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印度?1. 印度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錳。工業分布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系是工業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產地,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2. 主要城市及特點:新德里是首都,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最大的城市,那么,地理印度?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印度的海岸線長7517公里(4700英里)。在這個距離中,屬于印度半島的5,423公里(3,400英里)屬于Andaman,Nicobar和Lakshadweep島鏈的2,094公里(1,300英里)。根據印度海軍的水文統計圖,大陸海岸線由以下部分組成:43%的沙灘;11%的巖石海岸,包括懸崖;和46%的灘涂或沼澤海岸。
在印度的氣候強烈地受到喜馬拉雅山和塔爾沙漠,這兩個驅動經濟和文化上舉足輕重的夏季和冬季的影響季風。喜馬拉雅山脈可阻擋中亞熱帶風避免吹襲,使印度次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保持比相似緯度的大多數地區更高的溫度。塔爾沙漠在吸引充滿濕氣的西南夏季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六月到十月之間,該季風提供了印度大部分的降雨。印度主要有四個主要的氣候類別:熱帶濕潤,熱帶干燥,亞熱帶濕潤和山地。
印度區域地理歸納總結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1、位置、范圍和首都
位于我國的西南面,屬于南亞,也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瀕臨水域;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
主要鄰國:東北部:中國、尼泊爾、不丹;東部:緬甸和孟加拉國;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隔海相望的國家:斯里蘭卡。
歷史和文化:世界文明古國,18世紀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獨立,1950年成立共和國;著名建筑:泰姬陵
人種:主要為白色和黑色人種
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增長速度快,有人預測印度在本世紀中葉將會超過中國,稱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眾多的人口對印度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首都:新德里
2、自然環境:
1、主要地形區: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間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2、主要地形及地形特點:平原、高原,地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廣的國家。
3、主要河流:恒河,從孟加拉國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灣,被印度人稱為“圣河”和“印度的母親”。
二、水旱災害頻繁
1、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由于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1. 位置、范圍和首都
印度位于我國的西南面,屬于南亞,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主要鄰國包括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斯里蘭卡。印度的歷史和文化豐富多彩,著名建筑有泰姬陵。印度主要為白色和黑色人種,人口增長速度快,有人預測印度在本世紀中葉將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首都為新德里。
2. 自然環境
印度地形分為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間的恒河平原和南部的德干高原。主要河流為恒河,被印度人稱為“圣河”和“印度的母親”。
二、水旱災害頻繁
1. 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由于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乞拉朋齊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 綠色革命:由于人口增長太快,水旱災害頻繁,生產技術落后,20世紀60年代后,實行了綠色革命,糧食不僅能夠自給,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
3. 印度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平原和半島兩側沿海平原,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
4. 主要經濟作物有黃麻、棉花和茶葉等。
三、發展中的工業
1. 印度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錳。工業分布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系是工業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產地,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
印度既有高山也有低地。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印度的北部和西北部均為巨大的高原,背靠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脈就橫亙在它的北邊,在高原向東和東南方向延伸的部分,有許多被森林密布的陡峭峽谷隔斷的大山,向西延伸的部分則是下臨伊朗高原的扇形山脈。
在印度半島上,還有一片低得多的平坦高地,它的西邊十分陡峭,東邊則為較平緩的斜坡,斜坡上布滿了河流沖刷的痕跡;在半島的西邊有一塊十分狹長的低地,東邊有一塊大片的低地。
在北部山區和南部高原之間,有一個從恒河河口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河口的長達 2,000 英里的巨大沖積平原,除了靠近山丘的邊緣地帶之外,整個平原上幾乎沒有一塊石頭,在 1 平方英里范圍內的起伏只有大約 1 英尺左右,幾乎讓人難以察覺。這里沒有巴爾干半島或是意大利那樣的地形變化,也不存在法國那樣的中央集權。
即使考慮到氣候的影響,這里的人們的生活也是十分雷同的。盡管可以說印度擁有各種各樣的氣候,也有不少幾乎全年都氣候宜人的山區,但是實際上這些情況畢竟屬于例外。
印度就整體而言是個炎熱的地區,夏天如此,冬天亦然。在冬季時,整個印度幾乎比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更為溫暖,與歐洲的任何地方相比也是如此。印度與另外兩個人口稠密地區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差異,唯有這個差異才能夠解釋它們不同的歷史。
印度印度地處北半球,位于北緯6度44分至35度30分、東經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間。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國,總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印度從北到南全長3,214公里,從東到西全長2,993公里,印度半島亦是南亞的主體。
印度地理是多樣的:從雪山山脈到沙漠,從平原到雨林,從丘陵到高原,風光應有盡有。印度囊括了位于印度板塊的印度次大陸的絕大部分,以及印度-澳洲板塊的偏北部分。印度擁有海岸線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數位于亞洲南部半島,伸入印度洋。印度西南部與阿拉伯海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孟加拉灣接壤。
肥沃的印度恒河平原覆蓋了印度北部,中部和東部的絕大部分。而德干高原占了印度南部的絕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爾沙漠,這是一個巖石和沙塵的混合沙漠。印度的東部和東北部邊境線涵蓋了喜馬拉雅山脈。由于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印度的最高點存在爭議。按照印度的說法,其最高點(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是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印度無爭議的最高點是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北部與中國,不丹和尼泊爾接壤,東部與緬甸接壤,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東部是孟加拉國。印度南部是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島國。
以上就是地理印度的全部內容,1、印度地處北半球,位于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2、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