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音樂

潮州音樂粉紅蓮,黃壯茂粉紅蓮

  • 音樂
  • 2023-04-28
目錄
  • 潮州音樂賞宮花
  • 潮州音樂柳青娘
  • 潮州音樂岀水蓮
  • 潮州音樂粉紅蓮重六黃壯茂
  • 最經典潮州音樂

  • 潮州音樂賞宮花

    潮劇戲曲音樂作為潮州傳統音樂的一部份,在這一時期對社會活和市民文化意識產生很大的影響,其能夠汲取諸多外來劇種音樂精華,兼收并蓄,融化、演變、發展而臻于完善,從而使潮劇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使潮州傳統音樂更趨于多元化的音樂結構,由此構成了潮州音樂豐富而獨特的藝術體系。

    從潮樂旋律音階調式形態與秦腔音階調式的對照中,也可看出彼此有著淵源關系,如音程結構、特性音程、特征音與其表情內涵略同,由于特殊性性音程關系產生調式交替自然形成調式色彩對比也有許多類同,如:以變為宮和以閏為宮、以變宮為角從而促使旋律調性的發展因素等。

    潮樂活五調可視為我國變體古燕樂音階的血統,重六調可視為我國變體古雅東音階的血統,變、閏二音的多義性也是具有燕樂音階的特點。

    魏晉隋唐之后,柱促使弦哀,已經成為秦箏的一大顯著特色。潮箏急弦促柱之法的沿用逐漸衍生輕重三六有演奏技法與秦腔楚調空弦散聲和側調空弦散聲的歡音與苦音之調的變化,同出一轍。這又窺見潮樂從中原漢族音樂承傳的例證。

    縱觀潮州音樂的歷史演變、發展。是由簡單雛形至豐富成熟的過程。以鑼鼓樂為例,最初用于游神賽會或喜慶節日的演奏活動,所用的樂曲不多,鼓只用一個,斗鑼四個、大鈸二副,或用柿餅鼓一個、小鈸一副、月鑼一個,伴以嗩吶等樂器演奏,演奏鼓點節奏多以二板慢速或快、慢拗槌,或用三板快的招詩(相思)鑼鼓,演奏采用曲牌也極其簡單。清后期春唯逗出現了精通戲曲牌子、鑼鼓的許多教戲先生,對大鑼鼓進行改革和整理。他們從正音戲、潮音戲,白字,外江等戲曲精彩劇目情節內容中,擷取其鑼鼓牌套予以更簡煉更集中的處理,采用更完美、更統一的套曲結構,發揮音樂與鑼鼓對比變化的特性,賦予更高的鼓樂合奏的大鑼鼓,如傳統大鑼鼓《三關》、《薛剛祭墳》、《洪邁追舟》、《十仙慶壽》、《拋魚》、《封相》《擲釵》等十八套。都是這些都戲師傅改編整理所作出的貢獻。如譽為大鑼鼓創始人的饒平籍袋仔先生,潮州歐細奴、張春輝、黃炳林、劉超等人。除了整理改編之外也不可忽視演奏名家之精湛技藝的影響與師承傳播促進的作用。如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大鑼鼓演奏名家有邱侯尚、陳松、許裕興、盧海清等人,先后由他們培養出來的徒弟成為當今大鑼鼓傳人的林運喜、黃義孝、陳鎮錫等人。嗩吶是大鑼鼓曲的主奏樂器,嗩吶出色的名演奏家如周才、陳桐、蔡莫光等人,可以說他們與鑼鼓演奏家配合很默契,在塑造音樂形象,發揮大鑼鼓的藝術魅力方面,共同作出卓著的成績。 潮州音樂主要特點是古樸典雅、優美抒情。它的主要樂器是二弦、二胡、揚琴以及鑼鼓等打擊樂器。潮州音樂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韻,日益為世界所關注。它源于當地民歌、歌舞、小調,并吸收弋陽腔、昆腔、秦腔、漢調、道調和法曲諸樂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類。它蘊藏豐富,品種繁多,大致可分為廣場樂和室內樂兩大類。前者包括潮州大鑼鼓、外江鑼鼓樂、潮州小鑼鼓、潮州花音鑼鼓、潮州八音鑼鼓,后者包括笛套古樂、潮州弦詩樂、潮州細樂、潮州廟堂音樂等。經常演奏而廣泛流傳的《畫眉跳架》、《粉蝶采花》等就是潮州小鑼鼓的優秀作品。弦絲樂又叫弦詩樂,是一種由幾個人組合演奏的音樂。這種音樂曲調輕快而抒情,旋律和諧悅耳,具有南派音樂的韻味,是潮州(府)農村最流行最普及的山畢樂種。而笛套音樂可分笛套鑼鼓和笛套音樂類,它是屬于宮廷音樂的一種,風格莊重古樸。潮州細樂則是潮州弦絲樂的變種,是以三弦、琵琶、古箏為主要樂器組合演奏的樂種,清新細膩,極具抒情韻味。廟堂音樂則是一種從事佛事活動時演奏扒賣的曲子,悠揚典雅,各廟堂演奏的就是這種樂曲。所以潮州音樂是一種寵大而完整的音樂體系。

    潮州音樂內涵豐富,既能表現小橋流水式的趣味,又能演繹出氣壯山河的史詩。潮州音樂所獨有的二四譜是十分古老的譜式,在其獨特的律制中,si、fa二音的靈活變化體現了潮樂獨特的韻味,同時構成潮樂輕六、重六、活五、反線等多種調式以及演奏上強調充分發揮作韻和即興加花兩種技法。

    潮州音樂的曲目十分豐富,雖然五大類各有自己的名曲,但最著名的是稱為潮樂十大套的曲目。它是潮州音樂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這十大套的名稱是《昭君怨》、《寒鴉戲水》、《小桃紅》、《平沙落雁》、《鳳求凰》、《月兒高》、《玉連環》、《黃鸝詞》、《大八板》、《錦上添花》。這十大套,多數是古譜,結構嚴謹,段落分明,旋律古樸優美,完整地保留了古典的韻味。潮州音樂常用樂器約有二十余種,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弦、嗩吶、深波等。代表性曲目有《拋網捕魚》、《雙咬鵝》(大鑼鼓)、《昭君怨》、《小桃紅》(細樂)、《晏燈樓》(蘇鑼鼓)等。潮州音樂的樂器組合、演奏技巧、曲式結構、變奏手法都具有獨特的章法和美學依據,是一筆非常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 潮樂的曲體結構具有民族特點,符合民族審美習慣。旋法以五聲骨干音為主,雖有六聲、七聲的運用,但實質是奉五音的關系。樂律基本上是用三分損益律,但在七聲音階中,由于si音偏低,fa音偏高,常出現3/4全音和1/2半音,所謂中立四度、中立七度的中立音程,又越出了三分損益律的局限。由于某些音級在音高上的微升、微降和游移現象,旋法極講究潤飾和作韻,使調式色彩產生種種之變幻,令人回昧無窮。

    實際上起著類似調號的作用。這些調皆出自二四譜的易音變奏而得稱,并各自體現特定的情緒氣氛。相對而言,輕六表現輕松愉快,重六表現深情激越、活五表現纏綿悱惻、輕三重六表現幽悶思戀,反線表現逸暢諧趣。這些音符調式的變幻,也就是潮樂色彩變奏體現,極富表情意義,使調式加強對比變化,又巧妙支運用了綜合調式性的表現手法,故形式獨特的風格。 包括大鑼鼓、小鑼鼓、笛套鑼鼓、蘇鑼鼓、八音、花燈鑼鼓等。

    潮州大鑼鼓是以大鼓為中心,多種打擊樂相配合,以嗩吶為領奏并配以管弦樂的大型合奏式音樂品種。它粗獷雄壯、氣勢磅礴,音樂格調綺麗清朗,司鼓藝術別具一格,能表現重大歷史題材和渲染節日喜慶氣氛。

    潮州大鑼鼓流行于廣東省潮汕地區,從清鑼鼓形式發展起來。過去,在潮州各地都設有鑼鼓館,在每年游神盛會時演奏,樂器只用四面鑼、二副大鈸,屬清鑼鼓形式,俗稱四鑼二鈸。因奏法過于簡單,藝人們增添了嗩吶吹奏一些弦詩譜,如《過江龍》、《百家村》等,這樣有吹有打,發展成為吹打形式。

    據專家介紹,潮州大鑼鼓植根于潮州,其形成可以追溯至唐宋年代,后廣泛流傳于粵東、閩南和東南亞各地,有著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瑰寶的美譽。

    大鑼鼓是以打擊樂為主并配以管弦樂的一種合奏形式,以嗩吶為旋律主奏樂器的也稱嗩吶大鑼鼓。大鑼鼓在潮州音樂中最為普及,流傳面最廣。大鑼鼓除大鼓外,鑼器較有特色的有欽仔、深波、斗鑼;其次有蘇鑼(形制比馬鑼大)、亢鑼、月鑼、大鈸、小鈸等。由于鑼器各具音樂特點,且各有固定音高,演奏豐滿協調,并具有簡單的和聲效果。與管弦樂合奏時,剛柔相濟,動靜相宜。大鑼鼓傳統形式分長行套與牌子套。長行套常用于節日喜慶、盛會、游行等大場面;牌子套多脫胎于正字戲的曲牌鑼鼓,原主要用于表現戲劇故事情節,由若干牌子聯綴成套。統曲目共有十八套之多,其中分文、武套。文套。文套文靜溫柔,長于表現悲歡離合,男女之情,如《拋網捕魚》、《擲釵》等;武套則氣魄雄偉、豪放磅礴,適于表現古戰場的格斗場面,如《關公過五關》、《薛剛祭墳》等。

    為豐富演奏曲目,各鑼鼓館爭相聘請正字戲班的樂師傳授音樂,于是吸收了戲曲樂隊中使用的一些樂器,增添了小嗩吶、蘇鑼、深波和一些常用弦樂器等,逐漸形成了現在這樣吹、打、拉、彈俱備的綜合性吹打樂隊。

    吹管樂器有大嗩吶、小嗩吶、大笛(橫笛)、小笛(俗稱簫仔)、簫等;打擊樂器有的鼓、蘇鼓、中鼓、大鼓、蘇鑼、深波、斗鑼、欽子、亢鑼、月鑼、大鈸、小鈸,銅鐘,云鑼等;拉弦樂器有頭弦、二弦、椰胡、二胡、胡弦等;彈弦樂器有小三弦、大三弦、琵琶、月琴、揚琴等。

    潮州大鑼鼓的創始人有歐細奴、謝奴仔、吳德潤等,其中以歐細奴的貢獻最大。歐細奴原是潮安鎮合旗鼓亭的吹首,他熟悉正字戲音樂,在他二十四歲被鑼鼓館請去傳藝,提供了不少正字戲音樂。在現有的十八大套曲目中,極大部分是正字戲音樂聯奏。

    小鑼鼓是大鑼鼓刪去斗鑼、蘇鑼等強烈而聲濁的打擊樂器后派生出來的一種合奏形式,具有輕快、明朗有特色,如《畫眉跳架》等。

    笛套大鑼鼓流行于汕頭市潮陽區。以大橫笛(4-8支)為領奏、輔以笙、簫、管等樂器,具有高亢、清悠、柔婉、古樸之特色。蘇鑼鼓以蘇鑼、蘇鼓演奏而得名。原脫胎于外江戲的伴樂。此外還有八音、十音、花燈鑼鼓等。

    笛套古樂

    流行于潮陽棉城。

    笛套古樂流行于潮陽棉城。南宋末年,宋室宮廷樂宦吳丙(字汝光,原籍江西)隨師抵潮,宋亡后,吳丙定居潮陽棉城,宮廷音樂的種子也因此播落于潮陽大地,經過歷代樂工們的充實和發展,形成了潮陽笛套音樂古樸典雅的風采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就其表現形式而言,潮陽笛套音樂的品類,可分為笛套音樂和笛套鑼鼓。笛套音樂包括笛套古樂(即傳統的笛套音樂)和經融合、演變而成的笛套音樂。笛套古樂從曲式結構到旋律進行,都保留了古代宮廷音樂韻味。其風格特點古樸、莊重、典雅、幽逸、清麗、悠揚,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傳統色彩。笛套鑼鼓包括笛套小鑼鼓、笛套大鑼鼓和笛套蘇鑼鼓,笛套小鑼鼓是指笛套音樂配上小巧玲瓏的鑼鼓點,笛套大鑼鼓是指笛套音樂配上大鼓、斗鑼、大鈸等音量恢宏的大型打擊樂,笛套蘇鑼鼓則是指笛套音樂配上蘇鑼鼓。

    就其共性而言,潮陽笛套音樂是屬于套曲式的音樂品種。它以笛、管、笙、簫為主要樂器,用大橫笛領奏。風格古樸、幽雅,具有宮廷音樂風味。相傳宋末或明、清時,由中原傳入。每個套曲由若干樂曲聯綴而成,如《四大景》由散板、引子、序曲(頭板慢8/4拍子)、一景柳搖金(頭板、二板至三板)、二景金毛獅(頭板、二板至三板)、三景鬧元宵(頭板、二板至三板)、四景柳青娘(頭板、二至三板)組成。速度由慢至快,每段也分慢、中、快,章節段落分明,近似唐、宋大曲散序、拍序、曲破的形式。就其個性而言,潮陽笛套音樂從大笛吹奏的方法到奏出的音色有別于其他地方,構成潮陽笛套音樂地方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潮陽味。在吹奏方法上,潮陽笛套音樂是傳統的(宮廷式)龍頭鳳尾指,領奏樂器的大笛(橫笛)是28節大鑼鼓笛。

    由于歷史和經濟原因,潮州音樂已出現逐漸衰落的狀態。歷史資料散佚,藝術人才老化等等,無不制約著潮州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因此,有關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大保護的力度。

    弦詩樂潮州弦詩樂是民間絲竹樂。“弦詩樂”原指潮州古樂詩譜的演奏,已經逐漸成為潮州民間絲弦、吹管、彈撥等樂器獨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的總稱,因學弦詩樂的人要先從讀弦詩(指 樂譜)開始,韻味猶如在念詩,故此叫“弦詩樂”,是潮州音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潮州音樂中流行最廣泛的一個樂隊組合,流行地域主要是廣東省東南的粵東地區諸縣,但在閩南龍巖、龍溪地區,廣東客家五華、大埔、興寧等地,南部陸豐、海豐諸縣以及海外東南亞泰國、越南、馬來亞等地均有流傳,有著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

    弦詩樂以潮州民間絲弦、彈撥樂器演奏古詩譜而得名,是最具群眾性的演奏形式。樂器組合可大可小,大者有成十件以上樂器的合奏,小者有三、五件樂器的小組奏。潮州弦詩樂最早是以竹弦、洞簫、月弦三件樂器演奏的絲竹細樂逐步取代古老的古琴,近三百年來改用發聲尖高的二弦為領奏樂器。其它拉弦樂器有椰弦、竹弦、二胡(提胡)、大胡弦;彈弦樂器有大三弦、月琴、秦琴、皮琴、葫蘆琴、揚琴,吹管樂器有小橫笛、大橫笛、洞簫、小嗩吶、大嗩吶;打擊樂器有小鼓、中木魚、小木魚、木板等。其中小橫笛、大橫苗、小嗩吶、大嗩吶亦分別可作主奏樂器,而三弦、琵琶、箏是室內細樂常用的組合形式,亦可分別用于獨奏。

    弦詩樂一般以板擊節。板式節奏靈活多變,傳統演奏習慣是由慢到快、層層推進,采用曲速三變的變奏手法,即從頭板開始,接二板、拷拍、三板直至高潮急煞告終。同時在板式變化的基礎上還運用約定俗成的單催、雙催、雙疊催以及其它變體的催奏形式,把樂曲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引人入勝的是往往通過旋律音高的微妙變異,使宮調產生似轉非轉的藝術效果,賦予樂曲以特殊的韻味和情趣。

    潮州弦詩根據不同的應用場合和演奏風格,分為儒家樂、棚頂樂兩種。儒家樂的演奏者,-種是由上層社會資助豢養的樂隊,另一種則是自發性的群眾自由集社組織,演奏風格纖細、雅致,重神韻,除自娛外,多用于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 棚頂樂則主要用于戲曲舞臺,為喧染劇情服務,亦獨立演奏,其風格簡樸、粗獷。目前民間流傳的弦詩樂,多為儒家樂的風格特點。

    傳統潮州弦詩用古老的二四譜演奏,其演奏特點可根據二四譜的各種調式;輕三六、重三六、輕三重六、反線、活五來進行轉換和變奏,達到旋律色彩的不斷變化和發展。輕三六調式特點旋律多輕快明朗;重三六調式則深沉含蓄;反線與輕三六同,但旋律高四度;活五調式最富有待點,善于表達哀怨或悲憤的情緒。將一首樂曲用不同調式色彩轉換變奏時,一般規律為:輕三六樂曲可以轉為重三六、輕三重六、反線;重三六樂曲可轉為輕三六、輕三重六、反線、活五;活五樂曲可轉為重三六、輕三六。

    潮州弦詩在演奏上的另一個特點是曲速三變。即每一首弦詩套曲基本上都用頭板、拷拍、三板的形式作為其結構或旋律變奏的相對固定的程式。樂曲引子多為散板;頭板(或稱二板慢)為4/4節拍,是樂曲主體部分,演奏時一般不反復或反復時變化很少;拷拍為1/4節拍,是慢板旋律在節奏、節拍上的變奏,主要特點是多用后半拍,形成垛句式的旋律特點;三板為1/4(或2/4)節拍,亦是慢板旋律在節拍、節奏上的變奏,其特點是用多種催的手法把旅律反復變奏多次,速度逐漸加快,在高潮中結素束全曲。

    潮州弦詩所奏曲目,傳統樂曲多沿用中州古調傳譜,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又兼蓄了各地民間小調、佛曲、笛套和民間戲曲音樂中的外江調、正字調、粵調等,甚至有時還吸收民間藝人飄洋過海從東南亞各國帶回來的民歌、小曲之類。著名的潮州弦詩十大名曲是《昭君怨》、《小桃紅》、《寒鴉戲水》、《黃鸝詞》、《月兒高》,以上五曲均為重三六樂曲; 《大八板》、《平沙落雁》、《風求凰》、《五連環》、《錦上添花》,以上五曲均為輕三六樂曲。其它流行的樂曲還有《柳青娘》、《浪淘沙》、《獅子戲球》、《千家燈》、《粉蝶采花》、《紅梅頭》、《粉紅蓮》、《畫眉跳架》、《深閨怨》等。

    潮州弦詩的著名演奏家有林玉波、張漢齋、蘇文賢、林毛根等。 潮州外江音樂是指自江蘇、浙江、淮河流域一帶流傳到潮州的音樂。戲劇稱外江戲,音樂稱外江音樂,鑼鼓樂稱外江鑼鼓或蘇鑼鼓,佛樂稱外江板佛樂。外江音樂之傳來潮州,不是某一年代、某一歷史事件而成其事,應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的文化遷移事件。其起始應在南宋年間。

    南宋時雜劇和民間百戲、民間音樂等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福建、廣東沿海富庶的地方是南宋的大后方,也隨著蘇杭的發展而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自然要比北宋方便些、頻繁些。北宋時產生于溫州的南戲,至南宋時盛行于臨安等城市,并且向南方傳播。據《漳州府志》卷三八載,南宋時,朱熹的門生陳淳(1153-1217)給漳州知府傅伯成的一封信,建議禁止當地農民結集演戲。這封信,除了說明當時南戲空前發展之外,也提供南宋時,南戲從蘇杭經福州南下,播及漳潮的有力佐證。

    外江戲及外江音樂在潮州于清末民初一直盛行,到20世紀50年代才漸告衰落。

    除個別地方還有外江樂存在之外,大多數的外江樂已經溶化在潮州音樂樂種的各種形式之中。

    潮州音樂柳青娘

    一、《潮州大鑼鼓》

    表演者: 廣東民族樂團、揭陽英歌舞、舞龍標旗對等

    二、潮州音樂 《粉紅蓮》 、客家音樂《百家春》

    表演者:方錦龍芳華十八女子國樂團

    三、《望春風》

    表演者:吳彤、朱亦兵

    四、舞蹈《出洋》

    表演者:沈培藝廣東歌舞劇院、華南師范大學舞蹈系

    五、男聲獨唱《母親》、《人生為了贏》

    表演者:閻維文

    六、女聲獨唱《兩千年的請柬》、《一杯美酒》

    表演者:殷秀逗亮梅

    七、古箏獨奏《寒鴉戲水》

    表演者:周望

    八、百人古箏合奏《漁舟唱晚》

    表演者:周望、揭陽市古箏演奏團

    九、潮劇選段《托媒選婿》

    表演者:揭陽市小梅花藝術團

    十、昆曲《牡丹亭》選段

    表演者:張軍、黃曉佳

    十一、女聲獨唱《遇上你就是我的緣》、《愛情海》

    表演者:央金蘭澤

    十二、舞蹈《小城雨巷》

    表演者: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

    十三、鎖吶獨奏《百鳥朝鳳》選段、《月光愛人》、《滄海一聲笑》

    表演者:劉英、吳彤、揭陽市傳統武術南枝拳隊

    十四、男聲獨唱《我們就是中國》、《快給大忙人讓路》

    表演者:閻維文

    十五、女聲獨唱《揭陽樓》《回家》

    表演者:周曉琳

    十六、配樂詩朗誦《常回家看看》

    十七、女聲獨唱《祖國萬歲》、《美麗揭陽》

    表演者:譚晶,(伴舞)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汕頭大學

    十八、大提琴六重奏《圣母頌》

    表演者:朱亦兵

    十九、男女二重唱、合唱《潮汕頌山念寬》

    表高戚演者:殷秀梅,廖昌永(伴唱)揭陽市怡愛合唱團

    潮州音樂岀水蓮

    古箏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濃郁的民族特色以及豐富的傳統箏取給人們留下的古樸雅致的情趣。基于此,每年都有許多古箏的興趣 愛好 者參加古箏等級考試,2017年新一輪的古箏考級又要開始了,你準備好要報名了嗎?以下我為您搜集整合了一些古箏考級的曲目,想要考級的小伙伴們趕緊看過來吧!

    2017年古箏考級曲目(1-10級)

    一級曲目:

    1.《小剪花》(河南曲子曲牌 曹東扶訂譜)

    2.《小金錢》(魯琴書曲牌 高自成訂譜)

    3.《大銀紐絲》(魯琴書曲牌 高自成訂譜)

    4.《小鳥朝鳳》☆(中州古調民間樂曲)

    5.《虞美人》☆(陜西郿鄠曲牌 曲云訂譜)

    6.《過江龍》☆(潮州箏曲)

    7.《快樂的女戰士》(趙淑屏改編)

    8.《桔梗謠》(朝鮮族民歌 童宜風整理)

    9.《拔蘿卜》(楊娜妮曲)

    10.《踢踏舞》(東蒙民歌 閻俐編)

    二級曲目:

    1.《蓮花贊》☆(潮州廟堂音樂 林 毛根奏 李萌記譜)

    2.《西廂詞》☆(客家音樂 羅九香傳 史兆元記

    3.《賞秋》(曹東扶訂)

    4.《開扇窗》☆(潮州民間樂曲 楊秀明訂譜)

    5.《陽山道》(朝鮮族民歌 金利子演奏譜)

    6.《胡笳十八拍》(古琴曲)

    7.《隴東小調》(隴東小調 孫文研編)

    8.《紫竹調》(上海民歌 郭雪君改編)

    9.《小放牛》(河北民歌 曲云編)

    10.《小星星》(傅明鑒編)

    三級曲目:

    1.《三十三板》☆(浙江箏曲 項斯華演奏譜)

    2.《風翔歌》☆(魯琴書曲牌 高自成訂譜)

    3.《飛花點翠》(高自成訂譜)

    4.《雙疊翠》(河南曲子曲牌 曹東扶改編)

    5.《嘆彥回》(曹東扶訂譜)

    6.《紡織忙》☆(劉天一曲)

    7.《搗衣曲》(古琴曲 童宜風改編)

    8.《南泥灣》(馬可曲 閻俐改編)

    9.《美麗的夏令營》(巴圖朝魯曲 娜仁格日勒改編)

    10.《快樂的啰嗦》(李汴編曲)

    缺賀四級曲目:

    1.《漁舟唱晚》正銀☆(玉田 婁樹華傳 曹正譜)

    2.《高山流水》☆(浙江箏曲 王巽之傳 項斯華奏)

    3.《瀏陽河》(湖南民歌 張燕改編)

    4.《漢宮秋月》☆(黎連俊傳 趙玉齋訂譜)

    5.《思凡》(潮州樂 林玉波傳 林毛根箏奏 李萌記譜)

    6.《娃哈哈》(石夫曲 李伏清派婉芬編)

    7.《繡金匾》(陜北民歌 延甲改)

    8.《勞動最光榮》(史兆元編)

    9.《歡樂的阿佤》(楊正仁作 葉申龍改)

    10.《童年的回憶》(傅明鑒編)

    五級曲目:

    1.《浪淘沙》(潮州音樂 楊秀明演奏譜)

    2.《云慶》☆(江南絲竹 斯華演奏譜)

    3.《高山流水》☆(曹東扶訂譜)

    4.《潑水》(張樹德曲)

    5.《蕉窗夜雨》(羅九香傳 史兆元記譜)

    6.《洞庭新歌》(王昌元 浦琦璋編曲)

    7.《繡荷包》(邱大成編曲)

    8.《蜜柑紅》(蘇巧箏編曲)

    9.《花兒與少年》(青海民歌 李婉芬編曲)

    六級曲目:

    1.《高山流水》☆(山東箏曲 高自成編曲)

    2.《柳青娘》(潮州民間樂曲 林毛根演 李萌記譜)

    3.《慶豐年》☆(趙玉齋曲)

    4.《出水蓮》☆(羅九香傳譜 陳安華記錄整理并注詳細指法)

    5.《崖山哀》(廣東漢樂 羅九香、陳安華整理)

    6.《鬧元宵》(曹東扶編)

    7.《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焦金海編)

    8.《豐收鑼鼓》(李祖基曲)

    9.《瑤族舞曲》(劉鐵山、茅沅曲 尹其穎改)

    10.《香山射鼓》(曲云曲 )

    七級曲目:

    1.《寒鴉戲水》☆(潮州箏曲 郭鷹傳 項斯華演奏譜)

    2.《山坡羊》(河南民間樂曲 任清志演奏譜)

    3.《花燈會》(蘇振波曲)

    4.《粉蝶采花》(潮州音樂 林玲編箏曲 )

    5.《四合如意》(浙江民間樂曲 王巽之傳譜 孫文研整理)

    6.《鐵馬吟》☆(趙登山曲)

    7.《秦桑曲》(強增抗、 周延甲曲 周望演奏譜)

    8.《春澗流泉》(徐滌生曲、林玲演奏譜)

    9.《春到拉薩》(史兆元曲)

    10.《戰臺風》☆(王昌元曲)

    八級曲目:

    1.《陳杏元和番》(曹東扶訂譜)

    2.《將軍令》(浙江箏曲 王巽之傳 項斯華奏譜)

    3.《月兒高》(浙江箏曲 王巽之傳 項斯華奏譜)

    4.《姜女淚》(陜西郿鄠音樂 周延甲編曲)

    5.《建昌月》(徐曉林曲)

    6.《伊犁河畔》(成公亮曲)

    7.《井岡山上太陽紅》☆(趙曼琴編)

    8.《東海漁歌》☆(張燕曲)

    9.《四季歌》(葉申龍 霍存慎編曲 葉申龍訂指法)

    10.《雪山春曉》☆(范上娥 格桑達吉曲)

    九級曲目:

    1.《粉紅蓮》(民間箏曲 楊秀明演奏譜)

    2.《茉莉芬芳》(何占豪曲)

    3.《幸福渠水到俺村》(沈立良 項斯華 范上娥曲)

    4.《銀河碧波》(范上娥曲)

    5.《木卡姆散序與舞曲》(周喆 邵光琛 李玫曲)

    6.《春到湘江》(王中山改編)

    7.《長相思》(王建民曲)

    8.《草原英雄小姐妹》☆(劉啟超 張燕曲)

    9.《林沖夜奔》☆(陸修棠 王巽之編曲)

    10.《黔中賦》☆(徐曉林曲)

    十級曲目:

    1.《漢江韻》(喬金文曲 任清芝演奏譜)

    2.《鋼水奔流》(周德明曲)

    3.《清江放排》(陳國權 丁伯苓曲)

    4.《山的遐想》(莊曜曲)

    5.《彝族舞曲》(王中山改編)

    6.《繡金匾隨想曲》(趙曼琴編曲)

    7.《長安八景》☆(楊潔明 李婉芬曲)

    8.《幻想曲》☆(王建民曲)

    9.《情景三章》☆(徐曉林曲)

    注:帶☆的為必選曲目

    古箏考級注意點:

    1.考級的準備工作。先備好指甲,提前戴上指甲而且看下手感有沒有舒手,還要檢查膠布剩下多少了膠布的粘度怎是不是需要更換了。

    2、值得注意的事,假如在彈奏時發生了錯誤,一定要鎮定,堅持繼續演奏,這樣影響不大,千萬不要停下來或是從頭再來,這是演奏的大忌。

    3.最關鍵的是,演奏時一定要排除一切雜念、全神灌注、集中精力投入演奏。這是每個演奏者必須具備的藝術素質和表演作風。

    潮州音樂粉紅蓮重六黃壯茂

    南洋華僑稱蕭遙天為東南亞潮人一枝花。這是有一定依據的,也不過分。弱者用淚水企盼幻想,強者用汗水爭取豐收。

    從1950年蕭遙天到香港后不久,在1953年受聘于馬來西亞檳城鐘靈中學,擔任華文組主任后,他便定居檳城,一面教書,另一面又從事潮州文化的研究及著述,寫出了一些很有分量的作品。如果從昔年的論著算起,前后也有五六百萬字!洋洋大觀,全是絞盡腦汁,日夜用汗水換來的心血之作。他的作品有好幾類:《春雷》《夜鶯曲》《豹變》《虎變》《龍變》(冬蟲夏草三部曲);詩作《遙天詩草》《不驚人草》(以上為早年之作)《食風樓詩存》;散文《食風樓隨筆》《熱帶散墨》《展畫行腳》《東西談》《人生散墨》《佳節散墨》;其他專著《中國姓氏研究》《蕭氏源流世系人物考》《鄭氏源流世系人物考》《張氏世系源流人物考》《中國人名的研究)《易卦通俗解釋》《修辭說例》《讀藝錄》《寫畫一得》《華文教與學》《年獸與圖騰崇拜》《姜園嵌字聯甲輯》《潮州語言聲韻之研究》《潮州戲劇音樂志》《潮州文化叢談》《潮州先賢與民間傳說》,等等。這些作品尤其以對潮州文化中語言、戲劇、音樂的研究頗有價值,得到各國漢學家的贊譽。 另一個畫面,是蕭先生處于寧靜安謐的山齋,在燭光下,不憚各家發言的繁縟,綜合他們所講的,用來和潮人的語言聲韻比勘,證明都很吻合,使大家明了我們現在所操的潮語,就是千百年以上中州古漢語。按歷來音韻學家們研究古聲古韻,都是從書本上的材料針對書本上的對象,在書本上搬來搬去,好像買空賣空,而且言辭艱深,外行人看不懂,有點莫名其妙。

    蕭先生這本書卻引用了很多前人的定論來和一種活生生的方言印證。一點含糊不得,外行人讀了都有親切的體會。蕭先生這種有根有據把書本上已死去的語言來對照潮州人的活口,是前人所未做過的研究,也成了他一家之言。故此書問世,必然是傳世的學術巨著,亦特長存不朽。” 蕭遙天先生在研究《潮州戲劇音樂志》《潮州語言聲韻之研究》《潮州文化叢談》《潮州先賢與民間傳說》中,有不少新發現和新觀點喊睜宏是值得研早雹究潮州文化的人作為參考或借鏡的。明清以后我國不少著名學者發現潮州話,并不象外地人所說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俚話、土話,反之而是里面夾有古時中州的古漢語,很值得研究。現代人把它稱為南蠻“番話”,這是因為潮州地處鄭冊南海之濱,以前海禁未開,交通閉塞,中原南來的人帶來的中州文化很少與外交往受影響變化,而保持原來面貌。而中原因戰爭和各種原因,各民族的遷居相互滲透的影響,原來的語言反受影響面變化成新的東西,而原來的東西反而聽不懂了。顧炎武、錢大昕、章太炎等名學者都發現古代很多詩詞歌賦甚至佛經用現代漢語去讀不押韻,若用潮語讀有不少則可讀通押韻。不少潮州俚語俗話卻是先秦諸子上古典文詞.可見潮州先民原是中州舊族。可惜這些研究人員都不是潮州人,由于各種原因,都不可能對潮州語言文化進一步研究。蕭遙 天先生在積40余年研究基礎上提出,他研究全國各地方的戲劇,認為各有所異同和相互影響,各地方戲又都以地方方言唱出。潮州白字戲以潮州方言唱出,它的前身是正字戲。正字戲明末在溫州崛起,南流成南戲,明末流入潮州。清末民國初在潮州演唱不衰。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有明萬歷潮劇本的《荔鏡記》《金花女》,都是潮州白字戲腳本。而陜北的梆子(西秦)由李自成部隊帶至兩湖,合黃陂、黃岡二黃成為漢戲(潮人稱外江戲)后又轉入安徽,后稱徽班(黃梅戲前身),徽班傳到北京結合河北梆子成為京戲,至于越劇、紹劇則只是百年或幾十年的歷史。因而,潮州白字戲是地方劇種中最古老戲種之一是無疑的。潮州音樂特確有的二四樂譜,可能是古琴樂譜。潮州音樂細膩、幽雅、動聽,這和宋代詞樂有密切關系。在潮樂傳統古調中如《寒鴉戲水》《柳青娘》《粉紅蓮》等都有頭板、拷打、三板,這相似宋詞的增、減、攤破。潮州音樂以表達哀怨、凄涼情感的“話五調”,這卻和宋樂音色“勾”同位。蕭遙天先生說,這絕不是巧合。宋詞先有樂調,詩人按詞譜填詞,可彈也可唱。后來因彈唱人文化不高,只會彈唱不會填詞,而會填詞的文人又大都不會彈唱的音樂,這樣填詞和音樂在后來便分了家,潮州音樂有的樂曲便是分了家的詞樂一部分。

    最經典潮州音樂

    CD1: 中國音樂大全·潮州音樂①

    01. 拋網捕魚 [0:06:42.50]02. 十仙慶壽 [0:21:39.12]03. 雙咬鵝 [0:08:03.25]04. 春滿漁港 [0:08:43.25]05. 追舟 [0:08:41.00]06. 畫眉跳架 [0:03:25.35]

    CD2: 潮州音樂②·潮陽笛套音樂

    01. 燈樓 [0:11:32.12]02. 將軍令 [0:04:55.50]03. 小桃紅 [0:05:10.50]04. 大金毛獅 [0:07:01.25]05. 山坡羊 [0:06:49.00]06. 四大景 [0:17:58.25]07. 上小樓·下小樓 [0:06:23.63]

    CD3: 潮州音樂③·弦詩十大套

    01. 寒鴉戲水 [0:05:34.37]02. 大八板 [0:05:48.25]03. 月兒高 [0:04:13.38]04. 平沙落雁 [0:06:45.50]05. 昭君怨 [0:06:47.12]06. 小桃花 [0:04:50.38]07. 鳳求凰 [0:05:57.37]08. 黃鸝詞 [0:05:10.00]09. 錦上添花 [0:05:37.38]10. 玉連環 [0:03:35.50]

    CD4: 潮州音樂④·流行弦詩-玉壺買春

    01. 玉壺買春 [0:06:35.00]02. 凌霄花 [0:04:01.12]03. 浪淘沙 [0:04:49.25]04. 七月半 [0:05:31.38]05. 雙鴛鴦梳妝 [0:02:12.00]06. 宜春令·皇姑問卜 [0:03:02.62]07. 五月五 [0:03:52.50]08. 朗清月·小放牛 [0:03:45.00]09. 百日紅·金蕉葉 [0:02:08.25]10. 雙飛燕 [0:02:20.13]11. 北山腔 [0:02:03.12]12. 粉紅蓮 [0:07:19.50]13. 象弄牙 [0:05:12.38]

    CD5: 潮州音樂⑤·流行弦詩-紅梅頭

    01. 紅梅頭 [0:04:19.25]02. 春月明 [0:04:08.37]03. 賽金花·插花仔 [0:03:11.00]04. 福德詞 [0:04:01.25]05. 思凡 [0:04:25.13]06. 雙獅戲球 [0:04:29.37]07. 中秋月 [0:04:41.25]08. 楊柳春風 [0:04:02.50]09. 柳青娘 [0:04:30.38]10. 踏雪尋梅 [0:04:18.50]11. 雨濺梨花 [0:06:04.25]

    CD6: 潮州音樂⑥·流行弦詩與嗩吶曲-粉蝶采花

    01. 柳青娘(重六) [0:05:39.38]02. 松柏緣 [0:03:36.62]03. 風流子 [0:03:48.00]04. 雙鸚鵡 [0:02:21.50]05. 吹簫引鳳 [0:02:36.50]06. 單美人 [0:02:05.00]07. 過街蹓 [0:04:35.63]08. 半夜夢·盼歸·私奔 [0:06:21.62]09. 柳青娘(活五) [0:04:17.63]10. 賣雜貨 [0:03:18.12]11. 粉蝶采花 [0:04:27.25]12. 倒騎驢 [0:03:50.63]尺斗13. 田頭配 [0:02:34.50]

    CD7: 潮州音樂⑦·細樂(三弦大困銷·琵琶·箏)

    01. 寒鴉戲水 [0:05:59.37]02. 西江月 [0:03:31.50]03. 出水蓮 [0:05:06.00]04. 平沙落雁 [0:05:55.38]05. 粉蝶采花 [0:03:44.25]06. 深閨怨 [0:02:51.37]07. 柳青娘(活五) [0:02:49.25]08. 雁南歸 [0:04:17.00]09. 胡笳十八拍 [0:05:42.13]10. 雎陽恨 [0:02:26.00]11. 福德祠 [0:04:41.00]12. 柳青娘(輕三重六) [0:04:57.50]滾游13. 雨濺海棠花 [0:04:19.25]

    CD8: 潮州音樂⑧·潮州佛樂

    01. 南海贊 [0:07:34.12]02. 金蓮三迭 [0:06:50.00]03. 普陀晨鐘 [0:07:48.25]04. 大三寶 [0:06:54.00]05. 雙供 [0:06:18.00]06. 大海慈航 [0:05:26.63]07. 寶山·柳含蔭 [0:07:00.25]08. 禮佛贊 [0:09:48.00]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不卡 |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少妇|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毛片精选|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 18禁无遮挡无码国产免费网站|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