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50個經典歷史典故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100個 來原于歷史故事的成語 歷史故事成語20個 十個著名的歷史典故成語
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如下:
1、兵荒馬亂: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2、南征北戰: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3、驚弓之鳥: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4、各自為戰: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5、千金買骨: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視人才。
6、百戰不殆: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于用兵。
7、決一死戰:決:決定;死:拼死。對敵人拼死決戰。
8、春秋無義戰: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9、背水一戰:背水:背向水,表示仔猛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10、三顧茅廬:配瞎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11、約法三章: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12、單刀赴會: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后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念賣橋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13、能征慣戰: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很能打仗。
14、多多益善:益:更加。越多越好。
15、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許多成語都是由一個真實歷史故事演變而來,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以供參考!
1、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2、孺子可教:指年輕人可培養。
3、以戰去戰:用戰爭消滅戰爭。
4、精忠報國: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5、浴血奮戰:形容頑強地拼死戰斗。
6、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7、封金掛?。褐^不受賞賜,辭去官職。
8、一身是膽: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9、百戰百勝: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10、龍血玄黃: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11、才高八斗: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12、各自為戰: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13、刮目相看: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14、屢戰屢?。簩遥憾啻?。多啟蔽次打仗多次失敗。
15、休兵罷戰: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16、南征北戰: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17、十面埋伏:意思是設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
18、一飯千金: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19、指鹿為馬: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
20、東窗事發:現泛指陰謀敗露或秘密勾當被發覺。
21、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22、三顧茅廬: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23、決一死戰:決:決定;死:拼死。對敵人拼死決戰。
24、多多益善: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25、投筆從戎: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投:扔掉。
26、兵戎相見: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27、枕戈寢甲: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28、紙上談友羨兵:在紙上談論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29、千金買骨:花千金高價去購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愛惜人才。
30、一字千金:增損一字;賞以千金。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1、百戰不殆: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于用兵。
32、手不釋卷:釋:放開;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33、戰無不克: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34、入木三分: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后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
35、速戰速決: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36、血戰到底:血戰: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戰斗。指激烈戰斗到最后時刻。
37、寶刀不老: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
38、兵荒馬亂: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39、烽火連年: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40、背城一戰: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后一戰。
41、連戰皆捷: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42、破釜沉舟: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只。比喻戰斗到底。
43、四面楚歌: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44、禍結兵連:結:相聯;兵:戰爭;連:接連。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45、七步好旁拍成詩: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46、望梅止渴: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47、圍魏救趙:指攻擊敵人后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48、短兵接戰: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斗。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斗爭。
49、窮兵黷武: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50、鑿壁偷光:在墻上鑿開一個小孔;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習。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如下:
戰國:
完璧歸趙陪襲(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秦朝: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懸梁橡如刺股(蘇秦、孫敬)。
漢 朝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尸(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云)。
封金掛?。P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朝 :
入木三梁亂啟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朝 :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故事一般由幾大要素組成:時間、地點、人物和情節演繹。任何一部歷史都不可能缺失這些東西,歷史本身就是一連串的事件組成,每個事件決不能離這些要素而去. 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一)
【二卵棄干城】故事的主人公:
茍變,戰國時期衛國名將。開始衛侯并不重用他,因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時曾吃過人家兩個雞蛋。
【二卵棄干城】是什么意思?
卵:雞蛋;干城:捍衛者。比喻因人有小的過失而忽略他的大節。
【二卵棄干城】出自哪里?
《孔叢子·居衛》載:子思向衛君薦茍變為將,衛君亦知變為將材,但因他在一次征賦時食人二雞子,故不予任用。
【二卵棄干城】詞語辨析:
【二卵棄干城讀音】:èr luǎn qì gān chéng
【二卵棄干城用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用于用人
【二卵棄干城】如何造句:
1、“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也。
2、絕大多數人才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求全責備,就會“以二卵棄干城之將”,“以寸朽棄連抱之材”,最終一無所得。
【二卵棄干城】典故:
戰國時期,子思向衛君舉薦茍變為將。衛君也曉得茍變是個將才,但因為他在一次鬧團征賦時曾經吃過百姓的兩個雞蛋,所以沒有任用他。子思說用人應該“用其所長,棄其所短”,不能因為吃過別人的兩個雞蛋而放棄大將之才。
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二)
【釜中游魚】故事的主人公:
張嬰,東漢廣陵郡(長江北岸重要都市和軍事重鎮,今揚州)人。生卒年不詳。
張綱,字文紀(108—143年),東漢犍為郡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人。張綱是漢留侯張良的后代(七世孫),父親叫張皓,爺爺叫張胤。他還是蜀漢將軍張翼的曾祖父。
【釜中游魚】是什么意思?
在鍋里游著的魚。比喻處在絕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
【釜中游魚】出自哪里?
《后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p>
【釜中游魚】詞語辨析:
【釜中游魚讀音】:fǔ zhōng yóu yú
【釜中游魚的近義詞】:釜中之魚
【釜中游魚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
【釜中游魚】如何造句:
1、匪徒已被重重圍困,有如釜中游魚。
2、道盡途窮,不過一釜中游魚,你能逃得到哪里去呢?
3、七大高手已去其五,剩下的領頭人孫福海和另外一個手下也不過是釜中游魚,小命不長!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孫福海,乃是閻羅殿前偏殿的殿主。
【釜中游魚】典故:
張綱是東漢人,為人剛直不阿。
當時的大將軍梁冀貪贓枉法、殘害忠良,他的妹妹是皇太后和皇后,他的親信遍布朝廷,沒有人敢得罪他。
一次朝廷任命張綱和另外7人為監察史,別人都出外去巡查。張綱說:“豺狼當道,譽唯為什么要去查問狐貍呢?”他直言上書皇上,揭露梁冀的十五條罪狀。滿朝百宮為之震驚,但梁冀的勢力太大,皇帝也奈何不得。從此,梁冀對張綱恨之入骨。
不久,廣陵張嬰率眾造反,殺了刺史,活躍在揚州和徐州之間,朝廷也沒辦法。梁冀借刀,派張綱去廣陵當太守。張綱也不害怕,只帶著十幾名隨從就上任了。上任后,張綱親自去勸說張嬰,向他表示了皇恩浩蕩,慶彎培也表示要懲辦貪官污吏。張嬰被張綱的誠意說服了,哭泣著說:“我們只是因為生活所迫才相聚起事的,就好像在鍋里游的魚兒,很快就會死亡,我們愿意歸順朝廷?!背⒔邮芰怂麄兊耐督?,從此廣陵太平無事。
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三)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故事的主人公:
呂僧珍、宋季雅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是什么意思?
比喻好鄰居千金難買。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出自哪里?
《南史·呂僧珍傳》載:宋季雅罷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側。僧珍問宅價。曰:“一千一百萬。”怪其貴。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p>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詞語辨析: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讀音】:bǎi wàn mǎi zhái , qiān wàn mǎi lín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的近義詞】:千金買鄰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的同韻詞】:仗勢欺人、駟之過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用法】:作分句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典故:
梁武帝很欣賞呂僧珍的才干。有一次,呂僧珍請求梁武帝讓他回鄉掃墓。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任南兗州刺史的官職,讓他光耀一下門庭。
呂僧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辦事。因公會客時,連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準進入客廳。一些近親,以為有了呂僧珍這樣的靠山,可以不再做買賣,到州里來見他,以謀取一官半職。呂僧珍耐公說服他們回去,繼續做自己的小生意。
呂僧珍住宅的前面,有一所他屬下的官舍,平時出入的人很多。有人建議他要那個屬下到別處去辦公,把官舍留下來住。呂僧珍嚴詞拒絕、表示決不能把官舍作為私人的住宅。
呂僧珍這種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們的稱頌。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員告老還鄉到南兗州后,特地把呂僧珍私宅鄰家的一幢房屋買下來居住。一天,呂僧珍問他買這幢房子花了多少錢,宋季雅回答說:“共花了一千一百萬。”
呂僧珍聽了大吃一驚,反問道:“要一千一百萬,怎么會這么貴?”宋季雅笑著回答說:“其中一百萬是買房屋,一千萬是買鄰居。
呂僧珍聽后想了一會兒才明白,跟著笑了起來。
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四)
【朗朗乾坤】是什么意思?
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朗朗乾坤】出自哪里?
元·李文慰《燕青博魚》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蕩乾坤,你怎么當街里打人?!?/p>
【朗朗乾坤】詞語辨析:
【朗朗乾坤讀音】:lǎng lǎng qián kūn
【朗朗乾坤的近義詞】:清平世界
【朗朗乾坤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朗朗乾坤】如何造句:
1、一支粉筆,鑄就千百輝煌人生;兩袖清風,掃得一方朗朗乾坤。
2、朗朗乾坤,光天化日,摧毀生態園又悍然搶劫分贓,無法無天。
3、你難道不知男女授受不親,剛剛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眾人親眼所見,你對我姐姐又。
4、如今是什么世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喪家之狗都敢亂咬人了,還要咬斷人家脖子。
5、朗朗乾坤,難道就沒有一個血性男兒,惡霸逞兇,難道就沒有一個人出手相救?
6、身為華夏兒女,恨不能蕩除蠻夷!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7、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你想干什么?登徒浪子,無名鼠輩!
8、經過不斷的修煉體悟尋覓,歷經身體靈魂情感的折磨,終于將原本妖魔當道的世界激濁揚清,再創一個云淡風輕之朗朗乾坤。
9、非要有賢侄這樣有大氣魄的俊才,方可蕩滌頑疾;還我北冥一個朗朗乾坤。
10、今夜,將只有你陪著我,就讓我們一起,一起殺出個日月無光天翻地覆,一起殺出個快意恩仇血染大地,一起殺出個白日青天朗朗乾坤。
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五)
【舉足輕重】故事的主人公:
竇融(前16年—62年)新莽末至東漢時期軍閥、名臣,新莽末曾從王匡鎮壓綠林、赤眉,拜波水將軍。后歸劉玄,為張掖屬國都尉。
【舉足輕重】是什么意思?
只要腳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指處于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
【舉足輕重】出自哪里?
《后漢書·竇融傳》:“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p>
【舉足輕重】詞語辨析:
【舉足輕重讀音】:jǔ zú qīng zhòng
【舉足輕重的近義詞】:至關重要
【舉足輕重的反義詞】:無關緊要、無關大局、無足輕重
【舉足輕重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舉足輕重】如何造句:
1、他意識到自己處在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下決心要與國家共存亡。
2、這個工作舉足輕重,我怕是不勝其任的。
3、因為他是銀行界的巨頭,他投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一定要爭取他。
4、他的一言一行對全局舉足輕重。
5、他本來很一般;但由于雙方都爭取他;他便成舉足輕重的人物了。
6、資訊工業在國內工業發展中無疑是舉足輕重的腳色。
7、他是政壇的大老,一言九鼎,舉足輕重。
8、別妄自菲薄,就是一顆小螺絲也對整部機器的運作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9、他是公司里舉足輕重的人物,凡是重要的事情都由他決定。
10、如今,人們的衣著服飾在日常生活中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舉足輕重】典故:
東漢時期,有個將軍叫竇融。新莽末年,為將軍,后來投降劉玄,擔任張掖屬國都尉。劉玄敗亡以后,他聯合酒泉、,敦煌等五郡,割據河西,號稱河西五郡大將軍,勢力很大。
漢光武帝劉秀取得政權后,中原的局勢越來越穩定,竇融便想歸歸附劉秀。于是他派長史劉鈞攜帶珍寶拜見劉秀。劉秀,很高興地接受了請求,并封竇融為涼州牧,賞賜貢黃金二百斤,還給竇融寫了一封信,分析了當時政治、軍事形勢,肯定竇,融治理河西五郡的政績。
信中說,除朝廷和竇融之外,還有益州的公孫述和天水的隗器,他們都野心勃勃,想稱王稱霸。在此形勢下,竇融的地位舉足輕重,對統一全國起著關鍵作用。
竇融接到光武帝的信后,表示一心一意歸順朝廷,后來,他率兵協助朝廷,平定了隗器的叛亂,又滅掉了公孫述。因此,劉秀封他為安豐侯,讓他擔任大司空。
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相關文章: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故事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4個出自于歷史故事的成語
★來自歷史的成語故事精選5則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
★來自歷史的成語精選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匯總大全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源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三顧茅渣局廬、望如弊讓梅止渴、拋磚引玉、指鹿為馬、聞雞起舞等。
1、三顧茅廬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釋義:先帝不因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廬來拜訪我。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2、望梅止渴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孔渎勚诮猿鏊?,乘此得及前源”。
釋義: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軍隊都渴,于是命令說: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聽了,口水都流出來,乘此得以和前源。
語法:連卜氏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3、拋磚引玉
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釋義:想拋出磚去引回玉來,卻得了個墜子。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于謙詞。
4、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于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二世笑著說:你錯了吧?對鹿為馬。問身邊的人,左右有人沉默,有人說馬以迎合趙高。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5、聞雞起舞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唐 房玄齡《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釋義:半夜聽到荒雞叫,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了。于是起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