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中國上下5000千年歷史朝代順序為: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楚、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孫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朝、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那么,我國歷史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順序為:
夏朝、 商朝、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秦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曹魏、蜀漢、東吳)、 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后蜀、南唐、北漢) 、北宋、 (南宋、遼、金)、元朝、 明朝、清朝。
記憶口訣: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司馬遷的《史記》是一部紀傳體通史,敘事范圍為黃帝到漢武帝;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敘事范圍為戰國到五代.戰國是繼黃帝之后,五代是繼漢武帝之后.故重合歷史時期為——從戰國到漢武帝。
《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本紀和列傳是主體。它以歷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占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的,由此,司馬遷創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
拓展資料: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
1、八一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后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2、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十國[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中國歷史朝代建國超過300年的有:夏朝,大約延續約471年;商朝,延續500余年;周朝,八百余年(享國共計790年,分為西周和東周);漢朝,享國四百零七年,分為西漢和東漢;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分別為>夏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東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唐 公元618年—907年 >兩宋 公元960年—1279年元 >清公元1644年—1911年
“孟軻才能道封建,孫子已不言鴻荒。”——《元日讀〈易〉》
相較于奴隸制度而言,封建制度明顯要先進許多。自從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我國就進入了封建制社會。
在這之后的數千年間,我國長期以來處于封建統治之下。后來長期以來到清朝滅亡,我國度過了一段相當混亂的時期,最后進入了全新的進步階段。
而當咱們去研究我國歷史時,就會發現我國古代的王朝中,唐朝延續了289年,明朝延續了276年,清朝則享國268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古代的王朝超難突破300年大關呢?這里咱們不妨來容易分析一下。
封建王朝
貪腐
若是你對我國歷史有所探詢,就會發現每一個古代王朝幾乎都存在不一樣程度的貪腐問題,并且隨著王朝的進步,其貪腐之風會越來越盛行。
以上就是我國歷史上的全部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