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養生?一、音樂養生 音樂也可以用來養生,而且是一種低成本易施行的養生方法,適用范圍廣。音樂養生是利用音樂手段來創造某種"境界",幫助人們達到調心、調息、和氣、養神的效果,或者利用音樂來激發身體的某種功能,那么,音樂養生?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養生宜靜不宜動,講究的是心平氣和,重在養心。古人認為不同的音樂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養生,古代音樂中的宮商角徵羽,對應著人體的五臟心肝脾肺腎。中醫講究五行相生相克,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臟之間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五臟之間的相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益脾的音為宮音,五行屬土,利消化;健肺的音為商音,五行屬金,利呼吸;活肝的音為角音,五行屬木,利免疫;養心的音為徵音,五行屬火,利血液循環;補腎的音為羽音,五行屬水,利分泌。壓力過大和身體疲勞可以聽一些明快活潑的樂曲;心情浮躁時可以聽一些寧靜安詳的樂曲;情緒低落時可以聽一些清新活潑,樂觀向上的樂曲;上火時可以聽一些柔和平穩的樂曲。
一、音樂養生
音樂也可以用來養生,而且是一種低成本易施行的養生方法,適用范圍廣。音樂養生是利用音樂手段來創造某種"境界",幫助人們達到調心、調息、和氣、養神的效果,或者利用音樂來激發身體的某種功能,以實現陰陽平衡與五行調節,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生活中,音樂對人們的影響無所不在,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所以,音樂也可以用來養生,而且成本相對很低。二、微笑保養法
笑是一種積極的情緒,臉上經常有笑容的人,心態都會比較好一些,他們的笑容也會感染他人 據統計,每笑一聲,從臉部到腹部約有80塊肌肉參加體育運動。大笑100次,相當于騎15分鐘的自行車,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日本醫學家渡邊在健康調查中發現,長壽的人大多具有超過一般人的心理優勢,其中一項就是笑口常開。三、泡腳保養法
“寒從腳起”,泡腳既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在天氣逐漸寒冷的秋冬季節更為實用。一般來說,泡腳水的溫度以40~45℃為宜,腳上繭較多的人,水溫可適當高一點。日常保健,還可以根據想要達到的功效在泡腳水中加入不同中藥材。比如用當歸、丹參泡腳可以活血化瘀;用陳皮、菖蒲可以消除疲勞;用生姜、艾草可以暖身溫經等。
耳邊傳來悠揚的音樂聲,手中品著一杯香茗,與三兩知己暢談人生著實是人生一大享受。但是人們對音樂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愉悅性的認識,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音樂愉悅性是具有養生作用的,是可以延長人們壽命的,養生文化與音樂的愉悅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本文就對此展開分析與探討。
音樂對人身體的調節是多方面的,其可以使人的身心達到和諧的狀態,進而延長人們的壽命。人們習慣用音樂來抒發感情,用音樂來表達意念,用音樂來鼓舞士氣,用音樂來愉悅生活,發揮其在養生文化中的愉悅功能。
一、音樂愉悅性養生作用的起源
音樂用自己獨有的旋律與語言來表現人類不同的情感。音樂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其可以直抵心靈,因此,它在心靈的治愈上具有一定的功能,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們可以將其稱為音樂養生。音樂的愉悅性具有養生作用的起源非常早。
音樂治療學是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據相關醫學人士了解,在千年以前,音樂養生已經出現,《易經》上有句話概括的十分準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我國的音樂養生文化起源非常早,而且意義深刻。春秋時期的醫和是最早的音樂養生專家,他將人的疾病與音樂相聯系,并且采取音樂治療的方式,達到了治愈的目的,醫和也成為推動音樂養生的重要發起人。
自古代中醫就有說明“五音療疾”的理論,音樂能讓人舒神靜性、頤養身心,聽音樂是一種享受對身體會有非常好的療效效果,生活中多聽聽音樂對五臟六腑很不錯的哦,具體哪些情況讓我們來看看吧。
五音養身給你聽據說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針灸或中藥,用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左傳》中更說
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古代貴族宮廷配備樂隊歌者,不純為了娛樂,還有一項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頤養身心。
聽音樂是一種享受,同樣也會對我們的身體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多的聽一聽!
百病生于氣,止于音古代的音樂和現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宮、商、羽。這五個音階分別被中國傳統哲學賦予了五行的屬性:木(角)、火(徵)、土(宮)、金(商)、水(羽)。這一點,恰恰被中醫利用了。
音樂可以深入人心,在中醫心理學中,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在聆聽中讓曲調、情志、臟氣共鳴互動,達到動蕩血脈、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
生理學上,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
音樂有助于調節人的心情還有心理活動,并且可以加深一個人在某段時刻的某一種情緒,還可以擴大這種感覺。
所以要避免聽太過于聒噪的音樂,這樣會使心臟承受太大的波動壓力,對身體的沒有什么好處的。
要選擇輕音樂類型,比如一些舒緩優美的鋼琴曲,不僅可以熏陶聽覺神經,在美的感官上也更上了一層樓。聽著一個個音符被琴鍵奏出,這種感覺還是很享受的。
所謂養生就是要慢且靜,而且還要享受其中。太極拳就是十分養生的一種運動,很柔很靜,和音樂是一種性質。
一些輕柔舒緩的藍調或者爵士樂也是很好的選擇,而且還會有一種很靈動的感覺,這些都要自己切身去體會才可以領悟到真諦。
在午睡時,可以放一些音樂來助眠。安靜的音樂使人心安你,也可以更快的入眠,不僅有利于養生還可以舒緩心情。晚睡前也是一樣的。
以上就是音樂養生的全部內容,音樂使人心情愉快,音樂讓人感到快樂,常聽音樂有益于養生保健。對中老年人來說,音樂更有其獨特的保健作用。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樂曲,如民歌、輕音樂、影視歌曲等,不僅可以滿足中老年人的懷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