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會考物理知識點?會考物理必背知識點高中如下:1、產生磨擦力的條件:物體接觸、表面粗糙、有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間就一定有彈力。2、分解力時,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進行分解或把力沿物體運動(或運動趨勢)方向、及其垂直方向進行分解。3、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那么,高中會考物理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于會考物理必背知識點高中公式如下:
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于地球外表左近)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量(m)}
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向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反)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注: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議;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有關,由接觸面資料特性與外表狀況等決議;fm略大于μFN,普通視為fm≈μFN;
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物理量符號及單位B:磁感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高二會考物理公式:x=vt;v=v0+at;x=v0t+at2/2。
1、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t。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0+at。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0t+at2/2。
4、向心加速度的關系:a=2ra=v2/ra=42r/T2。
5、力對物體做功的計算式:W=FL。
6、牛頓第二定律:F=ma。
7、曲線運動的線速度:v=s/t。
8、曲線運動的角速度:=/t。
9、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v=r。
10、周期和頻率的關系:Tf=1。
11、功率的計算式:P=W/t。
12、動能定理:W=mvt2/2-mv02/2。
13、重力勢能的計算式:Ep=mgh。
高中物理會考公式(常用版):
1、機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2、庫侖定律的數學表達式:F=kQq/r2。
3、電場強度的定義式:E=F/q。
4、電勢差的定義式:U=W/q。
5、歐姆定律:I=U/R。
6、電功率的計算:P=UI。
7、焦耳定律:Q=I2Rt。
8、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B=F/IL。
9、安培力的計算式:F=BIL。
10、洛倫茲力的計算式:f=qvb。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其國際單位為牛頓(N)。
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可以按照性質分類,包括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場力、磁場力、核力等。
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力,其方向總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測量重力的儀器是彈簧秤,只有具有規則幾何外形、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才是其幾何中心。
彈力發生在發生形變的物體為了恢復形變而對接觸物體產生的作用力,包括支持力、壓力、推力、拉力等。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壓的物體,拉力的方向沿著繩子的收縮方向。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F=Kx。摩擦力是兩個接觸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時,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其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μFN,其中μ為靜摩擦系數,N為壓力。
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合力與分力之間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動量、沖量等。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如時間、速率、功、功率、路程、電流、磁通量、能量。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條件是物體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高中會考物理必背知識點,參考如下:
一、力學模塊:
牛頓三定律: 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物體加速度的關系)、第三定律(作用與反作用)。
運動規律: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豎直上拋運動、圓周運動等運動規律。
動量和能量: 動量定理、動能和功的關系、機械能守恒定律、動能和勢能的轉化等。
二、熱學模塊:
熱力學基礎: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傳導、熱傳遞和熱功率等基本概念。
熱力學過程: 等溫過程、等壓過程、等容過程、絕熱過程等熱力學過程的特性和關系。
三、光學模塊: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鏡面反射和球面反射等光學基礎知識。
光的成像: 鏡子成像規律、透鏡成像規律、像的位置和性質等成像的基本原理。
四、電磁學模塊:
電荷和電場: 電荷守恒定律、庫侖定律、電場強度和電勢等基本概念。
電流和電路: 電流強度、電阻、電路基本定律(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等)以及串聯、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等。
五、聲學模塊:
聲的傳播: 聲波的特性、聲速、共振現象等聲學基礎知識。
聲源與聲強: 聲源、聲強和聲級等聲學概念。
六、實驗方法與數據處理:
實驗基礎: 實驗基本步驟、儀器使用方法、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等實驗基礎知識。
會考物理必背知識點高中如下:
1、產生磨擦力的條件:物體接觸、表面粗糙、有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間就一定有彈力。
2、分解力時,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進行分解或把力沿物體運動(或運動趨勢)方向、及其垂直方向進行分解。
3、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不考慮其大小、形狀的物體。
4、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改變等于末速減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變與所用時間的比值(速度的變化率)加速度大小與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無關。
6、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
形變的種類:彈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后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范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
7、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產生條件:兩物體必須直接接觸;量物體接觸處有彈性形變(彈力是接觸力)。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以上就是高中會考物理知識點的全部內容,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動量、沖量等。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如時間、速率、功、功率、路程、電流、磁通量、能量。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條件是物體所受合外力等于零。在三個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