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歷史名人?1、趙式銘(公元1873~1942年),字星海,號弢義,大理劍川人,白族,白話文運動的先驅,詩人。2、袁嘉谷(公元1872~1937年),字樹五,又字樹圃,號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袁嘉谷5歲時從父學了《大學》、那么,云南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熊慶來,聶耳,皮邏閣,鄭和,盧漢等等
1.熊慶來
熊慶來(公元1893~1969年)字迪之,彌勒人。曾赴比利時、法國留學,專攻數學,獲碩士學位。在法發表《無窮極之極函數問題》等論文,嶄露頭角。1920年創辦清華大學算學系及研究部,陸續寫成《高等數學分析》、《方程式論》等著作。1932年赴蘇黎世參加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后留法國從事數學研究,撰寫了《關于整函數與無窮極的亞純函數》等論文,其創見被學術界稱之為“熊氏定律”,1934年回國,重主清華大學算學系。
2.聶耳
聶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藝,一作紫藝。祖籍玉溪,生于昆明。中學時代即加入共青團,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師。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進步音樂、戲劇、電影的創作和演出活動,并以“黑天使”的筆名發表藝術評論。1935年取道日本赴蘇聯,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逝世。
3.皮邏閣
皮邏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于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間,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統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
1、趙式銘(公元1873~1942年),字星海,號弢義,大理劍川人,白族,白話文運動的先驅,詩人。
2、袁嘉谷(公元1872~1937年),字樹五,又字樹圃,號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
袁嘉谷5歲時從父學了《大學》、《千子文》、《三字經》,并能解釋字義。
每次跟父親出行游覽名勝回來,都能背誦所見的楹聯匾對。
父親喜藏書,家藏汲古閣本《漢書》,明本《駱臨海集》、《曾南豐集》。
此外還有清初本的《唐詩》、《宋詩抄》、《元詩選》、《明詩綜》。
當然,《國語》、《文選》、《通鑒》、朱子《小學》等書又是家中必備的。
古代云南書籍,難得善本。
而袁家卻家藏“萬卷”善本書,長于書香之家的袁嘉谷,從中獲益很多。
他被譽為“大魁天下”,狀元的學問。
3、趙藩(1851年—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別號蝯仙,晚年號石禪(di1)老人。
白族,云南省劍川縣向湖村(又名水寨)北寨人(白語音為:bechuai-hou),云南省近代歷史上著名的學者,詩人和書法家。
4、王菘(公元1752~1837年),字伯高,號樂山,大理洱源人,白族。
他當官講學,編纂通志,是著名的經學大師。
5、師范(公元1751~1811年),字端人,號荔扉,又號金華山樵,大理彌渡人。
先秦時期
莊硚(神話中的人物)
隋唐時期(南詔國時期)
皮羅閣
兩宋時期(大理國時期)
段思平
元朝時期
賽典赤
明朝時期
開疆功臣
傅友德——永昌侯
藍玉——穎川侯
沐英——西平侯
沐春——黔國公
政治人物
楊一清——華蓋殿大學士,云南安寧人。
朱家民——貴州左布政使,云南曲靖人。
楊繩武——兵部尚書,云南彌勒人。
包見捷——吏部右侍郎,云南建水人。
陳表——浙江監察御史,云南玉溪人。
胡平表——貴州布政使,云南建水人。
傅宗龍——兵部尚書,云南昆明人。
雷躍龍——禮部尚書兼育英殿大學士,云南玉溪人。
王錫袞——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云南祿豐人。
醫學家
蘭 茂——醫學家,著有《滇南本草》,云南嵩明人。
清朝時期
政治人物
嚴清——吏部尚書,云南昆明人。
李因培——福建巡撫,云南晉寧人。
趙士麟——浙江巡撫、江蘇巡撫,云南澄江人。
朱嶟——工、刑、兵、戶、吏諸部尚書兼內閣學士,云南通海人。
趙光——工、刑、兵、戶、吏諸部尚書,云南昆明人。
何桂清——兩江總督,云南昆明人。
陳時夏——江蘇巡撫,云南元謀人。
丁槐——廣西巡撫,云南鶴慶人。
錢灃——江南監察御史,云南昆明人。
何桂珍——兩江兵備道,云南師宗人。
1、【鄭和】
明朝太監,云南人,小名三寶,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鄭和或于洪武十三年(1381年)為明軍進攻云南時所擄,遭受“宮刑”后進宮,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
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于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 。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國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2、【羅炳輝】
建國后中央軍委認定的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出生在云南彝良一個漢族貧苦家庭。
1915年入滇軍當兵,1922年參加了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領導靖衛大隊士兵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第六軍第二縱隊長、第十二軍和第二十二軍軍長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羅炳輝先后以副參謀長和副司令員的名義在武漢從事統一戰線工作以及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領導棗莊戰役。同年6月21日在山東臨沂病逝并安葬于臨沂。
1、鄭和
鄭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監,云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一說本姓馬,云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入宮前經歷不詳。1382年,被選于宮中尚衣局訓育兩年。1384年,他經宮中指派,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1404年(永樂二年),鄭和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于司禮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去世,時間約在1433年(宣德八年)。
2、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段思平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段保隆為南詔布燮。
后晉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節度使,因受大義寧國主楊干貞迫害,遂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為號召,聯合奴隸和農奴為主的起義隊伍,舉行起義。
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滅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年號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為都。
即位后,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遠近歸心,咸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
以上就是云南歷史名人的全部內容,朱培德——陸軍一級上將,云南祿豐人,云南講武堂畢業。金漢鼎——陸軍上將,云南江川人,云南講武堂畢業。唐淮源——陸軍上將,云南江川人,云南講武堂畢業。王 鈞—— 陸軍上將,云南呈貢人,云南講武堂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