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麗江歷史,麗江古城的來歷和故事

  • 歷史
  • 2023-04-20
目錄
  • 麗江古城歷史故事或傳說
  • 麗江古城的來歷和故事
  • 麗江歷史文化
  • 麗江的歷史文化概括
  • 中國歷史文化簡介100字

  • 麗江古城歷史故事或傳說

    1、云南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了,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

    2、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頌散館、雪山書判櫻肢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舊居、凈蓮寺、普賢寺、接風樓、十月文學館、紅軍長征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麗江古城徐霞客紀念館等景點。麗江為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3、2019年1月1日起,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根據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財政廳《關掘世于降低麗江古城維護費收費標準的通知》,面向游客收取的麗江古城維護費收費標準從每人次80元調整為每人次50元,征收對象、范圍、方式及免征范圍保持不變。

    麗江古城的來歷和故事

    1.麗江古碧型城的歷史

    麗江古城經由歷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設。追朔“麗江人”的建筑史,從古代的洞穴居、樹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發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的古城民居模式。古城民居的平面特點是以院子為中心,內向的庭院組合,廈子(外廊)是納西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1254年麗江木氏先祖歸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設三賧管民官,其建制隸屬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公元1382 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并封為世襲知府。麗江古城、麗江軍民府(木家院),其建設別具一格,氣勢恢弘,亦是當時木氏家族政治、經濟、權力的象征。中國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游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櫛比”。就是對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納西民族是一個善于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民族,由于麗江處在南絲綢之路的口岸及茶馬古道上。是滇藏貿易的集散地。從公元 1253年,忽必烈駐軍麗江帶進了外來文化,后期受中原文化影響,如藏傳佛教、道教,直到20世紀初,又受到基督教文化影響,加上納西民族古老的東巴教、東巴經、東巴象形文字、東巴繪畫及被稱為元人遺音的納西洞經古樂等。凡此種種,都能兼收并蓄,共存發展。這些文化影響更增添了麗江古城的內涵。

    古城之美還在于其所處的地理環境的自然與和協,古城西北方30公里處是海拔5596米,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的玉龍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遺跡。玉泉水分西、中、東三大主流,流入古城區分成若干支渠,使水網與五花石鋪就的道路網相互交織,真有“家泉水繞詩詠,戶戶垂揚入畫圖”之妙。引得許多中外建筑學家贊嘆,素有“高原姑蘇”、“東方威尼斯”的美稱。一直以來,無數海內外游客被古城、雪山所吸引,紛至沓來,在古樸自然、幽雅寧靜的古城中流連忘返。

    2.關于麗江古城的歷史或傳說

    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它位于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闊野。麗江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麗江古城根據文化遺產遴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批準時間:1997年12月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云南省的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筑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這一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衫森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編號:200-017

    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城墻的古城之一。(另一個是歙縣)據說是因為或慧畝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余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制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墻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后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巖,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與整個古城環境相

    麗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凈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 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修建于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它們見證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位于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飛來的彩鳳,故名“五鳳樓”。五鳳樓融合了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后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筑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過,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于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3.古城麗江有多久的歷史

    麗江古城在南宋時期就初具規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歷史。自明朝時,麗江古城稱“大研廂”,因其居麗江壩中心,四面青山環繞,一 片碧野之間綠水縈回,形似一塊碧玉大硯,故而得名。

    歷史軌跡:

    麗江戰國時屬秦國蜀郡。漢屬越郡。三國屬云南郡。南朝為遂段縣,大約在此時納西族先民遷于此。

    古色古香的麗江古城唐時曾為姚州都督府地,后為吐蕃,南詔地,稱桑川,屬劍川節度。

    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余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麗江(金沙江古名)灣而得名。

    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游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于王者”,而麗江府“富冠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傳》則言“云南諸土官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麗江壩子中心,四周青山環繞,形似一巨硯,故名大研(硯)廂。麗江(28張)

    清為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設流,結束木氏土司元代以來的世襲統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麗江縣。

    1961年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屬麗江地區。

    1997年12月,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成功,填補了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2003年4月,麗江撤地設市,將原麗江地區改設為麗江市,并將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分為古城區及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歸流政策以后,便成為一個納西文化和漢族文化的綜合體。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納西東巴教發源地)的納西人和金沙江東瀘沽湖地區的摩梭人,麗江壩區的納西社區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和同化,這種同化過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業的發展中逐步加速。

    4.麗江歷史和文化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

    本質特征。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筑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筑、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于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筑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

    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86年,中國 *** 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絡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中就有久負盛名的麗江大研古鎮.

    文化風俗

    文化

    這種文化的演變在漢化程度最高的麗江古城反映的尤為明顯,在96年地震和隨之而來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后,漢語的云南方言逐漸替代納西口語成為古城社區的主流語言,而年輕納西夫婦也開始用漢語對子女進行教育。 而在1990年以前的麗江,納西的口語在古城是一種缺省的社會交流,即使子女在學校接受漢語的教育,但是納西家庭中和納西少年之間卻都用納西語進行交流。1996年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給麗江的民眾帶來信心,而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漢語的方言替代納西口語成為麗江(古城)的交流,這則使納西傳統文化的前途顯得更為嚴峻。不過隨著打跳歌、納西凈地、東巴吉日經等納西語歌曲風靡古城,意味著納西本土文化的回歸潮流正在興起。

    兩性風俗

    如同今日漢族的父權社會,麗江壩區的納西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而與瀘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長制有所不同的是,納西婦女承擔著比漢族婦女更承重的家務和社會義務。

    在麗江古城,四十多歲的男人養花養鳥甚為普遍,這給人以納西族過于滿足于現狀而不思進取的印象,其實,除了掌握家庭之外,這也和麗江傳統的商業經濟而非手工業經濟有聯系。納西女性不僅要承擔家務,而且還要賺錢養家,在古城原先的四方街菜市場,操刀賣肉的絕大多數是中年婦女,而男性則在一旁收錢、觀看。1980年代,《南華早報》的記者在古城關門口看到這一場景,以至于得出納西社區仍保留母系遺風的結論。

    在1253年蒙古人征服麗江之前,麗江的納西和瀘沽湖的摩梭同處于母權社會,1253年以后傾向于中原漢文化的木氏逐步使納西家庭受到漢族父權制度的影響,1723年漢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統治麗江,大量的漢族的價值觀,包括父權社會的規范和父母包辦的婚姻制度開始盛行,納西婦女不僅失去了對家庭的掌握,同時由于戀愛自由和性的自由遭到儒家漢制的抵觸, 納西少女情死的人數急劇上升,有些私定終身的男女則越過金沙江遷到摩梭社區,尋找自由的愛情。

    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納西青年男女,已經不再遵從傳統的價值,他們和大陸的新新人類一樣,從西方涌入的文化中尋找納西祖先曾經擁有的自由精神。

    5.麗江的歷史沿革

    麗江古城在南宋時期就初具規模,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

    麗江戰國時屬秦國蜀郡。

    漢屬越郡。

    三國屬云南郡。

    南朝為遂段縣,大約在此時納西族先民遷于此。

    唐時曾為姚州都督府地,后為吐蕃,南詔地,稱桑川,屬劍川節度。

    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余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麗江(金沙江古名)灣而得名。

    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木氏土司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游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于王者”,而麗江府“富冠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傳》則言“云南諸土官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麗江壩子中心,四周青山環繞,形似一巨硯,故名大研(硯)廂。

    清為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設流,結束木氏土司元代以來的世襲統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麗江縣。

    1961年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屬麗江地區。

    1997年12月,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成功,填補了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麗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歸流政策以后成為一個納西文化和漢族文化的綜合體。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納西東巴教發源地)的納西人和金沙江東瀘沽湖地區的摩梭人,麗江壩區的納西社區受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和同化,這種同化過程在1996年的麗江大地震和此后旅游業的發展中逐步加速。

    2003年4月,麗江撤地設市,將原麗江地區改設為麗江市,并將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分為古城區及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歷史文化

    ????

    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宏鉛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筑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這一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衡慶“知”即集市,可知麗蔽攔好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

    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余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制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墻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后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巖,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與整個古城環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凈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

    麗江的歷史文化概括

    麗江古城歷史背景簡單概括:麗江古城經由歷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設。追朔“麗江人”的建筑史,從古代的洞姿擾穴居、樹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發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的古城民居模式。古城民居的平面特點是以院子為中心,內向的庭院組合,廈子(外廊)是納西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1254年麗江木氏先祖跡穗旦歸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設三賧管民官,其建制隸屬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公元1382 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并封為世襲知府。麗江古城、麗江軍民府(木家院),其建設別具一格,氣勢恢弘,族磨亦是當時木氏家族政治、經濟、權力的象征。中國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游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櫛比”。

    就是對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納西民族是一個善于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民族,由于麗江處在南絲綢之路的口岸及茶馬古道上。是滇藏貿易的集散地。

    從公元 1253年,忽必烈駐軍麗江帶進了外來文化,后期受中原文化影響,如藏傳佛教、道教,直到20世紀初,又受到基督教文化影響,加上納西民族古老的東巴教、東巴經、東巴象形文字、東巴繪畫及被稱為元人遺音的納西洞經古樂等。凡此種種,都能兼收并蓄,共存發展。這些文化影響更增添了麗江古城的內涵。

    古城之美還在于其所處的地理環境的自然與和協,古城西北方30公里處是海拔5596米,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的玉龍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遺跡。

    中國歷史文化簡介100字

    麗江古城位于悶團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大研鎮,地處云貴高原,是納西、白、傈僳、彝、普米、壯、回等民族的聚集地。因金沙江流經其境,“金生麗水”,故名麗江。這里是中國西南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早在10萬年前,就有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麗江人”在這里活動。戰國時期,麗江屬螞備橘秦國蜀郡,兩漢置遂久縣,唐代先后歸屬吐藩與南詔,宋時臣服大理國,到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17年),設麗江宣慰司,始稱麗江。明代設麗江軍民府,清雍正元年設麗江府,民國時期設麗江縣。滾棚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手机在线观看?v无码片|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免费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av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