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原素周期表?氫(H)氦(He)鋰(Li)鈹(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鈉(Na)鎂(Mg)鋁(Al)硅(Si)硫(S)氯(Cl)氬(Ar)鉀(K)鈣(Ca)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那么,化學原素周期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親,元素周期表前20號元素:氫(H)氦(He)鋰(Li)鈹(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鈉(Na)鎂(Mg)鋁(Al)硅(Si)磷(P),硫(S)氯(Cl)氬(Ar)鉀(K)鈣(Ca)。五個五個的背比較好: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鉀鈣鈉鎂鋁鋅(Zn)鐵(Fe),錫(Sn)鉛(Pb)氫,銅(Cu)汞(Hg)銀(Ag)鉑(Pt)金(Au)。其中氫前面的金屬單質可與稀硫酸,稀鹽酸等反應置換出里面的氫。
主要背前20種元素:
氫氦鋰鈹硼HHeLiBeB
碳氮氧氟氖CNOFNe
鈉鎂鋁硅磷NaMgAlSiP
硫氯氬鉀鈣SClArKCa
鋅鐵錳鋇碘ZnFeMnBaI
銅汞銀鉑金CuHgAgPtAu
先說說金屬。元素周期表的前兩個族除了氫之外都是金屬元素。由于它們是主族元素,它們的原子核外的電子層里電子都是飽和的,除了最外層。這樣看,它們最外層的電子很容易全部失去,因此它們的正價很穩定,而且只有一個,等于最外層的電子數。除了前兩個族的元素大部分為金屬元素外,還有過渡元素。從過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看,很容易判斷它們的次外層電子并不飽和,這樣使得它們的化合價繁多,性質也很復雜。通常過渡元素都有亞正價,比如說鐵的二價正離子就叫亞鐵離子,銅的一價正離子就叫亞銅離子。這些亞價的正離子都不是很穩定,在有氧化劑的存在下都會被氧化,成為高價金屬離子。而且這些過渡元素幾乎都可以成為酸根的主元素,比如鐵酸根,錳酸根和高錳酸根等。在這種高假態過渡元素形成的酸中,由于過渡金屬最外層和次外層的電子全部失去,這些酸大部分都有強氧化性,比如重鉻酸高錳酸等。在化學推斷題中,經常使用這些課本中不常見的氧化劑,多了解它們的性質對今后做題很有幫助。在第三主族到第六主族里都有金屬元素存在,它們是因為隨著質子數增多,都顯示了或多或少的金屬性。
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屬元素都是寫在綠框里的,很醒目。非金屬元素都一得電子,一般在與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顯正價。
氫(H)氦(He)鋰(Li)鈹(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鈉(Na)鎂(Mg)鋁(Al)硅(Si)硫(S)氯(Cl)氬(Ar)鉀(K)鈣(Ca)
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長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共有16個族,又分為7個主族(ⅠA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7個副族(ⅠB ⅡB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一個第Ⅷ族(包括三個縱行),一個零族。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第一周期元素:1 氫(qīng) 2 氦(hài)
第二周期元素:3 鋰(lǐ) 4 鈹(pí) 5 硼(péng) 6 碳(tàn) 7 氮(dàn) 8 氧(yǎng) 9 氟(fú) 10 氖(nǎi)
第三周期元素:11 鈉(nà) 12 鎂(měi) 13 鋁(lǚ) 14 硅(guī) 15 磷(lín) 16 硫(liú) 17 氯(lǜ) 18 氬(yà)
第四周期元素:19 鉀(jiǎ) 20 鈣(gài) 21 鈧(kàng) 22 鈦(tài) 23 釩(fán) 24 鉻(gè) 25 錳(měng) 26 鐵(tiě) 27 鈷(gǔ) 28 鎳(niè) 29 銅(tóng) 30 鋅(xīn) 31 鎵(jiā) 32 鍺(zhě) 33 砷(shēn)
以上就是化學原素周期表的全部內容,1、第一周期元素:1 氫(qīng) 2 氦(hài);2、第二周期元素:3 鋰(lǐ) 4 鈹(pí) 5 硼(péng) 6 碳(tàn) 7 氮(dàn) 8 氧(yǎng) 9 氟(fú) 10 氖(nǎ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