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歷史?2.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那么,人教版八下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求學將以致用;學習八年級歷史知識先在虛心。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單元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
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以表示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和緬懷。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首次會議,政府領導人宣布就職,會議決定以“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4、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
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麗花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世界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早跡冊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
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戰爭。
八年級的歷史知識應該說是有初一的歷史做基礎的,歷史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下面由我為你提供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圖,希望大家喜歡。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圖欣賞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圖1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圖2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圖3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圖4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圖5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一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978年)
背景:粉碎“_”以后,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
意義(影響):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2、偉大的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北京)
內容:
①(思想上)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寬簡局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③(組織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集體。
知識不需要對“成功”負責,需要對成功負責的東西,叫技能。然而現在很多人,分不清兩者的區別。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1
海峽兩岸的交往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①建國初期:(1949-1954年)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1955年后)
③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并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④1995年初,提出的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內容: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
海峽兩岸的交往:①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②1992年臺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基會;1991年中國大陸成立了海協會。)③1993年兩會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
八年級的人教版歷史是不同于別的版本歷史的,那么同學們知道人教版總結的歷史知識嗎?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一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內容:①通過了《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中華人民共歷好和國憲法》制定以前,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④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舉行埋山開國大典。54門禮炮齊鳴28響。(54代表當時全國54個民族,28代表從1921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斗爭取得勝利。)
2.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彎爛中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2)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知識好象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1
第十九課 教育事業的發展
義務教育的普及
1、義務教育實施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據“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學校面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基礎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改革缺裂雀開放以來,隨著教育投入的逐漸增加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城鄉基礎教育更是蓬勃發展。
2、《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及實施:
1986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把基礎教育納入法制軌道,開始依法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3、義務教育的普及情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推動下,城鄉“以法治教”,普及小學和初級教育的工作進入新階段。到2001年底,占全國人口85%的地區已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
4、普及義務教育的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不僅給中國基礎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而且也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等教育迅速發展
1、----以前:有效大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20世紀50年代初,經過院系調整,高等學校的數量、招生規模和畢業人數都有大幅度增加,布局也更趨合理。
以上就是人教版八下歷史的全部內容,八年級下冊歷史第4課知識點 (一) 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1957年)1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培養建設人才。