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歷史?最早的魚類化石沉積在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巖石里,距今已有大約4億年的歷史了。通過對巖石的研究,人們知道這種最早的魚類生活在咸水環境里,或者說是生活在海洋中,它們的身體外面披有鎧甲一樣堅硬的外骨骼。那么,魚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魚的起源很早,在世界上還沒有人類的時候,魚類就生哪滑活在海洋里了。雖然在數億年的演化過程中有一些古老的種類已經滅絕,但另有其它新興的種類繼之產生。據文獻記載,魚最初發現于據今四億年的奧陶紀地層,但所得到的那時魚類的化石是不完整的,一直到了志留紀晚期,才完整地獲取了關于化石及早期脊椎動物關系的概念。泥盆紀時,各種古今魚均已出現。泥盆紀時代既可謂是魚的初生年代,也是魚的極盛時代,當時,由于其它的脊椎動物還不多,所以有人把泥盆紀城為“魚的時代”。到了新生代,各群魚類十分繁多,成為脊椎動物中最大的類群,為魚類的發展史中的全盛時代。 從泥盆紀所取得的化石分析,古代魚類可分為四大類:無頜類、盾皮類、軟骨魚類、及硬骨魚類。無頜類動物在志留紀及泥盆紀中最多,被公認為最早的脊椎動物,化石的無頜類的身體幾乎被厚硬骨板及硬的東西包被,故稱為甲胄魚類。盾皮魚類是最早的有頜類,它們泥盆紀時盛極一時,但到了末期則大部分絕滅。有人認為軟骨魚類及硬骨魚類是由盾皮類沿兩個方向演變而來,但至今仍無證據證實。軟骨魚類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魚類,但一般認為軟骨魚類與硬骨魚類是兩支平行發展的分支。最早的硬骨魚類是古鱈類,再由此演變現存的絕大多數的硬骨魚類。
古生物學家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是昆明魚,它被稱為天下第一魚。和昆明魚一起出世的還有海口魚,它們出現的時間大約是5.30億年。經過1.20億年漫長時間的演化,直至進入泥盆紀時,魚類才像井噴一樣涌現。它們很快就占據了整個海洋和陸地水域,這就是地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魚類時代,歷時1.60億年。魚類時代在地質歷史上被稱為晚古生代,它包含泥盆紀(距今4.10億~3.54億年)、石炭紀(距今3.54億~2.95億年)和二疊紀(距今2.95億~2.51億年)。
魚類時代出現的魚與其老祖宗昆明魚全然不同。它們不屬“溫、良、恭、儉、讓”之輩,而是“披盔戴甲”、“滿臉殺氣和霸氣”的超級“殺手”,如盾皮魚家族中的鄧氏魚,體長10米,重4噸,襲擊獵物時的咬合力竟高達5000千克,是恐龍時代最厲害的霸王龍咬合力的2.7倍(霸王龍的咬合力為1360千克),是美洲短吻鱷魚咬合力的5.2倍(美洲短吻鱷魚的咬合力為963千克),是現代的鯊魚咬合力的10倍(鯊魚的平均咬合力以500千克計)。它們是當時海中的霸王,誰都吃。魚類時代“英雄輩出”,除了霸王魚——鄧氏魚以外,還有一種鯊魚叫巨牙鯊,它比現代的鯊魚還要長兩倍,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像一把巨型匕首。
魚類屬于脊索動物,現在科學界的一種主流觀點認為脊索動物是由棘皮動物進化而來。
魚是大部分是冷血動物,極少數為溫血動物,用鰓呼吸,具有顎和鰭。現存魚類可分為兩個主要族群:軟骨魚類(如鯊魚等)和硬骨魚類(線狀鰭和波狀鰭的魚類)。
這兩種族群的魚類都首先出脊昌轎泥盆紀早期,線狀鰭魚中較進階的一群稱為硬骨魚,在侏羅紀時開始進化,已變成個體數量最多的魚類。另外也有數種已絕種的魚類。
擴展資料:
魚,相伴人類走過了五千多年歷程,與人類結下了迅逗不解之緣,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極為重要的食品與觀賞寵物,但人們對什么動物是“魚”,魚的定義應如何下,卻知者甚少。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魚所下的定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近五億年前,地球上生命歷程進程中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出現了最早的魚形櫻肆動物,揭開了脊椎動物史的序幕,從而導致動物界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真正的魚類最早出現于三億余年前,在整個悠久歷史過程中,曾經生存過大量的魚類,早已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亡絕滅,生存在地球上的魚類,僅僅是后來出現、演化而來的極小的一部分種類。
魚的由來(神話故事)我國海域遼闊,江河交錯,魚類繁多。有些魚的名字,沾歷史名人的光而出名。摭拾于下,與君共賞。
1、被賦予國姓的鄭成功,率兵抗擊荷夷入侵臺灣時,從福建帶去珍稀的香魚,放養于臺灣島繁殖,遂成為臺灣延席上佳看。后人為懷念國姓爺,特將魚名取為國姓魚。此魚,窄長側扁,頭小吻尖,口大眼小,體披細鱗,有特殊香味。
2、朱元章在甌江(今浙江省溫州市大水系)船上與開國功臣劉伯溫凳陪對飲暢談,至五更時酒菜殆盡。遠處漁火點點,朱元章令隨從去買魚。不料買來的卻是小魚,朱元章欲發怒,劉伯溫拱手相告:“主公逢上好兆頭。這小魚俗呼渡魚。這個‘渡’字,恰是主公渡江北上征伐;現又值五更,不就是‘五朝圣’,預兆成功”嘛?朱元章聽了大喜,說“若真是這樣,我封你為國師,這魚就封為國師魚。”此魚,體長盈寸,頭橢圓,少骨刺,白肚褐背,烘干香酥,是佐酒的佳饌。
3、南宋哲學家朱熹,任同安(今福建省境內)主符時,有一天在縣衙伏案疾書,忽聞鱷魚精追食百姓,即步出衙門,將朱筆朝鱷魚精擲去,巧中魚喉,魚死后化作小蟲。因小蟲在“文昌帝君”誕辰時特別多。故名文昌魚。此魚,頭尖小,無鰭,無鱗,無脊椎,連眼睛也沒有,動物學家稱“魚類的祖先”。
魚,《說文解字》卷十一魚部記載: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凡魚之屬皆從魚。語居切〖注〗《說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