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專語文課 有用又有趣的語文知識高中生 高中語文幽默的小知識 興趣語文雜志 高中語文有趣知識
答題技巧
文章線索
①人物的見聞感受或事跡;②物品;③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④事件的發展變化;⑤時間。
2. 尋找線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3. 表達方式的分類
①記敘;②議論;③說明;④抒情;⑤描寫。
4. 描寫的種類
①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②人物描寫(肖像、神態、動作、語言、心理);
③正面/側面描寫; ④細節描寫。
5. 外貌(肖像)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了人物的身渣并緩份、地位、處境、經歷、性格等;
②表現了文中的“我”(作者)的心理感受。
6. 神態描寫的作用
表現了人物××的心理狀態或思想性格等。
7. 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的作用
①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蔽兆特征或××精神品質;
②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8. 心理描寫的作用
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質。
9. 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時間的時間和地點; ②渲染××環境氣氛;③烘托人物的××情感;
④預示人物的××命運;⑤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10. 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②渲染××環境氣氛;
③襯托人物心情;④推動情節發展。
11. 其它常用的描寫方法
①從視、聽、味、嗅、觸覺來描寫;
②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12. 說明的順序
①時間順序;
②空間順序(由表及里,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等);
③邏輯順序(由淺入深,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由概括到具體,由一般到特殊,由特點到用途等)。
13. 說明方法的種類和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具體的事例使人們更了解說明對象……的特點;
②列數字:通過具體的數字,使說明更準確,令讀者更信服;
③作比較:通過比較突出強調說明對象……的特點;
④分類別;⑤打比方;⑥下定義;⑦引資料;
⑧畫圖表。(只考前三種。)
14. 議論句或議論段的作用
①引發讀者思考;②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
③突出中心;④升華主題;⑤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15. 論證的方法
①擺事實;②講道理;③正反論證;④比喻論證。
16. 論據的作用
①道理論據:通過XX的話,證明(強調)了……的觀點;
②事實論據:通過……的具體事例,說明了……的觀點;
③反面論據:通過……的事例,從反面論證了……的觀點,是論證更嚴密,更全面;
④比喻論證: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17.尋找論點的方法
①察看文章標題是否本文論點。標題要如模注意,是文章討論的話題還是論點;如果是論點,表述是否完整;
②劃分層次,區別引論、本論、結論部分;
③在文章標題、本論和結論部分找出有可能的句子;
④本論和結論中有可能的語句,排除作為論點分析、提出倡議和補充論點的語句;
⑤在最有可能的語句中,選出表述內容作完整,語言最簡捷的作為論點;
⑥原文句子內容都不完整的,將有關語句重新組織完整。
附:議論文一般結構:引論(提出論點;是什么)+本論(分析論點;為什么)+結論(總結論點;怎么辦)。
引論的結構:①直接提出論點;②通過具體事例、生動比喻或引用名言引出論點;③通過反面引出論點。
本論的結構:①“事例+分析”或“分析+事例”;②正反論證;③并列式的分論點。
結論的作用:①總結全文;②補充論點,使論證更嚴密;③提出倡議。
18.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19. 語段的表現手法或寫作手法
襯托、象征、懸念、鋪墊、映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揚先抑、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卒章顯志、首尾呼應、明線暗線等。
20. 襯托(側面烘托)的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21. 欲揚先抑的作用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22. 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的作用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23. 懸念的作用
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情節曲折。
24. 文章使用第一人稱的作用
親切,自然,真實,適于心理描寫,便于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5. 文章使用第二人稱的作用
表達了強烈的情感。
26.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一 在內容上:通過描寫……,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在結構上:
⑴ 文章開頭——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介紹故事發生的背景。⑵文章中間——①承上啟下
(過渡);②為下文埋下伏筆;③照應上文某個句子或細節。
⑶ 文章結尾——①點明主題,揭示文章中心;②升華/深化文章中心(主題);③首尾呼應。
27. 對具體句子的品析
①先看句子本身:有無修辭手法(什么修辭,修辭的作用);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沒有關鍵性的
詞語。
②看這句句子和上下文之間的關系,討論句子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
③聯系文章中心,分析句子在表現主題上的作用。
④聯系自己,談談對這句句子的理解。
28. 劃分段落層次的方法
①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②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③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④總分總(掐頭去尾)。
29. 概括層意的方法
①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
② 概括法:記敘段落:記敘××人××時××地何種情況下做××。(注意原文強調的什么);描
寫段落:描寫+××景物+××特征。抒情的段落:抒發怎么樣的感情。
③ 疊加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組合成句就行。
30. 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①直接摘取對人物的評價性詞語;
②分析人物的語言、行為進行概括。
31. 概括文章主旨
強調:①文章內容;②主題思想;③作者感情。
文章記敘了(描寫了、刻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等),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附:概括一件事:時間+地點+(怎樣的)主人公+事件。(如果有特殊重要的細節/情節需要強調,則必須在概括中有所反映。)
32. XX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①對詞語意思進行解釋;
②判斷該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③說明去掉該詞后可能引發的歧義;
④小結(該詞語使語言更準確)。
形容詞或副詞類的詞語在句中一般作用有:表修飾;表限制;表強調。
動詞的作用:該詞準確的寫出(表現)了對象……的特點。
關鍵詞的作用:為中心服務。
33. 選擇具有表現力的句子來分析
①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
②分析句式之美;
③分析句子包含的哲理;
④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為表現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服務)。
34. 修辭方法的作用
比喻:①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
②議論文中,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
(擬人必須要模擬的人動作、神態、語言等。)
排比:①增強語氣語勢;
②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④通過排比句寫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復:強調所說內容(某種情感或者意思)。
(反復強調的是被重復的詞語本身;排比強調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復的詞語。)
夸張: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對偶:①語言簡練工整;
②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
③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對比: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
反問:①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②引起讀者反思。
設問:①提出問題,引起讀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開頭或結尾,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③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進一步深入,脈絡清晰。
引用:①說明文、記敘文:既形象地描繪了……,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
②議論文:增強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反語: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35. 整句(對偶句)的作用
形式整齊,韻律和諧,充滿美感,形象地寫出了……
36. 疑問句的作用
造成懸念。
37. 分析具有哲理的句子
①形象而含蓄地表現了……;
②具有……的言外之意;
③富有哲理;
④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
38. 給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
③核心事件;④作者情感。
39. 以……為標題的好處
①標題具有吸引力,能夠引起讀者興趣;
②標題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③標題是凝結著作者思想感情的對象,具有象征意義。
40. 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文言文中,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可能就是選擇文中恰當的句子翻譯。
41. 標點符號的作用
破折號:①補充/解釋說明;
②表示意思的遞進;
③表示意思的轉折;
④表示聲音的延長。
省略號:①表示內容的省略;
②表示說話斷斷續續(垂死或者不忍心說下去);
③表示思維的跳躍(或心情激動);
句號、逗號:表示一般陳述的語氣。
感嘆號:表達強烈的感情。
引號:①表示引用;
②表示強調;
③表示特殊含義(反語或諷刺)。
冒號:①提示下文;
②總結上文。
42. 分析XX所包含的幾層含義
對于要分層分析的問題,如果是并列關系的話,每一層次回答的對象應該是不同的;
如果該詞語(句子)是貫穿全文的中心詞(中心句),在分析它的幾層含義時,應考慮將全文分段以后再回答。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
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埋下伏筆(記敘文、),設置懸念(),
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深化主題(記敘文、);
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
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
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鬃釉缭趦汕Ф嗄昵熬驮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好之”,“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求知鍵伍的欲望在胸中激蕩,以學為樂,欲罷不能。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奔ぐl你對語文課的興趣,對提高學習效率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惫湃说膶W習方法并不適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我們要學習古人專心學習的精神,但要改變封閉的學習方法。單純的用心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在完成作業之后,可以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對新課進行復習,有選擇地看一些課外書,電視節目,上網去找一些有用的信息等等,這些都是必要的。而多讀、多聽、多看、多思、多練、多活動仍然是主要的學習方式。
介紹幾種能引起學習語文興趣的學習方法:
(一)、朗讀;
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畫面,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還原成色彩斑斕的生活圖景;讓文字站立起來,還他以鮮活的生命,“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讀得情意濃濃,愛意氤氳。讀熟課文、理解課文,融入到課文中去,可以使空洞和抽象的語文在一遍遍的朗朗的讀書聲中創設了一種文學氛圍,既增添了學習的興趣,又使你受到感染,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又積發了語言能力。
(二)、答辯與討論、換位思考;
孔子早就強調讀書要讀與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討論和答辯,是為了讓你咀嚼課文的甘甜,培養你的思考、辯別與探討能力的一種有效做法。其實課文的內容可以擴展到課外,在周圍的生活中找原型,讓你和課文主次人物之間換位的方法去理解課文,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在經歷了一番情感體驗,領悟課文基本意義以后,跳出來,能冷靜地對課文作一番思考,能作一番評價,能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推想引申意義、象征意義,甚至是聯想意義,思考得越縝密、越深刻、越有見地,越能表明你理性思維的水平,可以使你把課文內容掌握得非常熟練,主題思想挖掘得也很透徹,在快樂中主動學習。
(三)、活動;
1、游戲;
包括猜慶攔迷語、成語接力、古詩詞背誦、智力游戲等,可以使你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所學內容記得牢,難以磨滅。注意切莫偏離主題,為娛樂而娛樂。
2、讀書報告;
讀書報告,可以開闊你的知識視野,有助于課本知識的深化。
3、社會實踐
學習、參觀、觀賞、訪問等社會實踐,讓語文從課內走向課外,使你涉取到一定的社會知識,把所觀察到的記錄下來,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材料,也極大的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閱讀;
課內閱讀固然重要,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才閱讀了二三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讀得滾瓜爛熟,所得又有幾何?必須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識去廣泛地閱讀課文以外的書籍,“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課外學習相對于課譽亮胡內學習而言,一為了鞏固課堂學習內容,二是為了擴大知識面,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了加強閱讀,新修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背誦篇目小學不少于150篇,以絕句(四句)為主,課外閱讀量為100萬至150萬字;初中課外閱讀不少于1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至3部,背誦篇數不少于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不少于300萬字。
莊子說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睂W校教育過程中的各種考試,只是主要了解你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屬于衡量智商指數(IQ)的領域。而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一方面是學科越分越細,另一方面則是學科之間相互滲透融合,博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p>
在任何一個成功的后面都有著十五年到期二十年的生活經驗,要是沒有這些經驗,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會有,而且在這里,恐怕任何天才也無濟于事?!透B柯
附言:
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郀柣?/p>
智商指數(IQ)是衡量所謂知道或不知道的;所謂知道或不知道,是指在我們的腦中所擁有的一百二十多種能力中,負責記憶力、理解力以及思考力的能力。因此,用同樣的方式念書,成績卻迥然不同,是因為其記憶力、理解力以及思考力的差異。IQ高通常對于記事、計算、理解方面有很強的能力。
情商指數(EQ)是衡量如何感受,又如何行動的。
閱讀是提升情商指數(EQ)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從歷史上的偉人們的事跡中可以看出。
以成功的政治家亞伯拉罕?6?1林肯為例,他小的時候會看媽媽借來的書籍,看到三更半夜,是個典型的閱讀少年。
鋼鐵大王安德魯?6?1卡內基,為了滿足看書的欲望,因此到書店去打工。
發明王愛迪生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讀過《羅馬帝國的興亡史》、《大英歷史》,以及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名著,是個名副其實的閱讀王。
而富蘭克林閱讀過的書籍,則是多到數不盡,甚至有傳聞說,當他看完一本書后會把書賣掉,然后再用那筆錢去買另一本書來看。
還有弗洛伊德,他受到素養豐富的雙親的影響,八歲時就已經讀完了莎士比亞的作品集,甚至還拜讀了達爾文的《進化論》。
而有著一對在農場工作的父母的牛頓,大約十二歲那一年,在應該要照顧家畜的時間,他卻偷跑到閣樓去看書,結果把家畜搞丟了,這也是很有名的傳聞。
上述所有的實例充分證明,在這些偉人的成功路上,閱讀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告訴我們,他們的成功并不是因為有高IQ,而是因為有高EQ。童年時期讀很多優良的書籍,就等于是把世界上偉大的人當作自己的老師,也可以大膽的說,在童年時期,你的人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可以使你獲得了廣闊的知識背景,有助于新信息與原有認知結構的融合和重組;借鑒多種風格,對表達能力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可以增強學習效果,提高你的素質及能力。
使用成語有時會錯用同音字或近義詞。這類錯誤出現頻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語時要特別注意用字正確。下面列舉的成語,括號前的字是別字,括號內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陰暗的樣子?!镑鋈皇?,形容相比之下暗淡無光,大為遜色的樣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門類;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類,就其次序,比喻學習要循序漸進,做事要遵循規章。
3、安(按)兵不動 指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時機,也借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按,壓住、擱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東西。殄,滅絕;天物,自然界的寶貴生物。
5、別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
6、畢(篳)路藍縷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意指駕著柴車,穿著破舊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艱辛。
7、變本加利(厲) 厲,通礪,在這句成語里當“更加深一層”或“更加嚴重” 講。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無可醫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嚴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備扮慧肓,中醫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認為此二者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狀 名,說出;狀,形容、描述?!安豢擅麪睢?,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安患偎妓鳌?,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貧瘠的土地或荒涼的地區。
12、不徑(脛)而走 脛,小腿?!安幻劧摺北扔魇挛锊淮菩芯脱杆賯鞑チ餍?。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義,但“窠臼”與鳥巢無關,含義是“現成格式、老套子”。
C
14、蒼(滄)海桑田 滄海,藍色的海洋。“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15、重蹈復(覆)轍 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覆轍,翻過來的老路。
16、出奇致(制)勝 制,取得。“制勝”,取勝。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車馬等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川,河流。
F
18、發奮(憤)圖強 下定決心,努力進取,謀求強盛。發憤:決心努力。
19、飛揚拔(跋)扈 意氣舉動超越常仿答軌,不受約束。跋扈,蠻橫
20、分道揚鏢(鑣) 鑣,馬嚼子?!皳P鑣”義為“策馬”?!胺值罁P鑣”,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紛至踏(沓)來 連續不斷的到來,紛紛到來。沓,多而重復。
G
22、甘之如怡(飴) 感到像糖一樣甜,表示甘愿承受艱苦、痛苦。飴,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確的?!捌涫恰保砸詾檎_的。所以,這句成語含有貶義。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奪取”義,但奪取的對象不同:掠,奪取人、財、地;略,奪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鄲學步”的故事,本義為“原來走路的姿勢”,在這句成語里比喻成規舊套?!肮什阶苑狻北扔靼灿诂F狀,盲目自得。
26、骨梗(鯁)在喉 鯁,魚刺?!肮酋喸诤怼?,比喻有話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蠱)惑人心 迷惑、毒心。蠱,毒蟲,用來放在食物里。
28、鬼域(蜮)伎倆 蜮,傳說中在水里的怪物?!肮眚狻奔垂砉帧?/p>
H
29、汗流夾(浹)背 浹,音jiā,義為“透徹”。“浹背”,濕透脊背。
30、好高鶩(騖)遠 騖,縱橫奔馳,引申為“追求”。鶩,鴨子,無“追求”義。比喻不切實際,不踏實。
31、和靄(藹)可親 態度溫和,容缺廳易接近。藹,和氣、態度好。
32、怙惡不?。ㄣ?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盎驶示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義為“過失、罪過”,引申為“責備”?!安痪獭?即不責備。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
36、竭澤而魚(漁) 漁,捕魚。“竭澤而漁”直譯為“排盡湖水捕魚”,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蟬 噤,閉口不言。寒蟬,秋后的蟬,寒蟬是不叫的。這句成語用“寒蟬”作比喻,形容不敢作聲。
38、金璧(碧)輝煌 “金”和“碧”,是國畫的兩種顏料:金黃色的泥金和翠綠色的石綠。用它們畫出來的畫,鮮亮耀眼?!敖鸨梯x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裝飾華麗。
39、精兵減(簡)政 “精簡”不是“減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從而使機構精干,人員素質更高?!熬啞钡恼嬷B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詣) 費盡心思鉆研或經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詣,到。
41、燴灸(膾炙)人口 膾,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澳捴巳丝凇保扔鲀灻赖脑娢幕蛎篮玫氖挛锏玫饺藗兘豢诜Q贊。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詐狡猾?;?,狡猾
43、厲(勵)精圖治 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勵,振奮。
44、禮上(尚)往來 尚,崇尚,講究?!岸Y尚往來”,指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
45、廖廖(寥寥)無幾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鱗次節(櫛)比 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齊地排列。櫛,梳篦。
47、伶牙利(俐)齒 伶俐,聰明靈活?!傲嫜览X”,形容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48、流言非(蜚)語 蜚,同“飛”。流言、飛語,均指毫無根據的話?!傲餮则阏Z”多指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傳百世。流芳,流傳美名。
M
50、毛骨聳(悚)然 悚,恐懼。悚然,恐懼的樣子。
51、美侖(輪)美奐 輪,輪囷,古代的圓形谷倉,形容高大的樣子。奐,眾多?!懊垒喢缞J”,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麗,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彌)天大謊 彌天,滿天,形容“謊言已達到極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級趣味的音樂。靡靡,頹廢淫蕩。
54、棉(綿)里藏針 形容柔中有剛,或比喻外貌柔和,內心刻毒。綿,絲綿。
55、明火執杖(仗) 仗,兵器?!懊骰饒陶獭?,指點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強盜行為或肆無忌憚地干壞事。
56、名符(副)其實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貫九洲(州)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后,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義詞。大禹時代的“天下”,即華夏大地。
58、默(墨)守陳(成)規 墨守,墨翟之守,說的是墨子與公輸般較量攻守的故事,本義為“固守”,后來演變成“守舊”。成規,久已通行的規則或方法?!澳爻梢帯保扔饕蚨菔嘏f不知變通。
O
59、漚(嘔)心瀝血 嘔心,費盡心思;瀝血,滴血。“嘔心瀝血”,竭盡心血。
P
60、旁證(征)博引 旁,廣泛;征,搜集?!芭哉鞑┮?,形容做文章廣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Q
61、青出于蘭(藍)而勝于蘭(藍) “蘭”是“蘭”的簡化字,不是“藍”的簡化字,“藍”簡化作“藍”。藍,蓼藍,一種草本植物,葉汁可作藍色染料。青,靛青,從蓼藍葉汁中提煉出來的青色染料,顏色比藍深,所以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作為成語,比喻學生超過老師,后人超過前人。
62、磬(罄)竹難書 罄,器皿中空,用盡;竹,竹簡,古代的書寫材料;罄竹,把竹簡用光了?!绑乐耠y書”,多用以形容罪大惡極,比喻罪惡事實多得寫不完。
R
63、人才擠擠(濟濟) 濟濟,讀作jǐjǐ,義為“眾多的樣子”。類似的成語還有“濟濟一堂”。
64、如愿以嘗(償) 償,歸還、抵補,引申為“滿足”?!叭缭敢詢敗北硎咀约旱脑竿麑崿F了。
65、弱不經(禁)風 禁,承受。
S
66、色彩斑爛(斕) 斑,斑點或斑紋;斕,多彩?!鞍邤獭?,形容燦爛多彩。
67、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潔凈?!吧角逍闼?,山水清凈秀麗。
68、稍(少)安勿(毋)躁 少,音shǎo,暫時。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關系融洽或結合緊密。
70、所向披糜(靡) 力量所到之處,一切障礙全被掃除。靡,順風倒下。
W
71、危如壘(累)卵 累,堆積?!袄勐选保粚訉佣逊e起來的蛋,比喻局勢極不穩定。
72、委屈(曲)求全 曲意遷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73、相形見拙(絀)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遠不如。絀,不夠、不足。
74、向偶(隅)而泣 獨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機會而失望、難過。隅,角落。
75、心無旁鶩(騖) 騖,縱橫奔馳,引申為“追求”。“旁騖”,沒有雜念,比喻專心致志。鶩,鴨子,無“追求”義。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證。“心心相印”原為佛教術語,本義為“以心印證佛法”。演化為成語,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學子 許多學生。莘莘,眾多。
78、虛座(左)以待 空著左邊的尊位恭候貴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禮主人居右,賓客居左,因以左為尊。
79、炫(烜)赫一時 名聲、氣勢在一個時期內很盛。烜,盛大。
Y
80、淹(湮)沒無聞 被埋沒而無人知曉。湮,埋沒。
81、.淹淹(奄奄)一息 形容氣息微弱的垂死之狀。奄奄,氣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 偃,本義為“人倒地若臥”,引申為“隱匿”?!百绕煜⒐摹?,指放倒旗幟,停止敲鼓,形容隱蔽行動,也指停止戰爭或停止行動。
83、搖搖欲墮(墜) 形容極不穩固,就要掉下來或垮臺。墜,掉下。
84、遺(貽)笑大方 遺、貽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時有所分工:表示“留下”用“遺”,表示一般留下用“貽”?!按蠓健?,專家、方家。“貽笑大方”,讓行家里手見笑。類似的成語還有:“貽害無窮”、“貽害后學”。
85、以(倚)老賣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紀大。
86、飲鳩(鴆)止渴 鴆,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淵源(源遠)流長 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 廚子沒做飯,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優)哉游哉 優,本義為“吃飽了”,引申為“有余、悠閑”?!皟炘沼卧铡?,形容悠閑自在。
90、憂(優)柔寡斷 優,由“悠閑”引申為“猶豫”。
Z
91、再接再勵(厲) 厲,通“礪”,即磨刀石,作動詞用,表示“磨礪”?!霸俳釉賲枴痹醋蕴拼娙嗣辖济鑼懚冯u情景的詩句:斗雞在再次廝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厲]?!霸俳釉賲枴?,比喻做事要不斷努力。
92、責無旁代(貸) 貸,借貸,要求貸方守信,不可推卸還貸的責任?!芭再J”,推卸給別人。
93、仗義直(執)言 執言,說公道話。
94、真知卓(灼)見 灼,本義為“火燒”,引申為“明白、透徹”。“真知灼見”,建立在真知基礎上的正確而深刻的見解。
95、針貶(砭)時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針,“針砭”在這句成語里作動詞,當“指出”講。
96、震(振)聾發聵 “振”和“發”同義,都是“喚起”的意思;“聾” 和“聵”也同義,都是“聽不見聲音”。“振聾發聵”,比喻喚醒精神麻木的人。
97、眾口爍(鑠)金 眾人異口同聲的議論,足能熔化金屬,形容社會輿論的力量很大。鑠,熔化。
98、縱橫俾(捭)闔 以辭令打動別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分化和爭取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捭闔,開合。捭,分開。
99、走頭(投)無路 走投,投奔?!白咄稛o路”,比喻陷入絕境。
100、自出機抒(杼) 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別出心裁,富有新意。機杼:織布機,又用來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
新課改的實施雖然有一段時間了,但是,目前的語文還是受到一些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應試教育下,確切說是在傳統模式的教育方法下,很多學生的語文興趣完全被扼殺,盡管那些學生考試分數不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怎樣培養興趣,筆者在教學中曾嘗試以下幾點做法。
一、善于創設教學情境。
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要激發興趣,首先要把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充滿情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波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而有趣又必須與情感相結合,運用情感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智力活動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而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理解能力,把課文的內容和情節通過語文描述、圖片再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表演描繪等手段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就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地產生和課文內容有關的想象和聯想,激發強烈的求知欲。
二、精心設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從協同理論的觀點來說,學習過程是一種從有序到無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斷前進的過程,課堂提問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是看問題設計得如何。在課堂教學上,“對不對”“是不是”一類的簡單提問,無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和興趣的激發。如果在教學中能從別人容易忽視的角度巧妙切人,提出既有趣味性,又有啟發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就可以達到不但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學《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題目:①你閱讀了課文,認為石像是怎樣一個形象.請用“一個……的石像”來回答。②人類要不要平等,要怎樣的平等?③人類要不要英雄,要怎樣的英雄?①你最想對石像、或者雕像者、或者作者說一句什么話?問題提出以后,學生很感興趣,七嘴八舌說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增強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和自身思想的教育。
實踐證明,精心設問,能使學生進入一種從“不平衡—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的認識途徑,由膚淺引向深入,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悟出讀書的道理來,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三、鼓勵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埋尺為本,讓學生參與是課程實施的關鍵。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彎肆高學生、文本之間是一種互動平等的對話關系,因此,教師應提倡勇于質疑,敢于問難,樂于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有好奇心,由好奇而發問是求知欲的表現,是他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的表現。雖然有些問題可能幼稚,卻反映了學生的知識、智力、能力的實際狀況,清晰地呈現學生的思維流向。對于學生的大膽質疑,教師必須學會準確判斷,因勢利導,還要設法為那些不愛說話的學生的生疑搭橋鋪路,創設情境,從而使教師的“問”逐步過渡到學生自己的“問”上去。在課堂上,適時適當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辟蹊徑,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意想不到的收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知識儲備,在課堂上要準備隨時處理難以預料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變被動為主動,這樣,學生自然就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去探究、去創新。
四、營造語文大環境,促進學生興趣的延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僅需要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激發,還必須善于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豐富語文學習的內容和形式,營造語文學習的大環境,形成一種大語文學習的文化氛圍,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延續和保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更新傳統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主要任務是要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梢姡Z文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探究去獲得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理解。而傳統語文教學雹譽過程只注重講授課文內容,教學過程變成了學生被動的機械模仿,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付出的經歷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師所講,學生頭腦中復制的是教師的思想和語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和理解語文知識,也不能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這樣的語文課就會是枯燥乏味的。其結果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因為課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知識掌握勢必不牢。所以,語文教師要營造課堂氛圍來保護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現問題。學生細讀課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于是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釋疑,要求他們精讀多想,比較分析,展開論辯交流,求得問題的解決,此環節要不惜花費時間,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可通過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討論學習,課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為教學目標,而應當引導學生在辨析問題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長需要激勵,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著收獲肯定和贊譽。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作為教師不要吝嗇“激勵語言”。因為正確運用激勵策略,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一旦有了學習欲望,何愁他們不主動學習呢?不進步呢?我們的學生雖說不上是天才,但也決不是蠢才。上課時,我們要敢于“放手”,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集體討論去獲取知識。對敢于發言,哪怕是說錯了的學生,或者是對后進生,只要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都要給予肯定、表揚。這樣就會充分調動全班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對后進生的轉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只要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多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學生就會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探討和研究的。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利用教育新理念,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心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發展潛能。
給你一個資料你參考下:
甘老師
語文閱讀知識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后)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五、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等
說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舉例子:具體說明_____ 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作比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較, 突出強調了____ 的_____特點.
列數字: 用具體的數據 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六、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七、人物描寫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侍汪;
2、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后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二)典型題實戰兵法
詞曲小知識
詞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詞(或曲)賣虛的格律,而題目則限定詞(或曲)的內容。
如《補算子.詠梅》,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
引號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對話、詩文句等);
2、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
3、表否定、反語、諷刺等意味;
4、表強調。
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后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于強調后者。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一)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中談燃: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二) 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了
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
主要有兩種題型:
A、“××”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B、“××”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 ,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 ,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準確地說明了 ,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性。
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嫉闹复~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