪。
唐宋時期的排簫因應用場合或樂種的不同,衍生出“燕樂簫”、“鼓吹簫”、“教坊簫”、“龜茲簫”等。唐代十部伎中,除天竺、康國外,清樂、西涼、龜茲、疏勒、安國、高昌、高麗、燕樂等部伎都采用了排簫,足見它在當時宮廷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簫依據材質和制作工藝以及音色的專業程度分為:普及簫,專業簫和精品簫。普通簫用紫竹制成,不論節數,外漆樹脂漆。對材質的要求低,適合于一般演奏和練習用。專業簫選用檔次較高的紫竹,制作工藝態歲精良,適于音樂演出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簫
簫又名洞簫,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吹奏樂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簫和八孔簫之分,以“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兩種類別。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后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后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簫的定調不一,常見的為G調,還有F調、C調等。6個音孔全閉時,筒音為(d1),通過超吹,音域由(d1~e3),有兩個八度另一個大二度。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區發音深沉,弱奏時很有特色;中音區音色圓潤、優美;高音區發音緊張。簫的音量較小,樂隊用幾支簫同時演奏效果較佳。單用一支簫演奏時,配器上要注意音量對比適度。 在簫傳統的調名稱呼上,不管簫的長短,還是調的高低,凡是六孔簫以第三孔作“1” ,八孔簫以第四孔作“1”,都稱為“小工調”,凡是六孔簫的第六孔作“1”,八孔簫以第八孔作“1”都稱為“正宮調”,凡是六孔簫以第四孔作“1”,八孔簫以第五孔作“1”,都稱為“凡字調”,凡是六孔簫以第五孔作“1”,八孔簫以第七孔作“1”都稱為“六字調”,凡是筒音作“1”,都稱為“乙字調”, 凡是第一孔作“1”,都稱為“上字調”,凡是第二孔作“1”,都稱為“尺字調”。指法訓練的目的是使每個手指既能獨立活動,又能相互配合,使手指動作靈活、迅速、持久。 持簫的動作:雙臂向前,兩手持簫,手指自然保持彎曲,要求肩部、臂部、手部及手指一定要放松,不能僵硬。這樣,才能做到手指動作靈活、均勻、迅速、持久。 第二,手指要有彈咐碼性,并保持一定力度,這樣按閉音孔時才能嚴密不漏氣。手指抬起時,則需要迅速放松。 第三,開放音孔時,手指一般不宜抬得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手指肚和音孔的距離會加大,動作不能迅速完成,會影響演奏速度;過低則影響發音的音準和音量。一般來說,手指抬起時,距離音孔二至三公分為宜。如果演奏速度較快,音符時值較短因而音符變化較快較多的樂句時,手指抬得應稍低;而演奏速度較慢,音符時值較長的樂句時,手指則應適當抬高。
顫音
顫音的效果與弦樂器上的顫指相似,練習時要使每個手指都能獨立打顫,顫音的快慢要根據樂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 顫音,又稱“打點”,或稱“擻音”,效果與弦樂器上的顫指相似。 顫音的奏法是:先將本音發出,緊接著均勻、迅速開閉本音上方二度音孔,使本音與其上方二度音快速,均勻的交替出現。顫音用“tr”來標記。 二度顫音:開閉本音的上方二度音孔。除了常用的二度顫音外,還有三度顫音、四度顫音(不常用)等。三度顫音就是開閉本音的上方三度音孔。 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中,如內蒙古、西藏等民間音樂中常用三度指顫音。 顫音的快慢(手指運動的頻率)要根據樂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 顫音是一種常用技巧,在練習顫音時要使每個手指都能獨立打顫,三度顫音是兩個手指同時動作,要求迅速而均勻,不得忽快忽慢。顫音的練習要求一次能達到十五秒鐘之久,相當于慢板的八拍左右。 在實際演奏中,顫音有由慢漸快的,也有由慢漸快再漸慢回到本位音不顫的。
指震音
指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勻迅速的扇動或開閉,發出一種與氣震音相似的音。 指配橘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勻迅速的扇動或開閉,發出一種與氣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音在音孔上的震動分為“本位指震音”,“下位指震音”。 (1)本位指震音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手指在這個音孔的下半孔進行上下震動。 第二種是手指在這個音孔的旁邊,還可以加上其下方各指同時在本音孔的旁邊快速均勻的震動。只接觸音孔邊緣,接觸培簡團的面積越小越好。 第三種是如果在音孔上方震動,則手指不接觸音孔。 (2)下位指震音: 按發音本孔的手指抬起后,不做任何動作,而其下方音孔的一指或數指,在音孔上或音孔旁進行震動。 由于手指震動的快慢速度不同,它起到的效果和用途也有根本的不同。當手指震動快時(約每秒鐘五次),所得到的是一種微妙而柔弱的效果。它常常是伴隨著特長音或弱音出現,江南絲竹樂常用指震音技巧來表現江南美景。當手指震動慢時(約每秒鐘兩次以下)所得到的是類似氣震音效果。但它沒有氣震音那樣舒展和內在,又因為它只能在本音的音高以下發音,音強的震動幅度較小,所以實際應用不多。 倚音 倚音是本位音的輔助音,是對本位音的裝飾潤色,在演奏時要吹得輕巧而短促。 倚音是一種裝飾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現,并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種豐富的特殊色彩。倚音用較小的音符寫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連線與本位音連結起來。 本位音前只有一個倚音音符時稱為“單倚音”。單倚音有上下之分,比本音高的叫“上倚音”;比本音低的叫“下倚音”。本位音前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倚音音符時稱為“復倚音”。 在演奏倚音時要吹得輕巧而短促,因為倚音是本位音的輔助音,是對本位音的裝飾潤色,它幫助發出主音,倚音的演奏時值一般在前半拍的開始部分或有意在正拍之前,正拍時正好連上本位音。不得將倚音任意拖長或吹在強拍上,否則就會喧賓奪主了。
疊音
疊音是在演奏兩個同度音時,在第二個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開接一下,使這兩個音有一種重疊的感覺。 在演奏兩個同度音時,在第二個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開接一下,使這兩個音有一種重疊的感覺,叫做疊音。 疊音的記號是“又”。不在樂譜上寫小裝飾音。 疊音可以說是一種“極快速的裝飾音”,不能把疊音奏成倚音。要記住倚音是在第一個音符之前出現。疊音的手指動作在第一個音符之后。倚音再短暫也有一個過程,而疊音第二個音的手指動作和第二個音的拍子是同時的,我們只能感覺它的存在,因為手指的急速開閉,本音的上方二度音是不占時值的。因此稱疊音是一種極快速的裝飾音。它巧妙地豐富了兩個音之間的關系,使兩個音既分開,又形影不離,造成一種悅耳的色彩。 民間還有一種叫做“喚音”的加花手法,也可以說是另一種疊音奏法。它不僅僅用于兩個同度音之間,在任何音程的任何音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戲曲或民間樂曲中應用較為廣泛。其發音方法同于疊音,不過疊音一般是標記在曲調上,我們在吹奏時要有意識的重視它。“喚音”吹法則是無意識的疊音吹奏,它不但出現在兩音之間,并且在任何音符都有可能出現,它是沒有什么標記的,只是要以旋律進行得流暢生動為標準。
打音
打音是在吹出一個音或兩個同度音時,在這個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動一下,要求手指“靈、準、穩”。 在吹出一個音或兩個同度音時,在這個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動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做“打音”,記號是“扌”。 打音與疊音不同的是:疊音的演奏方法是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發音,而打音則是在本音孔打動發音。它的實際音高是本音與下方二度音的急速重復。如在演奏中遇到“1”音時,用打音所得到的實際上是“71”的效果 打音的用途和色彩與疊音大致相同,特別在江南的一些樂曲中,打音是一種常用技巧。在內蒙古或西藏的樂曲中也有應用,不過手指動作較慢,類似倚音。 在練習打音時,手指要“靈、準、穩”。所謂“靈”是指法要靈活,發音才能不死板;“準”是手指要打在音孔上,不能有虛音;“穩”是要求我們在運用打音時不能忽快忽慢,不能影響原曲速度,打音的時間要恰如其氛。
贈音和波音
贈音是在本音結束時,迅速輕快地帶出一個裝飾性的、時值極短的音,由演奏者根據樂曲的感情、風格適當運用。 贈音與倚音相反,在本音結束時,迅速輕快地帶出一個裝飾性的、時值極短的音。贈音沒有專用符號,在練習曲中,我們把贈音用較小的音符標在本音后面,并用連線與本音連接起來;也有將贈音的偏旁部首“貝”做為贈音的標記。贈音在本音之上之下都可以,二度、三度、四度、五度都行,一般三度四度比較常用。 贈音由演奏者根據樂曲的感情、風格適當運用。贈音在江南絲竹(和南派音樂)中應用較廣。 贈音的吹奏方法:當本音在結束前的一剎那,立即停止吹奏,同時用手指將贈音帶出。呼氣停住的時間一定要準確、果斷,這樣才能與手指很好的配合。停早了,贈音做不出來;停晚了,造成贈音時值太長,就不是贈音了。 波音是在吹奏本音時,迅速將本音上方二度音孔開閉,回到本音。 波音有兩種:單波音和復波音,復波音在單波音的基礎上再次開閉一次音孔。演奏波音的要求是:手指一定要干凈,利落、有彈性。波音也是演奏中經常用到的裝飾音技巧之一。
滑音
滑音是用手指和氣息的作用使音程之間發出一種連貫圓滑音的技巧,其效果與弦樂器上單指抹弦相似。 滑音是用手指和氣息的作用使音程之間發出一種連貫圓滑音的技巧。民間又稱“抹音”或“捻音”。滑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的逐漸依次開放或關閉,其效果與弦樂器上單指抹弦相似。 滑音是一種最常用的手指技巧。它使音程關系從級進改變為滑進,因而適應于一些優美宛轉的旋律或戲曲人聲的模仿,尤其在北方樂曲中應用得最為廣泛。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復滑音三種。 (1)上滑音:由較低的音開始上滑到另一較高的音,叫做“上滑音”。其奏法是:使手指由較低音的音孔向較高音的音孔,順次逐個圓滑地漸漸抬起,即使手指由下而上地逐漸開放音孔來發音。同時,氣息要由緩漸急,并使風門由大漸小,口勁由小漸大。 (2)下滑音:由較高的音開始下滑到另一較低的音,叫做“下滑音”。其奏法是:使手指由較高音的音孔向較低音的音孔,順次逐個圓滑地漸漸落下,即使手指由上而下地逐漸關閉音孔所得到的效果。同時,氣息要由急漸緩,使風門由小漸大,口勁由大漸小。 (3)復滑音:由低到高又到低或由高到低又到高的音。 筒音5的指法 將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發出的最低音叫做“筒音”。簫的調(或者說什么調的簫)標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為這個調主音1。筒音作為5,那么開第一孔就是6,以此類推,第二孔為7,第三孔為1。第三孔旁邊標一個英文字母G,就是G調的簫。第三孔旁邊標著F,我們說這支簫是F調的。第一孔下面標著的音是筒音。第三孔是G,筒音是D,D音是G調的5。第三孔是F,筒音是C,C音是F調的5。第三孔是A,筒音是E,E音是A調的5。推算的方法,第三孔為1,下行四度為5,正好是筒音。我們習慣上以筒音的唱名,區別于不同的指法。筒音5指法是最常用的指法,也是本調指法。因此,要相當熟練地掌握筒音5指法是學習吹簫的關鍵所在。我本著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原則,總結并整理這些文字,以使廣大愛簫的朋友們能夠循序漸進,通過練習,達到一定水平。通過后面指法表可以看出,中音區4、5和高音區4、5這四個音都有兩種指法。在做指法練習時,兩種指法都要練,熟練以后,吹奏樂曲時怎么方便,哪種指法順手,就用哪種指法。練習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時,開始要放慢速度,然后逐漸加快。不是一遍練習里面由慢漸快,而是一種速度保持從頭到底,然后第二遍時再換另一種速度。如第一遍每分鐘保持60拍(還可以再慢),第二遍每分鐘80拍,第三遍每分鐘120拍(還可以更快)等。三度、四度、五度音程綜合練習,不但可以繼續練習手指的靈敏性,還可以提高練習者的音樂素質。練習方法也是由慢到快。通過視奏可檢驗音階的練習結果。當然不是說只有把音階練得滾瓜爛熟,相輔相成,反過來再練習音階又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筒音5指法,可以用任何調簫進行練習。但為了照顧大多數音樂愛好者練習的方便和初學者最適宜用的簫以及一般演出時經常用的調,我們選擇三孔1為G音的簫,也就是G調簫作為練習用簫。
筒音作1的指法
筒音作為1是一種常用的指法。這是音名、唱名、調性完全統一的指法。用G調(三孔1)簫,筒音作為1(唱名),筒音是D(音名),那么所吹出的音階就是D調(調性)。其它調簫以此類推。筒音作1時要注意7這個音。7的指法是將所有指孔全部打開,中音7和高音7一樣,只有這一種指法。吹7音時請注意音準。一般的簫筒音作1時指孔全部打開吹7音,音高還有點偏低,那么我們就要從氣上加以控制。 具體做法是:氣息加強一點,風門略小一點,將簫往下壓一點,這樣等于吹孔向外翻,將7音校正到準確音高位置。以上所說的動作,只是一點點,此種方法也適用于其它音孔。如果某音略高,那么動作正好相反,氣息減弱一點,風門略大一點,將簫往上抬一點,這個音就能略低一點。當然不能所有的音都這樣做,要是不準的音孔太多,就該采用其它方法調整音孔了。
筒音2的指法
筒音作為2也是常用指法之一。用G調(三孔1)簫筒音作為2吹出的音階是什么調呢? 有兩種推算方法, 一是從筒音D往下數,D是2,C是1。筒音2是C調。 一是從三孔G往上數,四孔A,五孔B,六孔C(半孔),D是2,G是5,C肯定是1,C調。 筒音2所注意的指法有以下幾種,第二孔按半孔為4音,也可以用*指的方法,這種*指方法吹出來的4音偏高。過去民間藝人常用這種指法,現在一般都采用按半孔指法。中音1、2和高音1、1各有兩種指法。 筒音6的指法 筒音作為6這種指法,不是常用指法。由于半孔較多,不宜控制,所以練習曲難度相對比其它指法難度大。但是筒音6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指法,而且別的指法不能代替,因此花時間練習筒音作6的指法是十分必要的。 筒音作6上行小三度是1,用G調簫練習筒音是D。D等于6(全按),E等于7(開一孔),F等于1(一孔全開,二孔開半孔)。那么,筒音作6的指法是F調。筒音作6時的第二孔,第五孔,第六孔都要開半孔。中音區的1、4、5、6和高音區的1、4、5、6都有兩種指法。 在吹簫的時候最好是要保持著一種平和,安寧的心境。
⑴ 初學者適合學什么樣的簫
簫和笛子都是六孔的,個人感覺吹法發聲手法都一樣,初學會感覺蕭好上手一點,但是我感覺笛子的聲音能更好聽一點。 開始練習 買個幾十塊錢的就行。高了浪費。
⑵ 初學者學吹簫需要學哪些基礎
1、識譜,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
2、掌握正確的姿勢和吹奏方法,先吹響再把音階吹飽滿,循序漸進;
3、指法練習,能初步適應簡單練習曲的需要,再逐步提高;
4、基礎氣息練習,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學會氣息控制;
5、樂感、節奏感練習,多聽多練,在反復練習中逐步進步
一句話,沒有速成,只有多學多練、勤學苦練,祝你成功!
⑶ 初學學什么簫好
夜簫,苗語稱“寥”,因多在夜間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單簧氣鳴樂器。它用無節的細竹管制成,管長50厘米左右,外徑約11毫米,內徑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開有4個音孔,上端為吹口,豎吹。在吹口的正面,開有一個長方形缺口,為夾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蘆葦片做成。吹口的背面開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時氣流自弧形缺口進入管內,振動簧片而發音。制作夜簫時,因所用竹材長短不一,管徑大小有異,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于簫管細小,只能輕輕吹奏,可吹出兩個八度音程。夜簫的音色柔和、優美,非常動聽,和西洋樂器單簧管相似,全較之細膩有余而明亮不及。它的低音和中音比較圓潤、甜美,高音有些尖銳刺耳。夜簫取適于演奏悠緩抒情的曲調,表達細膩的思想感情。在中國西南廣大苗族地區,夜簫深受人們喜愛,吹夜簫已成為苗族青年男女進行戀愛的信號。在勞動之余或農閑之際,當夜幕降臨,微風拂面,苗家的小伙子們,便三五成群地來到鄰近的村寨旁,輕輕吹起夜簫,邀請姑娘們出來對歌。在戀愛的最初階段,一般都是兩對青年男女一起進行,故夜簫也通常是兩支一起吹奏。
如果你殲老真的喜歡就學夜簫 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成功 和夜宵音色相近的就是洞簫 初學者選G調 我也是簫愛好者 我學的是洞簫
如果你以后學習中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問我
望采納 謝謝
⑷ 初學簫怎么練氣
正確的呼吸方法對于吹奏管樂是十分重要的,雖然吹簫用不了很大氣力,但要想吹奏出優美的音色就與正確的呼吸方法息息相關了。中國民間吹管樂非常重視用“氣”,氣息運用得當,才能較長時間的自由演奏,否則,吹一會就會感覺累,還可能有胸悶氣短的現象,時間長了,于身體不利,一般來說,呼吸方法可分為三種:一.胸式呼吸;二.腹式呼吸;三.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首先弄清和呼吸有關的人體器官,氣管、肺(分左肺葉、右肺葉)、肋、橫隔肌、腹部(丹田)、腰部、胸部。
1、 胸式呼吸
完全用胸部控制氣息,氣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擠壓。這種呼吸吸氣量不能達到最大值,氣流不穩定,氣息不能持久,身體易感疲勞,除了身體特別好的人外,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因為既不好控制氣息,又于身體健康不利。
2、腹部呼吸
吸氣時將橫隔肌下沉,盡量擴大腹部與腰部,民間說法叫做“氣沉丹田”。呼氣時,丹田要繃住勁,一點一點均勻地將氣吹出,經過反復練習,這種呼吸方法是能夠掌握的。腹式呼吸是正確的呼吸方法,它能有效地控制氣流,均勻地將氣吹出,還可根據音樂需要增強或減弱氣流強度,做出強弱變化和腹顫音效果。
3、 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吸氣時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時向外擴張,最大限度地氏散升將氣吸入,此種吸法可獲得比前兩種吸法更多的氣,也就是說,采用胸腹式呼吸時肺吸入的空氣量最大。當整個呼吸肌肉組織聯合工作時,呼吸肌肉所承擔的負荷分布得非常均勻,由于這一點,呼吸肌肉疲乏得就較輕.毫無疑問,這也就是這種呼吸型式比其他呼吸型更為優越的地方。
當我們明白了上述三種呼吸類型時,就不難判斷胸式呼吸是不可取,即使你身體非常好,如果經常采用胸式呼吸, 一、對你的音樂發展不利,不能吹奏出優美的音色,不能控制較長的長音。二、對演奏者身體會有某種程度的損害,也不能持久的練習和演奏。
初學者應首先學會腹式呼吸,經過一段時間,能完全自如地運用腹式呼吸后加上胸部擴展動作即為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呼吸反過來讀就是吸呼,所以必須首先學會正確的吸氣,才能進行正確的呼氣(吹奏)。人體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般每分鐘呼吸十二至十六次,你根本不用去想就會自然而然地呼吸,而且基本上呼與吸時間相等。而吹奏樂器就截然不同了,我們是根據掘兄音樂的需要(在正常生理需要前提下)有意識地強行快速吸入大量空氣,而慢慢地將氣呼出生(吹出),這樣的呼吸就有技巧了。
腹式呼吸的技巧是建立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吸氣時,雙肩及胸部保持平穩狀態,千萬不能雙肩上聳,不考慮胸部,集中精力使腹部、丹田位置及腰部左、右、后腰向外擴張,這樣橫隔肌下垂,肺部最大限度吸入空氣,這就是正確吸氣方法。為什么不考慮胸部呢,因為一想胸部就會雙肩上聳,丹田及腰部怎么也感覺吸不上氣,而這實際上正是胸式呼吸,像做深呼吸一樣,兩臂上舉,腹部和腰部反而向里收縮,這就大錯特錯了。
練習吸氣可以先不用樂器,待找到正確的感覺后,再用樂器練習,實際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常人們的自然呼吸過程主要通過鼻腔,再仔細體會還會感覺到腹部有自然的起伏動作,而吹簫時(包括所有的音樂)改用嘴吸氣卻找不著這種感覺了。這時告訴朋友們一個方法,練習先用鼻子吸氣,找聞東西的感覺,比如假設有一盆花在你面前,人用鼻子去聞,將氣慢慢吸入,這時你能體會到腹部自然向外擴張,腰部也有向外擴張的感覺,這就是正確的自然呼吸的感覺,以后逐漸加快吸氣速度,再試著不改變腹部、腰部動作的情況下而改用嘴吸氣,這樣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確吸氣方法。吹奏時隨著氣的呼出腹部逐漸收縮,但丹田一定要繃住勁,找向外拉的感覺,這就是控制。
⑸ 從零開始自學吹簫怎么學,誠心請教
我是在手機app上自學的,一個月就會了,很好學,去個能量庫app就行,里面藝術類里有簫初中級課程
⑹ 想學簫,該怎么入門選簫呢
6孔簫可以的。別著急。能自如地吹響簫你就已經學會一半了。簫是中國民樂里最難的樂器之一。比笛子還難
吹奏簫的確需要一定的肺活量。但是并不是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練習中你的肺活量也會慢慢變大的。對自己有信心。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偶的第一支簫是140元。普通琴行里買的。挑的話挑粗細均勻。筆直。且音準的。可以叫琴行里的人拿電子調音器核對音準。音不準當然就不要買拉。這是基本要求
PS:簫是竹子做的。會隨著溫度、濕度改變而出現所有音偏高或偏低。這是正常現象。不屬于音不準。建議買銅套的插口簫。調音方便點
⑺ 有什么較適合初學者的蕭,以及教材
一、簫的概述
簫,古稱“順吹”或“豎吹”,據傳為上古先民為教化蒼生,模擬鳳凰翅管臨風發聲而做。最早是若干竹管并排粘在一起 ,每管一音,稱“排簫”,現仍有傳世。后來又出現了單管開孔順吹的“洞簫” ,也就是現在常見的樣印s锏牟 ?其歷史可以追根溯源到遠古時期。我國考古學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發現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質發聲器,考古學家稱之為"骨哨",從其形狀,結構和發聲原理同現代簫笛作一比較,已基本上具備了樂器的雛形。唐宋時由簫演變出另一種樂器,叫“尺八”,流傳至今。
簫音色淳厚、柔和、幽靜,嗚咽婉轉,如泣如訴,歷來為文人雅士所鐘愛。簫不但能獨奏,而且可以與其他樂器合奏,共同塑造音樂形象。最典型的是它和古琴的合奏,格調高雅,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潤飾作用。
二、簫的構造及分類
1、簫的構造
簫,采用竹制作,頂端留有竹節封蓋(也有不封蓋的),前部開有前圓后方的凹形吹口,傳統簫有六個按指孔,前五后一。在背面下方還有兩個調音孔(出音孔)及底音孔(掛穗孔)。在六孔簫基礎上,于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間加開一個半音孔,在第四孔和第五孔之間加開一個半音孔,就是八孔簫了。音孔的排列順序是由下而上。
2、簫的分類
A、按其所開指孔多少,分為六孔簫、七孔簫、八孔簫。
B、按其使用情況稱呼分為洞簫、專用于與古琴合奏的竹管細,音量小的F調的琴簫、用于福建南音演奏的竹管粗,音量大的,稱南音洞簫。
C、按其制作材料分為竹簫、玉簫、銅簫、紅木簫、瓷簫等等。
三、如何選擇簫
1、先看。一般來說,同一調的簫,較重者(竹料密實)音色好。在較重者中選內徑較粗些,壁厚適宜,從孔端看竹筋粗而密,管內光潔,吹口,頂蓋,音孔整齊無損,管身無裂縫且又粗細均勻者。然后是吹,吹一下八度音是否準。再是聽音色和錄敏度,聲音集中、振動好,低音厚,高音易發,各音區變換通暢,是理想的條件。
2、簫的日常維護
A、簫為竹制樂器,很易碰傷及裂損,所以吹完后應裝入盒內或袋內妥善保存,避免日曬,水沖或在近火、曖氣處放置。天涼時吹簫,簫管內會凝結水汽,水氣會流下堵塞第六孔影響發音,會漲裂或發霉,可和纏有棉布的細棒輕置于管內吸去水氣。干燥地區或秋冬季需防止裂損,吹后應用塑料套套上。如果已經開裂可以用502膠水粘合再纏線。
B、為了方便攜帶及與其他樂器合奏,有的簫會接上銅的調音套。為防止套管間銹蝕粘結,應經常涂上黃油等潤滑油。
C、為了防止蟲蛀,可以用煮熱了的食用堿水浸洗簫。
四、如何吹響簫
口形:將雙唇閉合,口內像人有倦意輕打呵欠似的,下頜稍后收,舌平伏于口底,收腮,口角攝住勁,以氣在雙唇中央吹出一個集中而小的縫隙(風門)。吹時,雙唇自然閉合,將簫頂蓋前小自然貼于下唇,吹口上沿與唇縫持平并對準雙唇中央部位。簫管向前下方斜垂,與身體約成45度,以集中一細束的口風向前下方吹,便可以發出純凈、飽滿的簫聲。
在吹簫之前可以用吹蠟燭的方法來先練習。把蠟燭放在正前下方40-50厘米處,用發“夫”音的嘴型來吹滅蠟燭。出氣要慢,嘴角兩邊用勁,中間要盡量放松,這樣吹出來的音才純凈不帶雜音。如果之前從沒有接觸過吹奏樂器的朋友可能不容易吹響簫,但只要方法正解,并持之以恒的練習,相信很快便能把簫吹響。
五、簫的基本功及指法
(一) 氣、指、唇、舌是吹好簫的四個基本要素。氣指的是正確的呼吸方法;指便是手指的靈活性;唇是指控制風門、調節口風、使用嘴勁的功夫;舌指的是舌在口腔內的活動功夫。
1、呼吸方法的訓練
呼吸方法分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吹簫基本上運用的是腹式呼吸方法和胸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主要依靠腹部運動。吸氣時腹部要求漸漸鼓起,呼起時腹部漸漸收縮,以便吸入最多的氣。初學時應從體驗深呼吸入手,像聞花般用鼻吸氣,有腰、腹、胸、背便逐漸向四周擴張。
2、唇的訓練
低音區口風要綬,中音區要平吹,高音區時急吹,而超高音區時用超吹。多練習高低音轉換,感受一下吹高低音時風門的變化。
3、指的訓練
在按照正確的指法按閉音孔的前提下,對按音孔指的單獨活動能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平時不吹簫的時候,也可以練習一下手指的伸展能力。
4、舌的訓練。
多練習吐音。
(二) 附六孔簫的各種指法
A 、筒音5的指法[G調]
將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發出的最低音叫做“筒音”。
簫的調(或者說什么調的簫)標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為這個調主音1。筒音作為5,那么開第一孔就是6,以此類推,第二孔為7,第三孔為1。第三孔旁邊標一個英文字母G,就是G調的簫。第三孔旁邊標著F,我們說這支簫是F調的。第一孔下面標著的音是筒音。第三孔是G,筒音是D, D音是G調的5。第三孔是F,筒音是C,C音是F調的5。第三孔是A,筒音是E,E音是A調的5。推算的方法,第三孔為1,下行四度為5,正好是筒音。我們習慣上以筒音的唱名,區別于不同的指法。
B、筒音1的指法[D調]
筒音作為1是一種常用的指法。這是音名、唱名、調性完全統一的指法。用G調(三孔1)簫,筒音作為1(唱名),筒音是D(音名),那么所吹出的音階就是D調(調性)。其它調簫以此類推。
筒音作1時要注意7這個音。7的指法是將所有指孔全部打開,中音7和高音7一樣,只有這一種指法。吹7音時請注意音準。一般的簫筒音作1時指孔全部打開吹7音,音高還有點偏低,那么我們就要從氣上加以控制。
具體做法是:
氣息加強一點,風門略小一點,將簫往下壓一點,這樣等于吹孔向外翻,將7音校正到準確音高位置。以上所說的動作,只是一點點,此種方法也適用于其它音孔。如果某音略高,那么動作正好相反,氣息減弱一點,風門略大一點,將簫往上抬一點,這個音就能略低一點。當然不能所有的音都這樣做,要是不準的音孔太多,就該采用其它方法調整音孔了。
C、筒音2的指法[C調] 筒音作為2也是常用指法之一。
用G調(三孔1)簫筒音作為2吹出的音階是什么調呢?
有兩種推算方法:
一是從筒音D往下數,D是2,C是1。筒音2是C調。
一是從三孔G往上數,四孔A,五孔B,六孔C(半孔),D是2,G是5,C肯定是1,C調。
筒音2所注意的指法有以下幾種,第二孔按半孔為4音,也可以用*指的方法,這種*指方法吹出來的4音偏高。過去民間藝人常用這種指法,現在一般都采用按半孔指法。中音1、2和高音1、2各有兩種指法。
D、筒音6的指法[F調]
筒音作為6這種指法,不是常用指法。由于半孔較多,不宜控制,所以練習曲難度相對比其它指法難度大。但是筒音6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指法,而且別的指法不能代替,因此花時間練習筒音作6的指法是十分必要的。
筒音作6上行小三度是1,用G調簫練習筒音是D。D等于6(全按),E等于7(開一孔),F等于1(一孔全開,二孔開半孔)。那么,筒音作6的指法是F調。
筒音作6時的第二孔,第五孔,第六孔都要開半孔。中音區的1、4、5、6和高音區的1、4、5、6都有兩種指法。
⑻ 學簫有什么要求,初學者用的蕭價位如何,還有教材推薦一下
六、學簫常遇問題
1、我的氣不夠,是否能吹簫?為何吹簫會覺得累?吹簫是否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答:吹簫并不需太多氣,只要方法得當,口風正確,很輕松便能把簫吹響。之所以覺得累,主要是嘴型不對,浪費大量氣息所致。而只要學會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吹簫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2、我的手指比較短,老是按不嚴第一孔,筒音吹不響,如何是好?
答:可以適量鍛煉一下手的擴張能力,又或者選擇吹八孔簫。
3、以前有過肺病的人可以吹簫嗎?女孩子吹簫會不會比男孩子更困難?
答:完全無問題。吹簫并不需要費太多的氣,只要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去吹,對健康只會有好的影響。女孩子的肺活量可能不及男孩子,但只要通過學習,一樣可以吹好。所以不存在女孩子吹簫困難的問題。
4、剛學簫,不知購買那種教材好?
答:學簫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幾本
A,王次恒 <<簫演奏入門提高實用教程>>
B,吳華 彥平 <<簫演奏實用教程>>
C,張維良 <<簫吹奏法>>
D,趙越超 <<洞簫實用教程>> 推薦:此書有很多練習曲,初學簫的朋友按著此書練習,便能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掌握洞簫吹奏的各種技巧的要領和方法。
E,曲祥 曲廣義 樹蓬 <<簫入門教材>>
F,王鐵錘 <<簫.豎笛吹奏入門>>
G、林克仁、常敦明《中國簫笛》
H、張唯良《簫曲50首》
I、孫德裕《洞簫演奏法》
幾本對學簫有幫助的笛子教材
A、胡結續《竹笛實用教程》推薦:此書所涉內容頗多,從吹笛子的姿勢到各種技巧的應用都介紹得非常詳細。其中并附列了一些笛子修理、制作及保護的初級知識,非常實用,對學吹簫也有一定的幫助。
B、俞遜發、許國屏、周大成《中國笛子考級曲集》此書按照等級收集了大量笛子曲集,是一本不錯的練習曲譜。
教學VCD:
有王次恒的《簫演奏入門》、張維良的《簫基礎教程》教學VCD,還有趙松庭、俞遜發的笛子教學VCD。
以上推薦書目僅以個人及眾簫友推薦為準則,并不代表原書水平,各簫友可按實際情況來購買。
5、初學簫應購買那種調的簫好?
答:初學者,一般買g調的最合適——教材基本上是按g調簫編的。如果有老師,自己又特別喜歡古琴,也可以買f調簫來入門。
6、簫和笛子有什么區別?
答:A、笛子橫吹有膜孔,簫豎吹且沒有膜孔,但有后音孔。也有豎吹塑料做的笛,加哨子不貼膜,叫豎笛。
B、笛子因為貼上笛膜,所以聲音清遠,響亮。而簫雖然音量較小,但聲音悠遠,恬靜,別有一番韻味。
C、現時有一種低音大笛,在音色上比較接近簫,貼膜,聲音比簫大。
7、 指尖按孔和指腹按孔有區別嗎?那種方法更好?
答:用指尖按孔或指腹按孔都是正確的。但因為簫孔的距離比較遠(特別是F調簫),如果用指尖按孔,會增大手指壓力,剛學簫者或手指較短的朋友,會覺得比較痛苦。用指腹按孔更易按嚴吹孔,而且吹顫音和滑音時更靈活。
8、剛學吹簫為什么會出現頭暈、眼黑等現像?為什么練一會簫手就會很累?
答:剛學吹簫出現頭暈,眼黑的現像是因為采用了不正確的呼吸方法所致。長期運用胸式呼吸方法,氣量不能達到最大值,氣息不能持久,肺部過于勞累,自然會出現頭暈,胸悶,氣短,眼黑等現像,于健康極其不利。所以在剛學簫時就要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這樣才不會因吹簫而害了身體。
剛練簫時手腕和手臂都會比較容易酸累,這是因為全身緊張的緣故造成的,只要學會放松手腕,便不會累了。
9、握簫的姿勢有那些?什么叫正手簫,什么叫反手簫?
答:握簫的姿勢有兩種,一種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稱為正手握法;一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的,稱為反手握法。六孔簫是無所謂正手及反手簫之分的,只有在八孔簫時,第一孔偏右的為正手簫(即左手在上);第一孔偏左的為反手簫(即右手在上)。
10、簫的吹口有幾種,各有什么特點,演奏上需要注意什么?
答:簫的吹口一般有三種,分別為U口、V口和唐口。
A、唐口幅度大,音色變化大,張力也大,可以吹出沙啞氣聲,也可以很純的純音,尤其中高音。
B、v口聲音比較悠暗,音色圓潤,比較順耳,超高音很好吹,因為氣束控制上容易集中。
C、u口的音色介于唐口與v口之間,較v口明亮,習慣吹笛者,直接可以適應.
U,v等都是內溝型吹口,彼此的適應變化不是很大,只在于溝之深淺角度,口風掌握上比較容易追蹤到達;唐口是外切型吹口,口風角度相差很大,理想氣束形狀也顯著不同,最好持續不變適應一段時間,不與uv混吹。
11、什么是筒音?什么是筒音作5的指法?
答:筒音指的是把音孔全按所發出的音。筒音作5這種指法是開三孔為1音,一般簫都在三孔處刻有調名如G、F等字樣,以表明該簫是什么調的,因此,筒音作5的指法又稱為“本調指法”(過去民間稱之為“小工調”),是學簫的最基本指法。
12、關于筒音和調的關系,樂譜上的1=G和全按為5之間是否有絕對的聯系嗎?
答: 1=G(筒音作 .5) 即曲子是以G音為1(即俗說的G調),筒音(即全按)作低音.5,那就是用G調簫了。
如果是: 1=D (筒音作 1) 那即以D音為1 ,全按作1,那也是用G調簫了。
如果是:1=F (筒音作.6)那即以F音為1,全按作.6,也是用G調簫。
如果是:1=F (筒音作.5)那即以F音為1,全按作.5,所以要轉用一支F調簫了。
如果是:1=C (筒音作1)那即以C為1,全按作1,也是用F調簫了。
這種表示方法,只含調性,不含調式的。所以一定是以 1=X 寫出。根據上面的例子便可以推算出其他的情況了。
有些不是簫的專門曲子,沒有標明筒音作什么的。那你只能看看譜中最低音是那個,然后再決定用什麼簫吹合適了。
⑼ 跪求 洞簫入門基礎課程
入門是很關鍵的,建議還是找個專業點的老師來教你吧。
基礎沒打好,以后怎么練都沒用。
基礎打好了,以后自己琢磨琢磨就可以演奏點小樂曲了。
我同事3歲的孩子學古箏,給孩子找的本省最有名的古箏教師,一個小時200塊。
人家的心態也不是要專業去學古箏,就為了給孩子多點自娛自樂的生活。
純粹為了讓孩子多點愛好。
基本的東西必須學扎實,這樣以后離開老師,自己練習,也有很好的發揮。
成人練習用不著找這么貴的老師,
但是也必須找個專業點的藝術老師老教你演奏洞簫的基礎課程。
基本技術掌握了,學個兩三個月就可以自己演奏了。
⑽ 初學者想要自學簫,買什么簫什么教材較好
學簫copy,不需要什么太專業的教材,只需要一張指法表即可。
學簫的關鍵在于“灌氣”,當你能夠把氣息灌進簫空,讓其發出聲音,那么你離成功已經很近啦。(灌氣大約需要1周)
等你能夠吹奏出來聲音之后,然后就是聯系手指的分開,尤其是拿簫的下面的手(一般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下面的手不能夠用指尖的指肉按孔,而應該用不同的指頭的不同的關節按孔。
至于,高低音的區分,全靠氣流的急促與緩慢控制。
1個月可以吹出曲子。
加油哦。呵呵,可能拿簫,是最難的一個過程。因為手可能有些不適應。
蕭的教學能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樂器、滲透傳統民族音樂,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揚民族精神。接下來是我整理的小學二年級音樂蕭教案,希望對你有用!
小學二年級音樂蕭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用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蕭》。
2、能準確的唱出音符的音名和音高,并能用手勢表現出來。
二、教學重難點:
用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蕭》。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琴
四、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寓教于樂】
(一)導入: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歌曲中分組進行律動。
(二)認識樂器:蕭,出示蕭的圖片,介紹蕭的音色,特點、聽蕭演奏的樂曲。學生模仿蕭演奏的姿勢。
(三)模唱旋律:
1=C
2/4 5 6 1 2 | 6 5 3 | 5 2 3 2 | 1 - |
U……
6 1 3 5 | 6 3 | 5 - | 5 - |
U ……
要求:聲音集中、圓潤,體會吹蕭時的感覺。
(四)學習歌曲:
1、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2、教師用母音U帶唱一遍,學生觀察教師演唱的表情。
3、用LU輕聲哼唱歌曲旋律。
4、師生接唱歌詞。
5、演唱歌曲。
6、歌曲感情處理:聲音明亮甜美,突出民歌的特點,又要連貫抒情,體現旋律的特點。第一二句要表現小寶寶得到一管蕭的喜悅心情;第三四句要唱蔽畝出小寶寶吹蕭的認真勁兒;第五六句要表現小寶寶學會以后的高興心情。
【編創活租顫動】
1、一部分學生演唱,一部分學生模仿蕭聲伴奏。
2、用自己能找到的音源伴奏。
3、師生評價:分組互相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完美結課】
總結下課,師生再見!
小學二年級音樂蕭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簫》。
2、能夠體會到歌曲抒發的感情,體會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唱最后一句。
2、體會到歌曲抒發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1、圖片音樂導入
(1)介紹樂器,吸引注意
同學們,今天有許多的樂器朋友來到了教室,下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吧!(展示樂器的宏型森圖片)大家看看這位朋友叫什么名字呢?(各種回答。)對,是大號。下面看看這位呢?誰能告訴老師它的名字呢??(展示六種樂器,進行簡介。)
最后一張,這是什么呢?有人說是笛子,有人說是簫。同學們,笛子是橫吹的,簫豎著吹;笛子會有笛膜,而簫是沒有的。對,這是簫。簫又叫洞簫,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吹奏樂器,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
(2)聽簫曲,感受音色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曲子,這是用簫吹出來的《天空之城》。這首曲子來自于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的同名動畫電影《天空之城》,大家可以課后去看看。聽的時候,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簫吹出來的曲子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呢?你聽了又什么感覺呢?(播放簫曲《天空之城》。)
大家聽完了,有誰能夠告訴老師簫吹出來的曲子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呢?(悠揚動聽。)你聽了(轉載于:wWw.HnnsCY.cOM:音樂教案蕭)又有什么感覺呢?(美的感覺。)
2、聽歌學旋律
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就叫做《簫》,請大家翻開書到36頁。(板書課題。)
下面我們先來聽聽這首歌曲,聽完了歌老師會出幾個判斷題目給大家,要做好準備認真聽歌哦。(播放歌曲《簫》。)
聽完了這首歌,老師出題了,大家來判斷一下老師說得是對的還是錯的。
(1)這首歌有兩段。(錯。)
(2)、這首歌是2|4拍子的,大家說老師說得對嗎?(對。)
是2|4拍子(板書2|4拍),那么要怎么劃拍呢?請大家拿出小手來跟老師一起來。
伸出左手,一上一下,就這樣,對,很棒。下面老師來唱一遍簡譜,大家跟老師一起打拍。
很好,老師帶大家唱一遍簡譜吧。(教唱到會了為止,重點是最后一句。)
不錯,下面大家來齊唱一遍。真棒,讓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吧!可以輕聲唱,但是聲音不要太大了。聽的過程中注意這個字的讀音。(板書“吁”。)
3、朗誦歌詞,樹立感情基調
大家聽完了這首歌,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字是讀什么的呢?是yu。(板書“yu”)下面老師來為大家讀一讀這首歌的歌詞,大家注意聽,想想老師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朗讀歌詞,配樂。)老師讀完了,大家聽出來老師讀的時候帶有什么樣的感情呢?對,喜愛簫、喜愛音樂、對生活的一片熱愛之情對嗎?
下面大家來讀一讀吧,注意讀出這樣的感情。(播放配樂。)邊讀邊跟老師一起打拍子。
大家讀得真好,想不想再來認真聽聽這首歌呢?(播放歌曲。)
4、學習歌曲
下面老師來教大家唱這首歌,我們先來看到第一句。(一句一句教唱,重點教最后一句。)下面大家一起來唱一遍,唱得好的話我們就開始男女生比賽了!
5、總結下課。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吹奏圓中液樂器。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培游適于獨奏和重奏。
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后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后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擴展資料:
簫的演奏技巧
1、顫音
顫音的效果與弦樂器上的顫指相似,練習時要使每個手指都能獨立打顫,顫音的快慢要根據樂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顫音,又稱“打點”,或稱“擻音”,效果與弦樂器上的顫指相似。
2、倚音橘物
倚音是本位音的輔助音,是對本位音的裝飾潤色,在演奏時要吹得輕巧而短促。倚音是一種裝飾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現,并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種豐富的特殊色彩。倚音用較小的音符寫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連線與本位音連結起來。
3、疊音
疊音是在演奏兩個同度音時,在第二個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開接一下,使這兩個音有一種重疊的感覺。疊音的記號是“又”。不在樂譜上寫小裝飾音。
參考資料來源:-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