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羅平不明生物?今年,云南雨水特別多,云南羅平的板橋鎮(zhèn)稗子沖村也不例外,連續(xù)40多天的雨、上游兩個水庫的泄洪,再加上當地的積水讓這個原本只是一片空地的地方積起了一個深水塘。這本不稀奇,但是這個水塘形成一周之后突然有一天,那么,云南羅平不明生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5月19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發(fā)布消息說,該所徐光輝研究團隊在云南羅平發(fā)現一種新的大型古魚類化石,最新研究認為該化石是輻鰭魚類翼鱈屬新物種,也是2.44億年前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基干輻鰭魚類掠食者。
生命的起源一直都是生物專家想要解開的秘密,他們充滿著神秘的力量,讓無數熱愛的人為其跑腿頭顱灑熱血。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研究這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或者說對我們有什么價值,能夠改變生活中的事情嗎?還是說只是科學家的一種愛好而已?
如果你這么想的話,可就真的是太年輕了,國家耗費周折讓這么多專家去挖掘尋找真相,這都有很深的考量的。
根據古生物的發(fā)掘地已經存在的大概形態(tài),人們可以深入的了解遠古的地貌、氣候、生態(tài)等等,為我們研究整個地球的歷史變遷提供了線索。
通過這些挖掘出來的生物,我們可以知道幾億年前這個世界是長什么樣子的,都有些什么樣的物種,人類到底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同時,如果技術足夠的話,科學家甚至可以根據化石還原上古時代的生物,找到生命進化的奧秘。
也可以假想,若干年后,整個地球,會不會出現更多不同的物種,或者說,會不會在某一天,人類也會迎來巨大的變遷呢?
很多人質疑學習歷史的必要性,都已經過去的事情,為什么還要去學他,并花費那么多功夫進行研究考證。
這次的發(fā)現可以用震古爍今來形容,距離當下幾億年前的化石對于我們當代人了解地球的變遷,了解之前生物的習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人類的研究發(fā)現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據專家研究發(fā)現,這次發(fā)現的古魚類化石距今已有2.44億年的歷史演化過程,在科學上稱為“張氏翼鱈”,它體長大約30厘米,嘴部很大,而且有著鋒利的牙齒。它有著流線型的身體,是一個迅猛的捕食者,以小型的古代無脊椎動物或者浮游類生物為食。目前這種化石在我國僅被發(fā)現過5件,因此也顯得十分的珍貴。專家稱,這次的化石屬于輻鰭類物種,在三疊紀時期的古生物群中是目前已知體積最大的。
編輯本段簡介
云南羅平古化石群發(fā)現于2007年,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在一次野外地質調查中發(fā)現的,該生物化石群產出時代距今約2.4—2.5億年,其中許多化石類別系在中國首次發(fā)現,如鱟化石、等足目等。羅平化石群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羅平化石群位于云南省羅平縣,地處滇、桂、黔三省(區(qū))結合部,素有“滇東明珠”之美譽,是云南進出東南沿海的東大門,324國道、南昆鐵路橫貫東西。 羅平化石群周邊境內旅游資源豐富,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園—30萬畝連片油菜花海,激情飛揚、“一目十瀑”的國家AAAA級九龍瀑布群風景區(qū),清幽靜美、國家AAA級多依河風景區(qū),雄勁幽深的魯布革峽谷峽湖景觀,共同造就了羅平雄、險、奇、幽、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加上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璀璨的人文景觀,使得羅平成為云南省旅游大縣,成為“自然之旅”的一個好地方,備受世界各地旅游、攝影愛好者青睞。
分布
羅平化石群的分布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初步劃定化石遺址保護區(qū)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qū)14平方公里選入地質遺址保護范圍。化石多順層面分布,標本保存精美,化石豐度極高,再現了當時古生物生態(tài)棲息的狀態(tài)。 該生物群產出時代距今約2.4億年——2.5億年,與著名的意大利和瑞士交界處的動物群時代相當,比著名的貴州關嶺動物群早2000多萬年。
可以研究很多魚類的生存習性,同時又會發(fā)現新的遺跡,又會提高化石方面的普及,科技發(fā)達,給科技人員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以上就是云南羅平不明生物的全部內容,張啟躍介紹,羅平生物群是由多個門類構成的完整海洋生態(tài),目前已鑒定出8個門類、40屬、113種(包括55新種)。 云南龍魚、節(jié)肢動物瘤點云南圓蟹等足目節(jié)肢動物白氏原雙節(jié)蟲、羅平云南海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