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作業批改記錄?每次作業完成得都很出色。作業書寫整潔,成績良好。你的作業總是玲老師很滿意。工整正確的作業是同學學習的榜樣。字比以前漂亮多了。字體端正整潔漂亮。學習努力,作業進步。二、那么,一年級語文作業批改記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時間
與作業批改有關的時間有:布置作業時間、交作業(完成)時間、批改作業時間、作業批改記錄時間等。除有必要(不同科目具體要求、收集數據等特殊需要),一般省去前三個時間,只寫最后一個時間,即作業批改記錄的實際記錄時間。對于一次能夠批改完的批量作業,作業批改時間應與作業批改記錄時間一致。時間應具體寫清年月日。 二、帶瞎作業內容 即所批改作業的總稱。一般要寫清年級、科目、冊別、章節(或篇目)、練習序號等。必須做到簡明扼要,力戒只簡單地標注作業所在的頁碼。
三、作業類型 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下作業,課下作業又可分為校內作業和校外作業(家庭作業)。作業批改記錄應寫明作業類型,以便對環境等因素對學生作業質量的影響有個客觀準確的分析與評價。課堂作業多為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對出現的問題當堂采取補救措施,一般不需作業批改記錄。因此,作業批改記錄所涉及的作業類型主要是課下作業中的校內作業和校外作業(家庭作業)。
四、完成情況
作業完成情況中,除列出應交作業人數、實交作業人數外,還要寫清未交作業學生姓名,以便查實具體原因。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還應列出實際按量完成人數,未按量完成的同樣也要寫清姓名,以便查實未按量完成的具體原因。
我的那抹紅色曾經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也讓更多的孩子重拾了學習的快樂。因為我發現了,只有溫暖的紅色才能帶給學生自信和希望.也只有溫暖的紅色才能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老師對他們關心和幫助。一、面帶微笑,欣賞成果剛參加工作時候的我曾經拿著紅筆,一臉怒氣,在學生作業本上“氣勢洶洶”地劃上紅紅的叉號,然后把那個不爭氣的學生叫來,劈頭蓋臉地訓斥一番,學生或被罵得滿臉淚水,或被嚇得站在一旁不敢說話,情形十分悲壯。這樣的情形日復一日地上演,可是結果呢?我的孩子們除了在辦公室流下幾行委屈的眼淚,留下稚嫩的哭聲之外,依然沒有出現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于是,我微笑著去欣賞每一只小手帶給老師的禮物。我不再用令人心寒的叉叉去否定他們了,也不再用恨鐵不成鋼的語句去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我仍用紅色。但是我學著用一個個可愛的符號去替代:做錯了,我會面上一個小圓圈,告訴他,“這兒應該再想想了!”;漏做了,我會在旁邊打上一個“?”,提醒他, “怎么這么粗心呢?”;字寫得不好,我會在下面劃上一條橫線。鼓勵他;這次不好,下次一定要加油了!一個個簡簡單單的符號,給孩子們指引了明確的方向。看到作業本上的這些符號,不用老師說他們心中便已經有數了。
老師布置和批改作業方法如下:1、有原則。第一,不要把學科類的“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第二,目的要明確,作業的內容要和教學內容形成閉環。第三,要及時反饋,及時批改,及時講評。2、講策略。要認識和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學要切切實實走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學生學會學習為中心。要樹立“少教多學”這樣一種教學理念,探索“先學后教”這樣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掌握“以學定教”這樣一種教學活動邏輯,形成“教學合一”這樣一種教學協同意識,追求“教學相長”這稿敬樣一種教師職業境界。有了這樣的理念,比如“少教多學”“少講多練”,可能很多的作業都完成在課堂里了,課后作業自然變少。比如“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我們就會精心組織預習,全面反饋學情;選擇內容教法,學生主體互動;當堂練習跟進,反饋鞏固及時;注重方法歸納,精選課后作業。這樣,作業的量自然會得到控制,質自然會得到提高。比如“教學合一”“教學相長”,布置學生做的作業,特別是作文,我們教師自己下水寫一寫,在學生前面秀一秀,可能你在布置作業,布置作文的時候,就有不同的感受了。要適量,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要看作業的量是否適合班里的中等生完成(獨自完成是否有難度)。
一年級語文成績分析及改進措施如下:
成績分析:
1、個別學生書寫欠美觀,行款不夠整齊,主要原因是沒有時間去訓練、指導,學生書寫習慣沒有養成。
2、拼音必須鞏固,部分孩子拼音學的不牢固。識字方面會寫的字掌握不好,會認的字去掉拼音后不認得。
3、閱讀丟分較重,沒有時間的進行訓練,平時訓練時沒有抓住重點。
4、對于后進生的輔導不到位,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
5、用于備課、填寫資料的時間太多太多,沒有時間鉆研教材教法。
改進措施:
1、面向課堂要效率:抓好課堂教學,形式多樣扎實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讓學生在反復的積累運用中牢固掌握字形、詞義,并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2、注重寫字、識字教學。這學期識字量很大,每課都有6個會寫的生字,在指導學生寫字時要多下功夫。每課有10個左右會認的字,多形式的讓學生認字。
3、對于閱讀題,要多練習,多讀課外書。題做多了,書讀多了,遣詞造句、標點符號的運用也都會了,這也是學好語文最有效的方法。
4、繼續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虧輪瞎作業因人而異,給后進生優先權,優先提問,優先指導,優先批改作業。
5、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和做完后檢查的好習慣。
學習拼音的技巧:
拼音學習作為識字的拐杖,對一年級的桐山孩子來說是重點也是難點。
新課程強調要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尤其是小學生,一句由衷的贊美或夸獎,可能使他們終生受益。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恰當的激勵性評價外,在作業批改上的評語,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啟迪思維、參加實踐、培養興趣不可缺少的步驟,是教師反饋教學效果、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
那么,如何在作業批改這一環節上,使教師的激勵性評語發揮其點石成金的作用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評語要具有啟發性
啟發性的評語能夠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方法和獲取知識的途徑。
正如《論語-述而》中所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例如:對于作業認真,字跡工氏鏈整,但內容有錯的評語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細一點就好了!” “再想一想”。“再檢查一遍”、“格式對嗎?”、“請看清楚題目”、“雖然答案還不夠完整,但老師也為你的積極動腦感到高興,下次努力!”等批語。
評語要具有示范性
示范性的評語可以使學生知道改正的方法。
例如:對于那些書寫潦草,尚欠認真的學生,教師在空白處書寫幾個工整地楷書,然后書寫上這樣的評語:“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寫的再漂亮點,就更好了,相信你會超過老師的。
以上就是一年級語文作業批改記錄的全部內容,與作業批改有關的時間有:布置作業時間、交作業(完成)時間、批改作業時間、作業批改記錄時間等。除有必要(不同科目具體要求、收集數據等特殊需要),一般省去前三個時間,只寫最后一個時間,即作業批改記錄的實際記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