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享樂音樂商城 榕樹音樂論壇 享樂隨心聽 享樂層音樂 享樂音樂商城app
我有幾乎所有的念御歌,打包的話,只能舉高州給你傳
網正蔽上地址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228624/(2000年后的)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228205/(2000年前的老歌)
以下內容來自享樂音慶芹跡樂網,最全無損音樂格式譽并的古典音樂庫。
無損首鏈古典音樂專輯曲目:
01. JOHANN STRAUSS Mache de Radetsky
02.LISLE La mareillaise
03.BIZAT Marche des carman
04.BERLIOZ Marche rakoczy
05.SOUSA The Washington Post
06.SOUSA Semper Fiderlis
07.SOUSA The Thunderer
08.SOUSA Hands Across The Sea
09.WAGNER Under The Double Eagle
10.STEFFE&WARD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11.SOUSA 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
12.TRADITIONNEL The British Grenadiers
13.MEYERBEER Marche du Couronnement
14.PROKOFIEV Marche
15.MENDELSSOHN marche pretres
16.VIRDI Aida
17.IVANOV caucasiennes
18.HINDEMITH Marche
19.ELGAR Pompe
20.WAGNER Marche Festive Tannhauser
打包啊,這個很難了,尤其早期的歌曲已經很少很少沖指散散氏能到,不過不要緊,我開通了一個音樂空間,很快就把小剛所有歌曲上傳過逗猛去,你可以在線試聽。
http://music.56.com/player.html?userid=lyx417223041
正在陸續(xù)更新
我之前上過一門選修課叫《音樂賞析》,老師是一位上了年紀的教授。上課講了些什么我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期末叫我們每人寫一篇1000字的關于中國古典音樂的聽后賞析文交上去,作為這門課的成績。
聽到這個題目,我腦海中最初浮現(xiàn)的曲目就是梁祝。我后來特意找了梁祝的很多個演奏版本試聽。其中最令我感到蕩氣回腸,余音繞梁的是呂思清小提琴家演奏的長26分鐘20秒的版本。
很小的時候看過講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視劇,憑借著模糊的記憶,將劇情帶入歌曲中。效果自然是不同凡響。長達26分鐘的樂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梁祝二人初相識到熱戀,此時的音樂還是非常輕快悠揚和喜悅的;第二個階段,兩人與強行拆散感情的父母作斗爭,此時的音樂達到小高潮,激烈又急促;最后一部分的音樂漸漸慢下來,緩緩悠揚下來,這正好對應這故事里男女主人公的化蝶,凄涼又美麗。
梁祝是中國人民獨有的愛情童話,外國人很少有能理解到精髓碼唯的。之前有過俄羅斯的樂團到中國開演奏會,演奏曲目就有梁祝。但他們的指揮將第三個階段改得十分激昂。在場的觀眾并沒有做出任何不禮遲蠢培貌的舉動,相反都發(fā)出了善良的掌聲。后來檔盯俄羅斯的指揮了解故事情節(jié)之后,才知道自己進行了一次很失敗的改編。
在我心中,只有呂思清這一版本的樂曲,完美的再現(xiàn)了感動無數中國人的愛情故事。稱得上是令人振奮的古典音樂。
若從價值表達來看,迪斯科是一種享樂音樂,歡愉而性感,功能性極強,就是為跳舞而生。我們通常認為,迪斯科誕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紐約,最早由俱樂部 DJ 主導,而后被用于音樂制作,迪斯科從地下進入主流的標志性事件為1977年的電影Saturday Night Fever,活躍于那段時間的藝人包括:Donna Summer,Village People,The Bee Gees,The Trammps等等,以及一些主流音樂人也順應潮流推出了迪斯科風格的作品,如Michael Jackson。
但在七十年代末,迪斯科因說不清道不明的一些原因,又漸漸淡出美國流行音樂主流圈子,由其發(fā)揚光大的元素(Four on the Floor節(jié)奏)卻被后來的很多風格吸納,尤其是電子舞曲,延續(xù)發(fā)展至今。從Madonna到Billie Eilish,幾乎每一位當紅的主流音樂人都會有自己的迪斯科金曲,各類神曲也多是迪斯科(Bruno Mars的"Uptown Funk"或者鳥叔的「江南 Style」),你會發(fā)現(xiàn)迪斯科其實一直都在。
在美國,迪斯科誕生之初被視為“黑人音樂”。黑人流行音樂一直很重視節(jié)奏和律動,無論是七十年代前半段蓬勃的放克(Funk),還是后半段的迪斯科,作為舞曲的功能性都很強。而恰巧與之相對應的搖滾樂,在進入七十年代后,以硬搖(Hard Rock)和前搖(Prog Rock)為代表,愈發(fā)失去了舞動性,更重視整體的“聆聽”氏答乎體驗。空缺出來的舞曲市場被迪斯科抓住了,并構建出新的舞曲或俱樂部文化。
比較有意思的是,對于中國樂迷,我們更為“熟悉”的迪斯科風格是八十年代歐洲迪斯科(舉螞Euro Disco),而非前文提到的七十年代純正美國迪斯科,可以聽聽下面這幾首歌,相信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記憶深處的回憶:
"Brother Lousie" - Modern Talking
"Gimme! Gimme! Gimme!" - ABBA
"Sexy Music" - The Nolans
這可能和《荷東》與《猛士的士高》殲悉這類合輯有密切聯(lián)系。歐洲的迪斯科和美國相比,更冷艷,合成器或者說電子色彩更濃。
“迪斯科在中國”是一個很好玩的流行文化命題。對于各個年齡層的朋友,迪斯科擁有極為不同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