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自制學具?6、快樂轉盤指認1-10的數字卡:能將點子圖與數字卡匹配。將數字卡制作成大轉盤的形式,將點子圖制成梯形狀,幼兒將點子圖與數字匹配。幼兒選擇不同數量的點子圖,請幼兒仔細觀察它的點子總數,那么,三年級數學自制學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年級跟數學有關的手工作品如下:
步驟1:首先,準備好剪刀、尺子、膠水、硬紙、彩色筆、圖釘用具。
步驟2:在紙上才出一塊圓形,大小自定,建議不要太小也不要過大,會影響美觀與演示。
步驟3:然后在紙上用筆畫短線將圓形紙邊上劃成12等份,每根短線都代表一個刻度。
步驟4:將【1、2、3、4、5、6、7、8、9、10、11、12】分別標在短線處。
步驟5:然后裁剪【長指針---代表分針】和【短指針---代表秒針】,可以適當涂自己喜歡的色。
步驟6:最后用圖釘將兩個指針定在已經畫好的圓形表盤中間,注意:調整好孔的大小,這樣一個簡易手工鐘表我們就制作好了。
手工的好處和意義:
第一、手工活動是探索求知的一個途徑,是促進大腦發育的活動,動手做得越多,能夠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第二、手工能夠為孩子帶來精細動作能力的鍛煉,也就是思維意識和肌肉運動的統一協調。 從粗略的手工到精細的手工的進步過程,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通過做手工能夠讓孩子更精準的控制自己的動作。
首先需要一個學具盒。
打開學具盒后,可看到盒子里有很多數學的教學組件。
制作步驟:
1,把平面圖形都拿出來擺放在紙上,家長可以要孩子數出三角形有多少個,正方形有多少個,圓形有多少個,并向孩子提問,圓形比三角形少幾個。
2,把立體的幾何體也取出來,讓孩子識別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并讓孩子數數幾何體的數量。
3,把盒子里的小木棒取出來,父母可以讓孩子做簡單的加減法,可以用小木棒數數或是擺出數學的加法或減法的列式計算。
4,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學具盒上的小算盤,要孩子認識數字的個位是從右邊起,十位是在左邊,上面的珠子可以撥動,旁邊的時鐘可以用來學習時間。
5,當學完學具盒后,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整理學具盒,把各自的教學零件放進去,這還可以學會整理,通過使用,孩子過一段時間數學能力就得到提高了。
三年級數學指南針做法如下:
/原料:吸鐵石、紙、針、小鐵棒、剪刀、空塑料盒子、紙杯、瓶蓋、水
方法/步驟:簡易指南針的做法,用剪刀剪一小塊紙,把針在吸鐵石上摩擦,串在紙上,放在盒子里的水里漂浮,指南針就做好了。便攜指南針的做法:將針在磁鐵上摩擦后插入紙片中,紙杯裝滿水放入插好針的紙片,指南針就做好了。瓶蓋指南針的做法:把小鐵棒在磁鐵上摩擦后穿過打好孔的瓶蓋內,放到水中漂浮,指南針就做好了。
指南針,一般家長都以為它指向南方,其實指南針它指著北方。而指南針上的針的兩端分別涂著不同的顏色,紅色的一頭指著北方,而藍色的一頭指著南方。顏色指向我們可以這樣記:藍南。地圖上的方向是北在上,以順時針的方向分別以東、南、西、北的方向排列的。
北極星,永遠閃亮在北方。所以,北極星所在的方向是北方。當我們面對北方時,我們的后面是南方,左邊是西方,右邊是東方。指南針可以幫助我們辨別方向。指南針的一端永遠指向北,另一端永遠指向南。
1、準備一些想要的形狀的盒子,將還沒有形成的塑料放到盒子中;
2、圖案可以用一根塑料的帶子,寬2厘米,長1米,在上面標明刻度;
3、在尺寸長約4厘米,寬約1毫米的盒子里放沒有形成的塑料;
4、再做一個寬2厘米的棒子;
5、最后將板放到學具盒中。
1、制作材料:方形木板面、圓形木板面。
2、首先需要在方形木板面四周作邊框,做為底座;
3、作四個圓形木板,并在上面用不同顏色分別涂出總面積,做幾根小的活動分配棒;
4、把圓形木板固定在方形底座上即可。
以上就是三年級數學自制學具的全部內容,1、準備一些想要的形狀的盒子,將還沒有形成的塑料放到盒子中;2、圖案可以用一根塑料的帶子,寬2厘米,長1米,在上面標明刻度;3、在尺寸長約4厘米,寬約1毫米的盒子里放沒有形成的塑料;4、再做一個寬2厘米的棒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