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計算機內存按發展年代歷史分類 歷史發展年代 計算機內存按發展年代歷史可分為 20年代發展的歷史 80年代歷史發生的事情
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 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鎬京,今陜西西安西。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陽,今陜西咸陽東北。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都城在長安,基歷今陜西西安西北。
東漢(公元25年—220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吳的都城在建業,今江蘇南京。
西晉(公元265年—316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東晉(公元317年—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南朝埋鋒孝經歷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公元 493 年,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東魏的都城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北齊的都城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都城在大興,今陜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梁、漢、周的都城在今河南開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陽。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都城在東京,今河南開封。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
遼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名義上的都城在上京臨潢府,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的都城在興慶府,在今天的寧夏銀川。
金朝(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最彎稿初的都城在上京會寧府,在黑龍江的阿城。中期遷都中都,在今天的北京。晚期遷都南京,在現代的河南開封。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都城在應天,今江蘇南京。
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遼寧沈陽。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后,順治帝遷都京師,今北京。
中國的歷史發展順序是什么?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北宋南宋、遼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
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鎬京,今陜西西安西。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陽,今陜西咸歷敗陽東北。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
東漢(公元25年—220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畝爛鎮),魏的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吳的都城在建業,今江蘇南京。
西晉(公元265年—316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東晉(公元317年—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南朝經歷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公元 493 年,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東魏的都城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北齊的都城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都城在大興,今陜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梁、漢、周的都城在今河南開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陽。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都城在東京,今河南開封。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
遼迅粗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名義上的都城在上京臨潢府,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的都城在興慶府,在今天的寧夏銀川。
金朝(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最初的都城在上京會寧府,在黑龍江的阿城。中期遷都中都,在今天的北京。晚期遷都南京,在現代的河南開封。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都城在應天,今江蘇南京。
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遼寧沈陽。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后,順治帝遷都京師,今北京。
召公封燕
召公封燕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建立西周。采用分封制,將子弟、親戚、功臣、貴族分封各地為諸侯。召公爽,姬姓,為周之支族,活動于今陜西岐山西南,因食采于召,故稱召公。周初,召睜世余公為周王室太保,位居三公。曾輔佐周王滅紂克商及夷、奄、薄姑等方國的叛亂。
燕王噲讓子之
燕王噲讓子之燕王噲元年(公元前320),以子之為相。子之權勢漸重,覬覦燕國君主地位。還通過蘇代、鹿一毛游說燕王噲讓位。燕王噲五年(公元前316),燕王噲讓君位于子之。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太子平和將軍市被起兵攻子之,齊宣王悉滾派兵增援。混亂中,殺太子平和將軍市被,平定了叛亂。齊軍進入燕都,殺燕王哈和子之。公元前312年,趙國派公子職入燕,立以為王,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修筑黃金臺
燕昭王修筑黃金臺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在郭隗的協助下,于易水旁修筑黃金臺,廣招天下人才,樂毅、鄒衍、劇辛等前來投奔。燕昭王采納樂毅論功授爵授祿的政治制度,并改革吏制,設相國和將軍,分掌政治、軍事大權;全國分五郡,郡下設縣;郡守和縣令由燕王任命;制定嚴酷的刑法,燕國日益強盛。
樂毅伐齊
樂毅伐齊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楚、韓、趙、魏五國共同伐齊。激戰于濟西,大敗齊軍。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并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燕昭王返棚封樂毅為昌國君。燕國至此達到鼎盛時期。樂毅墓位于房山區官道鄉富莊村東。整體呈圓形,土寶頂高約10米,占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墓兩側現存民國4年(1915)碑記一座。碑上刻有館閣體“望諸君墓”4字。
田單破燕
田單破燕燕昭王死,齊國田單利用燕惠王與樂毅不 和,施反間計,惠王撤換樂毅。田又用重金收買燕將,公元前278年,用"火牛陣"大敗燕軍。將燕軍趕出齊國。公元前279年,田單去莒迎齊襄王主政。
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秦攻燕,兵臨易水。燕太子丹派荊軻等人以獻督亢之地圖和秦將樊於期首級之名,圖謀刺殺秦王。荊軻至秦獻圖時,圖窮而匕首見,刺秦王不中,被殺。司馬遷曾以"風蕭蕭今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描述這一悲壯之舉。燕王喜二十九年(公元前226),秦王派王翦率軍伐燕,同年十月拔燕都薊城。公元前222年,燕亡
秦至隋唐時期
韓廣稱薊王
韓廣... ...
中國發展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于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
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亮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后,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后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
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擴展資料: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夏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東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周 戰國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秦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漢 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東漢 公元25年
三國(魏、蜀、吳) 公元220年—265年
西晉 公元265年—316年
東晉 公元317年—420年
南北朝 公元420年—589年
隋 公元581年—618年
唐 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 公元907年—960年
北宋 公元960年—1127年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元 公元1271年—1368年
明 公元1368年—1644年
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民國 公元1912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元1949年—
原始社會
(距今約40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距今約400萬年前 蝴蝶臘瑪古猿已在云南元謀盆地生息 距今約200萬年前 巫山人已在川東生息 距今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已在云南元謀盆地生息,打制石器問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約100萬年前 藍田人已在陜西藍田地帶生息 距今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類的某些特征,已經能夠保存火種,并用火燒烤食物,手腳分工明確,過著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距今約20萬年前 金牛山人已在東北遼河流域生息,標志著人類開始由直立人向智人進化。 距今約15萬年前 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約10萬年前 許家窯人(伏羲氏)已在晉北古大同敬敏森湖畔生息,飛石索已用于狩獵 距今約5萬年前 骨針在遼寧小孤山制成 距今約3萬年前 峙峪人已在晉北桑干河流域生息。
距拿如今約3萬年前 山頂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生息,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距今約3萬年前 下川文化在晉南形成 距今約1萬年前 (神農氏)原始農業在中華大地出現 約公元前6000年 裴李崗文化在中原地帶形成,龜甲占卜在中原出現,文字符號萌芽,骨笛制成,粟在黃河流域廣泛種植,豬狗雞在中原已家養。
約公元前5850年 大地灣文化在隴東形成,黍子、油菜已種植,原始混凝土制成 約公元前5000年 河姆渡文化在長江下游形成,稻在長江流域廣泛種植,骨耜已為稻作農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在黃河中游形成,龍虎觀念萌生,彩陶藝術出現,壁畫出現 母系氏族公社 約公元前4300年 大汶口文化在黃河下游形成,釀酒器皿制成 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 大溪文化在長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現,動物殉葬風俗已見 約公元前3500年 紅山文化在內蒙古草原東部及遼西形成,玉豬龍崇拜形成,石砌祭壇出現 約公元前3300年 馬家窯文化在黃河上游形成,彩陶藝術進入盛世,青銅刀已用范鑄。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新朝-東漢-陵扒三國(魏-蜀漢-吳遲知)-西晉-五胡十六國-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碼汪消-遼-金-北宋-西夏-南宋-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