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王澍?1、王澍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筑學院院長,一個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建筑設計師,一直以來在傳統的中國建筑中尋找著自己的哲學表達。2、王澍的設計綜合了雕塑性的力量以及當地文化的底蘊。他創新地使用了原始的材料和古老的符號,展現了極致的原創性和感染力。3、王澍選擇避開了張揚和新潮。那么,中國美術學院王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王澍,1963年11月4日誕生于新疆,祖籍位于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野家坡村。他的成長足跡跨越了新疆、北京和西安,這些多元的文化背景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
1981年,他在西安中學完成了學業,隨后的游學之路引領他來到了江南,這段經歷無疑豐富了他的視野和設計理念。1985年,王澍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筑系,獲得了學士學位,開始了他的專業生涯。
1988年,他在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獲得了碩士學位,導師是享有盛譽的齊康院士,這為他的學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1988年至1995年間,他在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任職,他的首部作品——1990年建造的海寧青少年宮,成為了他建筑設計生涯的起點。
2000年,王澍的學術探索進一步深化,他在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專注于建筑設計與理論專業城市設計方向,導師是盧濟威。此后,他扎根杭州,全身心投入到教學與創作中。
王澍的成就斐然,2010年他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贏得了建筑大獎,2011年又榮獲法國科學院建筑學院金獎。最令人矚目的是,他在2012年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筑獎,成為首位獲得這一國際建筑界最高榮譽的中國人,這一成就標志著他在全球建筑設計領域的卓越地位。
1、王澍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筑學院院長,一個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建筑設計師,一直以來在傳統的中國建筑中尋找著自己的哲學表達。
2、王澍的設計綜合了雕塑性的力量以及當地文化的底蘊。他創新地使用了原始的材料和古老的符號,展現了極致的原創性和感染力。
3、王澍選擇避開了張揚和新潮。賦予了各類規格的公用建筑現代的、理性的、充滿詩意又成熟的設計。這些作品已經成為中國豐富的建筑和文化中的現代文化資產。作品表現了現代建筑既根植于當地文化的底蘊,又能與傳統元素相結合,展現了富有神秘和神話色彩的風格。
王澍,這位才華橫溢的建筑師,出生于1963年11月4日,祖籍山西呂梁市交口縣野家坡村,但在新疆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他在教育上的起點非常高,中小學階段均就讀于鐵一局西安子弟學校。2012年,他成為了普里茲克建筑獎的得主,這個榮譽無疑是他杰出貢獻的見證。
1985年,王澍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筑系,他的碩士研究生生涯并不平凡。他的碩士學位論文《死屋手記》以批判性的視角審視了當時的中國建筑界,其大膽的言論和獨特的見解使他在答辯時將論文貼滿了整個教室,甚至自封為中國僅有的半個建筑師,與齊康教授并列。盡管論文備受認可,但因其被認為過于激進,學位委員會起初未授予他學位。然而,經過一年的努力,他在重新答辯后終于獲得了碩士學位。
學術成就斐然的王澍在2000年在同濟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并開始了在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的教學生涯,擔任院長一職。2002年,他出版了專著《設計的開始》,進一步確立了自己的學術地位。2011年,他更是成為了中國本土建筑師中第一個在哈佛大學擔任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人。
王澍的個人興趣愛好廣泛,他熱愛閱讀,擅長簫管,書法和山水畫更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的建筑設計始終堅持本土理念,被贊為“中國最具文人氣質的建筑家”。
王澍:wáng shù。
王澍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建筑系的本科以及碩士畢業,2000年獲同濟大學建筑學博士。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建筑學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2012年2月27日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筑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人。
擴展資料
個人榮譽:
2003年,“垂直院宅-錢江時代高層住宅群”項目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銀獎;
2004年,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項目榮獲中國建筑藝術獎。
2005年,寧波五散房項目榮獲HOLCIM豪瑞可持續建筑大獎賽亞太地區榮譽獎。
2005年,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一期工程獲中國建筑藝術年鑒學術獎。
1999年6月,參加北京國際建協大會中國青年建筑師實驗建筑展。
2008年,“垂直院宅-錢江時代高層住宅群”項目獲德國全球高層建筑獎提名。
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獲該年度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
2010年,與妻子陸文宇一起榮獲德國謝林建筑實踐大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澍
普利茲克獎中國得主是王澍。
王澍,1963年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市,中國當代建筑師、建筑藝術家,新建筑運動的積極的倡導者與旗幟性人物,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普利茲克獎評審團成員。1981年王澍考入南京大學建筑系,1985年畢業后進入東南大學建筑系攻讀碩士研究生,1988年畢業后進入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任教。王澍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寧波美術館、杭州南宋御街重建工程、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等。
普利茲克獎,又名普利茲克建筑獎,是一個國際性的建筑獎項,有“建筑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由普利茲克家族基金會設立,每年頒發一次,獎勵一位在建筑創作和實踐中展現了卓越才華與想象力的建筑師。普利茲克獎是建筑領域的一個國際最高獎項,每年全球有上百位杰出建筑師被提名,最終獲獎者由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從提名人選中選出。該獎對獲獎者的國籍、作品的設計地點等都不作限制,評判的唯一標準是建筑作品的藝術性和創新性。
王澍獲獎是普利茲克獎評委會對其多年來在建筑設計領域的杰出貢獻的認可。他的建筑作品不僅在中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也引起了國際建筑界的關注。王澍的建筑風格獨特,注重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性和創新性。
以上就是中國美術學院王澍的全部內容,王澍:wáng shù。王澍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建筑系的本科以及碩士畢業,2000年獲同濟大學建筑學博士。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建筑學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12年2月27日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筑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